标签:
杂谈 |
作为檬主,联想乐檬K3手机已经用了一段时间,说点体验心得。
优势:
要说K3最劲爆的地方,肯定是它的性价比,599元的价格VS 5英寸大屏,四核1.2GHz高通骁龙处理器,双卡移动4G,这些配置,完爆目前市场上很多同档定位产品。
外观上,作为女性,跳跃的柠檬黄我个人非常喜欢,5英寸的屏幕,8.2mm的厚度,128g的重量,单手操作没问题,握感也比较舒服。http://ww2/large/4c1526eagw1en4jk2risaj2180268kev.jpg
屏幕显示上,色彩偏鲜艳,这应该是和K3采用全贴合技术屏幕有关。全贴合屏幕由于取消了屏幕间的空气,显示面板和玻璃之间的反光减少,可以让屏幕看起来更加通透,增强屏幕的显示效果。http://ww2/large/4c1526eagw1en4jkep5mbj21802684k9.jpg
作为用户使用最频繁的手机外围功能,拍照/摄像体验非常重要。K3后置摄像头采用的是索尼800万像素中口碑最好的一款CMOS——IMX219。单从数字来看,800万不算太高,但我们往往忽视了,手机摄像头其实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配合,单纯比像素意义不大。对于800万像素来说,所有的优化、调校都已经炉火纯青,这也是苹果多年来一直选用800像素的原因。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K3选择800万像素这一最成熟平衡的产品方案,而不是过度的拿数据去包装产品。这种务实,我觉得很赞!(下图是用K3拍得远/近景效果)
http://ww4/large/4c1526eagw1en4jlik2evj21kw16oav1.jpg
待改进:
当然,乐檬也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K3内置了高通 Adreno306 400MHz图形处理器,这个配置玩大型游戏也都是不错的,但运行内存只有1G,大型游戏之类的应用很难流畅的跑起来,K3各配置间的协调平衡可以再细致一些。我曾问过好几个年轻人,他们觉得如果通过提升硬件能有更好的游戏体验,哪怕价格稍微再贵点也可以承受。
还有一个小细节,K3的MicroUSB接口和耳机接口位于机身顶部。顶部设计的好处就是当我边充电边使用手机的时候,不会把USB线折弯,这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但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将耳机接口放在机身下部,充电的同时使用手机会更加方便。http://ww1/large/4c1526eagw1en4jo3ag2ij21kw0w0k08.jpg
最后说说大屏时代另外一个重要配置——电池,2300mAh容量,不算高,基本可以用一天半。既然电池是可取出设计,建议再给用户备一块。
标签:
杂谈 |
作为檬主,联想乐檬K3手机已经用了一段时间,说点体验心得吧。
优势:
要说K3最劲爆的地方,肯定是它的性价比,599元的价格VS 5英寸大屏,四核1.2GHz高通骁龙处理器,双卡移动4G,这些配置,完爆目前市场上很多同档定位产品。
外观上,作为女性,跳跃的柠檬黄我个人非常喜欢,5英寸的屏幕,8.2mm的厚度,128g的重量,单手操作没问题,握感也比较舒服。http://ww1/large/4c1526eagw1en4jejm2d4j2180268kev.jpg
屏幕显示上,色彩偏鲜艳,这应该是和K3采用全贴合技术屏幕有关。全贴合屏幕由于取消了屏幕间的空气,显示面板和玻璃之间的反光减少,可以让屏幕看起来更加通透,增强屏幕的显示效果。
http://ww3/large/4c1526eagw1en4j8ear2pj2180268nk6.jpg
作为用户使用最频繁的手机外围功能,拍照/摄像体验非常重要。K3后置摄像头
采用的是索尼800万像素中口碑最好的一款CMOS——IMX219。单从数字来看,800万不算太高,但我们往往忽视了,手机摄像头其实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配合,单纯比像素意义不大。对于800万像素来说,所有的优化、调校都已经炉火纯青,这也是苹果多年来一直选用800像素的原因。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K3选择800万像素这一最成熟平衡的产品方案,而不是过度的拿数据去包装产品。这种务实,我觉得很赞!http://ww4/large/4c1526eagw1en4jb2uj4kj21kw16oav1.jpg
待改进:
当然,乐檬也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K3内置了高通 Adreno306 400MHz图形处理器,这个配置玩大型游戏也都是不错的,但运行内存只有1G,大型游戏之类的应用很难流畅的跑起来,K3各配置间的协调平衡可以再细致一些。我曾问过好几个年轻人,他们觉得如果通过提升硬件能有更好的游戏体验,哪怕价格稍微再贵点也可以承受。
还有一个小细节,K3的MicroUSB接口和耳机接口位于机身顶部。顶部设计的好处就是当我边充电边使用手机的时候,不会把USB线折弯,这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但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将耳机接口放在机身下部,充电的同时使用手机会更加方便。
最后说说大屏时代另外一个重要配置——电池,2300mAh容量,不算高,基本可以用一天半。既然电池是可取出设计,建议再给用户备一块。
标签:
it高通智能手机 |
Qualcomm(高通)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技术、创新、专利。但这家芯片大鳄背后持续不断的创新源动力又是什么,却是很多人不甚了解的。
最近,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地方,高通举办了首届研发开放日,展示了其技术创新的流程,及目前正在研究的新技术新方向。
http://www.cctime.com/UpLoadFile/2014/8/27/201482760849329.jpg
高研发投入背后:发明创新如何问世
技术研发,首先当然是要有投入。Qualcomm大中华区总裁王翔给出了一组数据:截止到2014财年第二季度,Qualcomm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300亿美元,2013年财年研发投入总额超过50亿美元,大约占年度营业收入的20%。从研发投入在其年度营收所占比例来看,与移动半导体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这一投入可以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有资金支持只是第一步,找到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是最核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当年创立Qualcomm中国区研发团队的推动者之一,Qualcomm研发高级总监范明熙博士给出了回答。
“从一家公司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今天Qualcomm工程师的研发团队依然在很有激情地寻找下一个能够推动无线用户体验提升的技术?在探索怎样为无线用户、为运营商及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的激情从哪里来?我认为这来自我们研发的架构。”
简单来说,他认为,首先是工程师对一些新关键技术的发明或者发现,大家如果讨论、争论后,觉得这个技术可行,就会有一个小的团队开始做一些仿真工作,期间会有其他团队来支持或质疑这个研发团队,探讨这项研发是否可行。项目执行到一定程度,如果大家都觉得可行,就会把研究成果转化成一个原型,并且在实验室或者外场进行更多测试。
测试结果如果显示这个原型是可以成功的,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针对商业用户将原型推向产品化。
最新研究技术方向探秘
从Qualcomm的现场展示来看,基本是分成了两条线。一个是通信技术本身,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的演进或突破。
基于目前4G的大背景,Qualcomm的通信领域技术方向主要集中在LTE的空中接口如何演进;如何在LTE上拓展新的业务;如何在频谱的利用上通过创新开发新的频谱,比如unlicensed(非授权)频谱等等。
上述技术中,有的正在研发中,而有的已经商用。比如LTE eMBMS,这一更高效的视频组播广播技术,从今年开始,高通所有的骁龙全系列芯片都已支持。在目前正在举行的南京青奥会上,中国电信也首次推出了LTE eMBMS的试商用服务。
另一条线则是从用户直观感受出发,提高用户体验。现在Qualcomm目前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研究方向是:一个是大脑启发的信息处理,一个是手机上的网络软件架构,第三是手机上如何利用传感器做定位的技术,用手机创造数字第六感。
这些研究方向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更加智能也更加节能,即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预判,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节省手机功耗。别忘了,对于移动设备来说,目前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就在于电池续航,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低设备应用本身的功耗。
在现场Qualcomm展示的一个Zeroth项目,其中一个就是把神经处理单元放到芯片里面,手机可以模拟人脑分析判断当前所处环境状态,只有当用户需要使用手机时,手机才开始进行各种状态的更新,最大程度降低功耗。
http://www.cctime.com/UpLoadFile/2014/8/27/201482760640141.jpg
定位技术也是现在大家用得非常多的一个应用。Qualcomm的思路是,将手机上的Wi-Fi和传感器,甚至和地图完全融合在一起,让用户在室内也能得到一个非常精确的地图,这个精确的范围度可以达到3-5米左右,而今天很多基于Wi-Fi的定位精度是5-10米或者更大。目前这个技术已经运用在商用终端上了。
不仅如此,Qualcomm目前还在研发基于光的定位技术,通过LED的光来定位,使手机的功耗变的非常低,他们把这一技术叫做基于光线的3D定位。
这些看起来又炫又高深的应用背后 ,应用到的已经不仅仅是通信技术本身,而这也应该是Qualcomm未来的设想:通过移动设备,给用户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移动生活!
标签:
高通英特尔智能手机it |
对于英特尔携手摩托罗拉高调回归移动芯片领域,高通方面首次回应称,英特尔将是高通在高端市场的对手。传统PC芯片垄断者和手机芯片老大的短兵相接,让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格局更加充满变数。
两周前高通发布的2012年财报显示,本财年收入达到191.2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Q4收入达48.7亿美元,比2011年第四季度增长了18%,上述增幅均超过了华尔街预期。受业绩利好推动,上周四,高通股价逆市上涨4.39%,盘中涨幅一度超过8%,带动公司市值超越英特尔。
高通虽然将这一超越解读为“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不过在这一谦虚低调的回应背后,还是无法掩盖移动智能终端强大的市场前景。
来自调研公司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到3亿部,同比增长45%,也将PC的销量远远抛在身后。
高通给出的预测显示,2012年至2016年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将达到50亿部,其中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34%。
基于这一判断,高通将2013财年的收入预期定位在了230~24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3%。高达两位数的增幅背后,折射出高通“胸有成竹”的布局。
所谓,英雄惜英雄。英特尔CEO称高通是“值得尊敬的对手”,在很多场合,高通也会尊称英特尔为“老大哥”。客气归客气,但双方的正面竞争显然已不可回避。
从高通的产品定位来说,英特尔将是高通在高端手机芯片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两强之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不同芯片架构之间的较量。
和PC时代X86一统江湖不同,智能终端芯片可以说是ARM架构的天下。采用复杂指令集的X86架构拥有很强的计算性能,但是对于需要移动续航的终端设备来说,功耗成为X86架构处理器的最大困扰。
随着英特尔现任CEO明年5月的退位,英特尔是坚持X86,还是选择ARM或是其他,都充满未知。
相比之下,高通要更为从容一些。
目前骁龙处理器S4系列大多采用的是高通自有内核架构Krait,这是高通基于ARMv7-A指令集自主设计的28nm工艺全新处理器微架构,较高通第一代的Scorpion CPU微架构在性能上提高了60%以上,功耗降低65%。
和PC领域CPU起决定作用不同,智能手机芯片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包括了CPU、GPU、DSP、调制解调器、射频几大关键技术组块。这几部分相互配合、均衡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最优的用户体验。
分析高通近年来的布局,无论是自行研发、投资或者收购,其实都是围绕这几大关键技术而运作,最终目的是形成在芯片领域的整体竞争优势。
也许是同样意识到模块化的重要性,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近日表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酷睿i3、i5、i7架构将是英特尔最后一代通用型架构,以后英特尔将会全面转向SoC——系统芯片。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针对不同市场产品需要,集成不同产品模块,满足不同功能需要。明年英特尔高性能SoC芯片将包括脸谱识别、语音识别等模块,同样的产品架构也将做在手机方面。
总体来看,在移动智能芯片领域,高通具备优势,但英特尔的强大不容轻视。未来几年,英特尔可能是唯一能在技术、工艺制程、专利、市场能力上,跟高通叫板的企业。
特别是在工艺制程上,由于没有芯片制造工厂,高通需要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厂商进行芯片代工。而英特尔的自有工厂不但可以保证产能,在台积电等代工厂升级运转28nm工艺时,英特尔已经开始规划22nm和14nm工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天英特尔还举办了移动互联技术峰会,阐述了自己在移动终端领域的价值,特别强调其芯片功耗问题已经解决。这次会议的地点选择在了手机产业最活跃的深圳,英特尔建立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手机生态圈的目的已经非常明显。
两强相争,谁赢谁输没有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智能手机,这将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好时代。
标签: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年中财报it |
随着中国联通年中财报的公布,三大运营商2011年上半年的业绩全部出炉,无论是从收入、用户规模还是业务发展来看,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利润率:中国移动优势难撼
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实现利润,中国移动仍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上半年,中移动营收2501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润613亿元,同比增6.3%,利润率达到24.5%。
中国电信上半年营收1202.08亿元,扣除初装费摊销影响,营收1201.10亿元,同比增长11.7%,利为97.10亿元,同比增10.2%,利润率为8%。
上半年中国联通实现营收1013.85亿元,同比增长22.9%,净利润26.37亿元,同比下降5.5%,利润为2.6%。
点评: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来看,排序依次为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表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受3G的激励,在市场和业务规模的拓展上空间较大。
从利润率来看,中国移动高达24.5%,将中国电信的8%和中国联通的2.6%远远抛在身后,这一方面依赖于中国移动高端老客户和集团客户的收入贡献,另一方面也显示中国移动在公司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具备较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上半年的净利润虽然同比下降5.5%,但从季度环比来看,盈利水平有逐步走出低谷的迹象。究其原因,和中国联通减少对iPhone的巨额补贴不无关系。
用户ARPU值:联通3G优势最大
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净增客户3277万户,客户规模超过6.1亿户,其中3G客户达3503万户,平均每月每户收入(ARPU值)为人民币70元。
中国电信上半年移动用户净增1785万户,用户总量达到1.08亿户,成为全球最大的CDMA网络运营商,3G用户数达到2,154万户,比去年底净增925万户,增长75.3%,3G用户占比达到19.9%,
截止2011年6月,中国联通3G用户总数达2394.5万,上半年累计净增用户988.5万,3G用户渗透率达到13.2%,3G用户ARPU值为117.5元,同比下降11.7%。
点评:关于移动用户的ARPU值,中国电信在财报中未给出具体数据,中国移动给出的2G/3G用户平均ARPU值为70元。
中国联通对2G/3G用戶ARPU值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2G用户ARPU值为人民币38.3元,同比下降3.8%,这一水平不容乐观。
从3G用户ARPU值来看,中国联通高达117.5元,在三大运营商中优势最大。虽然这一数值同比下降了11.7%,和中国联通今年上半年降低iPhone合约套餐门槛,以及推出更为低廉的3G套餐有直接关系。随着联通在合约计划上的更为细化,这一数值有可能还会微降,但对于联通发展用户规模有着利好刺激。
业务收入贡献:行业应用占比大幅增加
从营运收入的贡献比例来看,中国移动上半年增长业务收入为人民币8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占营运收入比重达32.2%。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线上网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8%,其收入占营运收入的比重达7.7%,成为拉动中国移动集团增长的重要动力,并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中国电信上半年移动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6.8%,达到311.39亿元,占经营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5.9%。行业信息化应用市场成为中国电信重要收入来源,上半年中国电信增值和综合信息服务收入223.59亿元,同比增长24.2%。
中国联通中期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发展移动OA、政府执法、汽车信息化、监测监控和股票机/专用卡五大行业应用用户超过300万户。而从今年4月开始,中国联通就启动了“沃行天下”行业应用全国巡展,集中对移动办公、物联网应用及电子商务等三大重点领域的20多项行业应用创新产品进行系统演示与现场讲解。
点评:从业务收入贡献特点来看,三家运营商趋于类似,在移动用户竞争激烈的现状下,都将眼光放在了行业应用市场的拓展上。
标签:
ccbnandroid机顶盒三网融合hinoc数字电视金卡系统it |
一、Android平台的智能机顶盒
在展会上看了一圈发现,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机顶盒已经成为不少厂家的新选择,基于这一平台的机顶盒除了可以实现数字电视的基本功能外,还加入了对Android平台上多种应用服务的支持。
对于为何选择Android平台,现场讲解人员给出的回答是:广电多年来发展缓慢与自我封闭不无关系,所以在长远规划上更看重开放的平台和标准,Android良好的开放性和普及性无疑使其成为首选。
基于Android平台现有的大量手机应用也让广电运营商感到兴奋。在他们看来,这些应用有很多可以通过机顶盒直接在电视上使用,这无疑增加了对用户的吸引力。
不过我还是有些悲观,手机和电视的屏幕大小相差甚远,很多Android手机应用估计是没法在电视上使用的。
下面这张图是在华为展台上看到的基于海思芯片的Android机顶盒样机,在机顶盒上,设置了一个平板电脑插槽,插上后平板电脑就可以通过机顶盒进行控制,实现和电视一样的多屏应用。
http://blog.cctime.com/attachments/2011/03/76_201103241642161EpuN.jpg
再来张近照
http://blog.cctime.com/attachments/2011/03/76_201103241642301VDPK.jpg
二、HINOC双向改造技术
针对广电目前正在大规模推进的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广播科学院联合北大、西电提出了一种新型技术HINOC,相配套的设备样品也在本次展会上首次亮相。
http://blog.cctime.com/attachments/2011/03/76_20110324164639141RR.jpg
HINOC是一种利用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实现高性能双向信息传输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该系统的思路是在FTTB基础之上,利用小区楼内已经敷设的同轴电缆,构建高速信息接入网,系统构成方式为在楼道或屋内添加相关的HINOC调制解调器设备,对入户电缆线路不需要做任何改造,从而实现多种高速数据业务的双向传输。
目前在双向改造中,广电行业采用的最为主流的方式是PON+EOC,由于EOC技术方案众多,且标准专利多为国外公司所把控,造成改造成本较高。相对来说,HINOC具有自有知识产权,而且支持高频段传输,利用率和兼容性更高。
在产业推动上,据我了解,后期很有可能成立HINOC产业联盟,并通过对联盟成员专利免费的形式进行发展。
三、数字电视金卡系统
这是广电自有电子支付与结算平台,并计划今年建设3~5个省级试点平台。
这一系统按照中央和省两级平台建设,平台间通过可靠网络连接。中央平台负责全国金卡系统的密钥管理以及对用户、商户、设备和卡片的管理,是全国金卡系统发卡管理中心,并负责跨区域或区域内结算、清算等核心功能。在中央平台之下还包括一个金卡中央平台,集中负责系统与合作银行、全国性业务和第三方支付系统的集中接入,并负责系统内用户、设备和业务认证的审核管理。
省级平台则是负责当地业务应用的前置接入管理,包括本地广电网络运营商、区域性第三方业务及金卡POS机和终端的接入。该平台通过前置接入和当地广电运营商的BOSS系统对接,实现金卡平台对本地广电网络业务的运营结算支撑。
系统建成后,用户可以通过机顶盒、PC、手机、金卡POS各种终端进行缴费。这也意味着,广电将摆脱现有收费模式单一的现状,满足三网融合用户个性化的业务需求和消费。
http://blog.cctime.com/attachments/2011/03/76_20110324165327103cz.jpg
标签:
移动支付simpassrfid-simiphone4nfc中国联通中国移动it |
到目前为止,北京移动和北京联通已经正式推出手机支付业务。笔者通过实际体验发现,两家无论是在面向用户还是办理规定上都存在不少差异。
北京联通:
面向用户:北京联通的支付业务暂只针对2G世界风、如意通标准卡新入网用户,这也意味着目前联通老用户或新入网3G用户还无法办理。
办理成本:从2010年12月31日开始,办理联通“手机一卡通”的用户预存或充值200元话费可获赠价值110元的手机一卡通产品包,内含SIMPASS天线卡一张和10元公交费。
网点设置:北京联通16家旗舰店已开始接受支付业务办理,用户可携带身份证前往。
电子钱包页面:在安装了移动支付SIM卡后,手机便具备了手机钱包的管理功能,可随时进行余额,充值等情况查询。
刷卡场所:在北京地铁、公交车上使用没有任何障碍,沃尔玛、京客隆、快客大部分也设立了支持一卡通刷卡的收银台。
北京移动:
面向用户:北京移动除了面向新用户之外,也为老用户提供换卡业务。
办理成本:无论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拿到一张新的RFID-SIM 卡都需支付150元的卡费。
营业网点:北京移动可办理支付业务的营业厅网点较少,只有国贸、西坝河、三元桥等几个较大的主营业厅。
电子钱包页面:在安装了移动支付SIM卡后,手机便具备了手机钱包的管理功能,可随时进行余额,充值等情况查询。
刷卡场所:支持移动RFID-SIM 卡的POS终端还比较少,好利来、迪亚天天、物美等是移动的签约商户。
联通SIMPASS支付卡(左)与移动RFID-SIM支付卡(右)对比
移动电子钱包手机界面(左)与联通(右)类似
此外,要特别说一下终端问题,由于适配问题,目前市场上的部分机型还无法支持支付功能。而对于规模庞大的iPhone4用户来说,短期内也难以享受到这一业务。
SIMPASS式SIM卡自带的天线尾巴,对于机身一体的iPhone4来说难以植入;移动的2.4GHz SIM卡虽然和现有SIM卡大小无异,但内置了射频天线,原有的剪卡方式很难操作,因此也没法和iPhone 4适配。
从左至右依次为:联通SIMPASS式SIM卡、移动RFID-SIM卡、苹果SIM小卡
而苹果一贯的强势风格,也阻碍了运营商通过定制方式让iPhone 4具备手机支付功能。
不过有消息称,苹果将在明年的第五代iPhone中加入NFC近距离通讯功能,实现手机钱包或其他应用。这一说法目前虽然还没有得到证实,但日本运营商软银已经通过“外挂”的方式让iPhone 4实现了对NFC手机钱包的支持。
软银日前推出的这款NFC外挂能够粘贴在iPhone 4背部,覆盖除摄像头部分外的绝大部分面积,但边缘部分并不影响安装iPhone 4胶圈保护套,预计今年2月份正式上市。
标签:
手机一卡通中国联通simpass西单大悦城联通营业厅电子钱包it |
2010年最后一天北京联通正式推出了手机支付业务,并在全市16家旗舰营业厅开放业务办理。由于一直关注移动支付的发展,我也在当天去西单大悦城联通营业厅办理了这一业务。
到了大悦城联通营业厅发现,整个营业厅并没有想象中的明显的支付业务广告,只是在业务办理窗口放有相关宣传页。上面写着,自2010年12月31日起开展“手机一卡通业务”促销,活动期间,客户预存或充值200元话费即获赠价值110元的手机一卡通产品包,内含SIMPASS天线卡一张和10元公交费。
来一张全家福
经过现场咨询了解到,此次支付业务暂只针对2G世界风、如意通标准卡新入网用户,这也意味着目前联通老用户或新入网3G用户还无法办理该业务,对于这一规定我倒是不太能理解。现场我预存了200元话费后拿到了一张131的带有天线的SIM卡,插入自带的2G手机中开始体验支付业务。
首先解释一下,“手机一卡通”包括了一卡通电子钱包和账号两部分应用。其中电子钱包不记名、不挂失、不退卡、不兑现;一卡通账号则是采用记名制,具备挂失功能。
在使用支付业务时,可以选择电子钱包或者是一卡通账号消费。选择电子钱包消费,只需将手机后盖贴近读卡终端感应区内就可以了,和现在的交通一卡通用法相同。一卡通账号联机消费,则要求用户输入一卡通账号密码,这样安全性更高一些。
由于具备与现有交通一卡通相同的功能,我在地铁、公交中使用手机刷卡没有任何障碍,在沃尔玛、京客隆、屈臣氏、快客这些地方大部分也设立了支持一卡通刷卡的收银台,使用起来倒是挺方便。
在手机上可以直接进行电子钱包余额等信息查询
在使用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我也很关注,就是怎么对一卡通进行充值,经过对联通客服咨询知道,可以直接在一卡通公司地铁人工充值网点进行电子钱包充值,或者在申请办理支付业务成功后的第7个工作日后,通过一卡通账号向绑定的电子钱包空中充值。在西单地铁我充入了100块,充值过程和普通一卡通没有任何区别。
“手机一卡通”账号资金则可通过积分兑换、银行卡转账、现金储值等方式实现账户预存,但这一功能目前还未开通。作为兼有通信及支付功能的业务,用户的通信账号与一卡通资金也是各自独立。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和专用带天线SIM卡的适配问题,目前市场上有一部分手机还不支持“手机一卡通”业务,用户如有2G手机,在办理支付业务时最好带着机器一同前往。
以上是这几天使用“手机一卡通”的大概感觉,以后体验过程中有发现任何新功能或者问题,会陆续和各位分享、探讨。
标签:
三星首尔韩国nanta乱打文化 |
上月底去三星首尔总部和水原研发中心进行了参观交流,这是第一次去韩国,也有很多直观感受。
1.在韩国,三星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大公司。在很多家庭看来,能够进入三星工作,是一种荣耀,而能够进入三星电子,更是难得。
2.韩国的物价之高是出了名的。在韩国,刚进入三星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的年薪平均在30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大概为18万元,每月1.5万元,考虑到韩国的高消费,从购买力来看,我个人觉得和在北京5000元的月收入差不多。
3.三星作为一个集团公司,经营领域非常广泛。有一种说法:韩国人一生离不开三件事,死亡、税收和光顾三星集团。一个韩国人,可能会出生在三星公司的医院里,住在三星公司盖的公寓,穿三星生产的服装,吃三星生产的食物,享用三星公司的家电和手机,就读于三星公司设立的大学,供职于三星集团,逛三星公司的百货店和游乐场(爱宝乐园),住三星的宾馆(新罗饭店),加入三星公司的保险……
4.韩国饭桌上的酒文化比中国更甚,而且男女一视同仁,这个有些恐怖。男性员工下班后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事一起吃饭喝酒,喝醉倒地就睡貌似是家常便饭。
5.韩国人对本国文化的宣扬意识很强,在韩国的这几天,我们的几顿正餐都是被安排在非常有特色的韩国小馆。此外,还去看了韩国时下非常流行的“NANTA”无台词音乐剧,它还有一个非常形象的中文名字“乱打”,看后感觉的确很棒。
6.韩国女孩都很爱美,所谓美丽动人,大冬天的也只是裙子+丝袜,所以在韩国暖贴卖得挺火。
7.韩剧在中国很火,不过国内少有电视剧在韩国播放。我们的随行翻译是个韩国女孩,她说最喜欢的中国电视剧是《梁祝》,原因是因为《化蝶》这首曲子,音乐果然无国界。
8.和平时在韩剧中看到的情况不同,韩国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也是和父母分开生活,丁克家庭也越来越多。不过值得表扬的是,韩国小朋友在互动场合都表现的很积极,很有主观能动性。
9.韩国人职业、敬业,这一点从韩国足球上也可以看出来。
10.韩国也很堵车,晚上11点,车子在首尔市中心仍然是缓慢前行。
标签:
微软msn苹果谷歌品牌美誉度it |
今天中午和微软通信及媒体事业部的高层一起吃了个饭,席间该部门全球市场运营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微软在中国的品牌美誉度没有苹果和谷歌高?
这位总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据她讲是因为在和一些中国朋友接触后的总体感觉。她也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答案。
从产品定位来说,微软在中国除了PC操作系统及MSN外,大部分的解决方案是面向企业用户,对于个人用户,微软的知名度虽高,但仍然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相比之下,苹果、谷歌借助iPhone、GPhone俘获了相当一批个人用户的心,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体验下,用户对企业的亲切感也会油然而生。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个人用户大多是互联网时代的青年,他们代表着社会的一种主流价值取向,并通过互联网进而影响更多的人。
从企业风格来看,微软和IBM、Intel较为类似,伟大却不亲民。这些公司的员工在任何场合都是西装革履,彬彬有礼,但骨子里却往往又保持着天然的优越感。
另外近期MSN在国内极不稳定的表现想必也影响了用户对微软的信心。对此,这位负责人表示这一问题可能是因为用户没有升级到新的版本的缘故,说到这里,她还很热心地打开电脑,演示了最新的MSN版本功能。
对此,我从心里还是很感谢的,但毕竟这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面对MSN被越来越多中国用户诟病和抛弃的事实,微软并没有太多的表示和改进措施,这不免让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