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于唐那个人法则一面佛家 |
分类: @散文随笔@ |
自从喜欢小说,喜欢文学。我曾经十几年未曾间断对小说的阅读。期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让我逐渐对文学或者说对小说有了一种说不清也无奈无力的感觉。面对现实我们为何无奈或者说无力。
记得很多作家都说过,或者也都写过人生的无奈。这些小说在控诉或许应该讲哭诉人生中的种种无奈,比如小说中对道德坚持者的悲惨,对良知坚守的困惑.......等等诸多孔孟之道的信仰者的失败。这其中其实就是对人生的一次莫大的嘲讽。为何如此讲,身处红尘中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很多官员的大实话也暗示我们,在这个人性斑驳的俗世,一个人妄想独善其身是很难的,坚守道德底线也是很不易的。大多数人选择了随波逐流,而尤其叫我感到悲哀的是,一些文人也放弃了魏晋时代的那种风骨,变得世俗和媚世。
这就让我不得不也生出了困惑。那
标签:
文化莫言中国《白鹿原》苦难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标签:
西半球水灾大洪水村子神话传说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标签:
杨小凡火焰山大米的耳朵城市《钟山》文化 |
分类: @凭栏杂谈@ |
农村人走进城市,应该讲是时代巨手的安排。当农村再不能吸引农民,留在这片世世代代生养自己和辛勤劳作的土地上,其实城市就已经是乡村的仇敌。而有些不甘被边缘化被时代抛弃的乡村人,走向城市找寻美好生活的梦想,就成了这些朴实农民的唯一选择。虽然,这不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作家杨小凡原发《钟山》2012年第三期,后被多个选刊选载的中篇小说《大米的耳朵》,就是发生在这群农民工中一个不很悲哀却值得深思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相对于城市的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农村虽然没有城市这般繁荣,但也少了一种世俗的侵袭,人性的善良淳朴之风还在乡村四处弥漫着。
标签:
板桥真话假话勇气人性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讲真话,而不是讲假话,更不是讲空话,套话。这是每个有良知有道德之人的坚守之事。但从古到今,说真话却需要一种勇气的奠基,这不能不说是东方文化中一个不好的历史传承。失去了勇气,真话就胎死腹中。
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选择是否讲真话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源于一个人的原则和性格。有的人有原则,但性格不张扬,即便知道事情不是自己认可的那样,他的选择是沉默,或者说不屑一顾;而有的人性格直率,或者被人说成鲁莽,他觉得这件事不说出自己的观点,就如同默认了一般,因此这样的人便耐不住,要说出自己的主张。不论是用口还是笔。
而有的人讲假话成了一种习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一是能保护自己,因为从历史和现实中,这种选择是很有市场的。的确,许多人乐意听醉人的假话。那种被人捧的感觉很舒服,虽然有的捧后来被证明是捧杀,但起码最初的感觉是舒爽的。二是假话
标签:
音乐阿炳憾山夜深沉《梁祝》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喜音乐。是一种情的诉求。
但对流行歌曲,一般多不喜。缘由非为曲子,而是如今的歌词极少韵味,不能满足一种古典心情的倾诉。而乐曲因无歌词,在赏味时便有了朦胧状,能具无尽的遐思云想。这一点,颇似有些文好者读《红楼梦》的感觉,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部《红楼梦》。而一旦看了电视剧,便固定了一种认识,以至一想到贾宝玉,便想到了欧阳奋强的那个奶油模样。不禁后悔,不该看这部电视剧。至于以后的翻拍,更是一种对《红楼梦》经典情怀的亵渎与背叛。
音乐也是如此。有的歌词,对曲子缺乏贴切的契合,显得不伦不类,让一首好曲沾染了不洁之物。因此,我喜欢的很多歌曲,只听曲子,且喜欢听用各种不同乐器演奏的曲调。我觉得,这真是一种美妙且难得的音乐大餐。
对歌词的要求,是能有古典的韵味。像黄霑为《射雕英雄传》谱写的那首词,或像黄安的歌《新鸳鸯蝴蝶梦》等等。唱或听这种词的歌,都是一种古典情性的饕餮之享。但,这种曲词俱
标签:
巴比伦小说红尘世道人情文笔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词云:一江水,又逢春,绿衣重披红尘身。心似动,落笔痕,信手涂鸦说心音。左岸憾有蛮野字,满口污秽羞煞宾。隐身客,道德阴,君子岂操小人心?指点江山深莫测,读字凭栏慨感襟。学识不逮君莫笑,善手指点谢汝恩。
不
标签:
白山自然界玛雅人人性遮挡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标签:
文化张炜平凹山东陕西土地 |
分类: @散文随笔@ |
最近又
标签:
万年人性心舒思想境界信心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