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连绿皮火车历史旅游图片 |
分类: 我的作品(原创) |
标签:
单点系泊技术 |
分类: 我的作品(原创) |
再过一个月,我们就将进入21世纪20年代。
2009年,经济危机风起云涌,船舶行业如履薄冰,生存与发展面临考验。以船配产品制造为主业的船业公司提出企业转型,要发展海工产业。
企业要转型,技术要先行。
2010年,技术队伍初步调整,强化了对单点系泊系统的研究。
2011年,首次招收了一批大学生充实技术队伍。
2011年中,伊朗单点项目首次开始接洽,公司领导力排众议决定进行项目总包,并为此开始深入研究与工作。
2012年,公司根据自身现状制定了厂、院、所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并立即开始实施。当年即与相关院所签订了研发设计合同,开启国内单点的设计研究先河。同年9月,在船研所全力支持下,经艰苦努力与伊朗签订了单点总包技术协议。
2012年6月,船业公司首批申报的7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授权。同年11月,首次申报单点建造技术研究成果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被认定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为了强化公司的设计能力,首次招聘了一批计算分析研究生。
2013年8月,与伊朗正式签订了单点设计建造合同,是船业公司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2013年,单点建造技术研究成果先后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奖、辽宁省十大创新成果奖。
2014年,我们申报的单点项目被大连市列入“大连市首台套项目”,获资助500万元。
2015年,首次完成了单点核心设备的全部技术规格书制定,期间与各类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交流和谈判近百次,大幅提高了对单点核心设备的了解与认识,培养了一批自己的技术人员。
2015年,我们的单点研发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四批民品国家级科研项目,获项目经费3000万元。
2016年,伊朗项目的建造与采购全面铺开。
2017年6月,公司终于迎来了第二套东营两台单点的设计合同,印证了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2018年,为伊朗设计建造的单点项目胜利完工并获得业主验收及船级社的合格证书。
2019年,东营项目的设计将完成,同时许多新的项目也在洽谈中,海工产品已在公司实现领航。
公司的十年发展经验证明,我们执行的转型路线是正确的。
尽管我们目前的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瓶颈,但相信我们年轻一代定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非洲巨人所说:我们总是对未来忧心忡忡,但依然抱着美好希望。
标签:
文化历史猪肉gdp乐高 |
分类: 我的作品(原创) |
1971年,在经过5年的闲居之后终于进入了工厂,拿到了人生第一份工资,28.6元。虽不多但足以生活,要知道在当时的物价下,这一个月的工资至少能买到40斤猪肉或1000斤上好的大白菜。当然,你不可能买到这么多猪肉,因为所有的基本生活品,包括肉、蛋、粮、油、甚至豆腐都是凭票定量供应,因为市场供不应求所以你有钱也买不到。尽管如此困难,但当年中国的GDP仍达到998亿美元,据世界第七。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时,达到1495亿美元据世界第十一;1988年3123亿美元据世界十一;1998年达到1.03万亿据世界第七;2008年达到4.6万亿据世界第三;2018年达到13.6万亿据世界第二。
最近猪肉市场价有点小贵,许多人谈肉色变,纷纷减少了猪肉消费,尽管以他们的工资一个月能买到几百斤。我老婆在猪肉涨价前买了一大块猪肉,最近就一直没买肉。我说她理了一辈子财都没挣着钱,没想到这次买猪肉挣着了,哈哈!
在过几天就是“双11”了,商家们纷纷摆下擂台摇旗呐喊。我一直盯着的一台乐高科技系列成人玩具将打八折,大概要2千多元吧,作为玩具是贵了点,但为了GDP,我们消费去吧!
标签:
电视历史修理腐败家电 |
分类: 我的作品(原创) |
大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吧,彩电刚开始上市。那时还没有卫星电视频道,只能收到本地的几个台。因此那时的电视机大多都是8个按键选台,也就是只能选8个台的节目,也没有遥控技术。
但这个阶段很短暂,卫星电视很快就异军突起,可收的电视节目迅速达到了几十个。这就来了问题,大批8按键老式电视机还在用,显然无法接收如此多的节目。换新型电视又需要高昂的费用。这样,一种专为这类老式电视机解决收视问题的改装板便应运而生。通过加装这块改装板,老式电视就变成可以接收99个台且带遥控选台功能。
我一得知这个信息,就立刻从上海邮购了一块,在自己家的电视上开始尝试。改装很顺利,打开机壳、拆下相关线路、装板接线、试机。大约1个小时即可改装完毕。后来又为别人改装了2台。但在第4台改装的时候出问题了,试机时声影全无。反复检查,断断续续的竟然半个多月也没鼓捣好。然后给厂家电话反映,厂家说把板寄回来检查吧。过了几天厂家又寄了回来说板没问题。我又开始重装,还是不行,又过去了半个月,焦头烂额。索性再买一块新板。怪事了,新板上去仍是故伎重演。想来想去,不会两块板都有问题,可能问题出在与改装板相连接的电路板上。开始检查连接部位,在测量时发现竟然有两个接点处于短路状态。以为是元件有短路,待把所有关联元件拆除后,发现两个接点还是处于短路状态。太惊诧了,因为这些接点是位于绝缘板上的印刷电路,是不可能出现短路现象的。仔细观察,发现接点之间有一层焊接时残留的薄薄的焊油,焊油也是绝缘体,难道有问题?找来酒精将焊油擦拭干净,再测发现短路竟然消除了。重新装上改装板试机成功。
就这样本该1小时的工作竟然干了一个月,还搭上一块板,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原因就是我使用的焊油已经用了十几年了,竟然腐败变质成为导电体了。
看来,任何时候反腐败都是必要的。
标签:
老建筑大连同泰街15号文化历史 |
分类: 我的作品(原创) |
最近,大连市公布了37处历史建筑列入保护单位,但这项措施来得实在太晚了。
大连的同泰街位于沙河口区珠江路至马栏河段,而15号处在靠珠江路那端,紧邻中山路。不远处就是中山公园,是个很不错的地段。我自出生至迁出在那住了30多年,有着许多难忘的回忆。
15号是个二层群居楼,楼房正面有约30多米长,前后有15米左右。整个楼层位于一个很大院子的北侧,院子有大约1000平米,正南面有大小两个门,北侧和东侧还各有一个小门。
这个楼院据说过去是日本人办的一所医院,解放后曾很长时间无人居住,1950年我的父亲及其其他一些来自南方的造船同事搬进了这所楼房,所以外界一直称这个大院为“南方大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里清静、典雅,院子里草木葱茏,有一颗松树和5棵槐树。从院门至楼门是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路两侧还有长青条石护持。院子里还有个一米见方琥珀色的巨石,东侧有一口水井。整个院子有1.5米高的围墙,墙上装着0.8米高的浅绿色栏杆。由院门进入,通过两条小路分别通向楼层的南侧和西侧两个入口。南侧楼入口是正门,大门有3米宽,是那种厚实的木制大门,门上镶嵌着大幅厚玻璃。门外是石砌的楼梯,楼内地面比院子高出约1米。楼内所有室内、走廊均是地板铺就,楼梯 是木制结构,每层踏板上都镶嵌着黄铜花纹护板。在楼下还有个地下室,据说原来是锅炉房,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连同所有的市内暖气设施都被拆除炼钢去了。所有房间都显得十分考究,应当是俄式建筑风格。这套楼房如果放在现在也算是豪华建筑了。
我家住在二楼,共有4个居室,最大的22平方米,也是我最后居住的房间。室内高度大约有3米高,天棚有雕塑的灯座。内墙有1米高的木制墙裙和暖气墙龛。6扇窗户是那种2米高的双层木窗,窗上安装了铜质把手和插销,房门是那种高大厚实的木门。房间除了朝向楼梯的入口门,还有一个朝向阳台的双层门,出了这个阳台门就是一个有50平方米大小的阳台,地上铺着紫红色方形花纹地砖。
我小的时候,这个楼里的12套居室里住着6户人家。大都是知识分子技术人员,整个楼院也保护的比较好,但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街道人员跑来动员这些人家让出一些房间解决许多居民住房不足的问题,在那个形势下,只有惟命是从。我家最后只保留了一个最大居室。
很快这个大院热闹起来,一下搬进来很多人家,有的人家还嫌小,就把一些公共走廊和通道改成自己的居室,只保留基本通道。院子里也各自画地为牢,纷纷养鸡种田,成了自留地,偌大的院子只剩下一个人行通道,南方大院已然变成了农村大杂院。
那时的照相机极为稀有,因此留下的照片也非常少。
1986年,我搬出了同泰街15号,当年的几颗小槐树已长成20多米高、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又过了几年,同泰街15号也被拆除了,留下的只有儿时的回忆。有时我想,在拆迁改造大潮中,为什么不能保留一些城市的老建筑供人观赏与回忆呢。
标签:
音响文化功放 |
分类: 我的作品(原创) |
这里说的音响泛指家用专门播放音乐的设备。音响远不像电视机那样普及,因为现在的多媒体系统太多了,电视机、电脑、手机等,聆听音乐有太多的方式,且便携随机。以至于现在已很少有人去追求一套高保真音响并享受其带来的震撼与陶醉。
音响技术及对高保真音乐的研究与发展的高潮时期应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时期。那时有一大批音响发烧友在研究、设计、自制音响设备。当时的电子技术还不发达,许多人都在自己动手采购零件并进行装配调试。市面上也有许多音响专用电路板销售。那时也发行过很多音响杂志,就这方面的技术进行交流、探讨。许多人对高保真效果的追求达到极致。不惜动用重金去购买高保真的元器件,像那些法国红宝石牌钽电解电容、美国怪兽牌音响线、插座必须是镀金的、喇叭线必须是99.99%的无氧铜、扬声器必须是瑞典的。更有甚者,许多杂志上发表的所谓专家介绍,声称通过更换一根接线就使得声音产生了良好的改变云云。
评价音响的指标有很多,最基本的要求是低音深沉饱满、中音浑厚坚实、高音清澈明亮,动态范围越宽越好,失真越小越好,一套好的设备放在好的播放室里应当有在音乐会大厅的聆听效果。
我的第一套音响是购买的立体声功放板加两个10吋的扬声器自行装配的,音箱也是自制,高800、宽500、厚300毫米,俨然二个庞然大物。到了90年代,又更新了第二套设备,包括日本索尼激光唱机、前后置组合功放,音箱也重新制作,配置了4个8吋惠威低音扬声器和2个3吋高音扬声器。为了制作两个音箱用的分频器,还特意购买了电感电容测量表,也够得上发烧了。不过这套音响比起第一套有本质的变化,当第一次试机的时候,那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效果至今难忘。尽管现在市场上的新型音响层出不穷,但我的这套音响依然在用。最近刚刚更换了功放机的音量电位器,并修复了破损的喇叭保护帽。我老婆总是抱怨体积太大,声音太响,总想淘汰。岂不知这里包含着一个曾经的发烧友太多的回忆。
标签:
photoshop人像杂志时尚图片 |
分类: 我的作品(原创) |
许多人喜欢杂志人像封面的风格,本人也尝试着用PHOTOSHOP做了几个杂志封面图像,现介绍一下方法。
第一步打开PS软件,点击文件-新建,在打开的新建窗口里选择透明选项,新建图像的大小可根据你要用来制作封面的人像图片的大小做参考,不需要完全一致,因为后期可调整。选择完毕后点确定,会出现一个新建的透明图像文件。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文件上进行文字编辑了。所有的文字内容、文字样式、文字大小、文字颜色等属性均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编辑,可参照流行杂志。满意后保存作为杂志模板。注意要用PS格式保存。
第二步打开一个用于制作封面的人像图片,点击菜单-选择-全选,人像图片就被选中,然后点击编辑-拷贝。再打开刚刚制作的杂志模板,点击编辑-粘贴,这样刚拷贝的人像就被粘贴在封面模板图像上,并形成一个新的图层。在右侧的图层窗口中,将新的人像图层拖到最下层,这样所有的文字就会显示在人像图层上。
第三步,通过菜单-编辑-变换来调整人像图像的大小及位置,使之与封面模板图像相协调。
第四步,重回文字编辑菜单,对文字进行修改美化,达到自己喜欢的样式。
到这里杂志封面就基本制作结束了,可以用适当的格式进行保存。
杂志封面制作有很多方法,本文介绍的方法比较简单易学。
标签:
历史春秋战国成语文化教育 |
分类: 我的作品(原创) |
有人说,汉语是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这个说法其实无法考证。不过汉语中大量成语的存在可能是难点之一。
汉语中的成语是中国文字的一大精华,特别是四字成语,无论是文章书写还是语言交流,运用得当往往是画龙点睛、一语中的。即可推波助澜,又能淋漓尽致。
成语是概念固定的词组,本人对外语了解不多,不知外国语言是否也有类似语言结构。就拿世界语言英语来说,虽然也有固定概念的词组,但总感觉不如汉语的成语那样朗朗上口,有声有色,鲜明生动。
中国成语大多是有来源、有故事的。这里特别值得一书的应当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出现了大量的典故和成语并一直沿用至今,其表现出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令人心灵震撼、叹为观止。尽管后来的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和朝代更迭,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始终主宰了这片苍茫大地,并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这里举几个来自春秋、脍炙人口的成语:纲举目张、刻舟求剑、竭泽而渔、掩耳盗铃、殃及池鱼、中流砥柱、乐不思蜀、负荆请罪、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老马识途、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朝秦暮楚、完璧归赵、如火如荼、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唇亡齿寒、一言九鼎、甚嚣尘上、东施效颦、兔死狗烹、一鼓作气、退避三舍、图穷匕见、问鼎中原、大义灭亲、呆若木鸡、高枕无忧、兵不厌诈、拔苗助长、风雨同舟、安居乐业、趾高气扬、叶公好龙、邯郸学步、四面楚歌、胡服骑射、窃符救赵…….。
标签:
三国美国独立战争历史文化 |
标签:
大连时尚文化旅游东港 |
分类: 我的作品(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