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
从今开始,本人全力打造自己的公众号:中文戏(SZ-zhongwenxi),博客暂停。
项目目标
前天,突然觉得歌星影星们跟我们旅游规划算是一伙儿的,他们有主题,有性格,有想法,有核心吸引物,有钱,有粉丝,有屏幕,还满世界都有点,甚至还有些实业,为什么不可以一起跨界一起同行一下呢?
为此,特地发起这次筹智会,先致力于打造一批有志于成长为接近完美的“歌手”,然后将他们嫁接到各种旅游规划项目之中。
案例分析
要打造出理想中的歌手,我昨晚专门视听了最新一起的《我是歌手》。
先上来的郑淳元声音真是好到爆,不知道口里唱的什么词,但用情感贯通,聚、转、亮,环节间饱含的“结构”之张力,身体打开程度与心灵的化合与同步,其完整性,超越于语言的声音描摹与雕塑,仿佛直接从一种族群的古老历
大学全垮了都没关系
缘起
昨天中午,原北京西山采蘋昆曲社的好友、学妹匆匆来访,谈及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学业,突然泪下不止,情绪几度失控。
所有的心事都纠结于一个问题:不想再上什么人类学博士课了。
我一直让她倾吐,她谈到访问了已经荟萃了众多清华大学、中科院博士、北航教授的、一个数字化生存的北京龙泉寺,谈她的太湖之行遥望着南怀瑾的大学堂,谈她出生的那个终南山上的隐士,谈她去拜访的一个隐藏在台湾花莲的寂寂无闻的老和尚,谈西藏,谈同在香港的理工大学的前校长潘宗光以及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两位顶尖的科学家,现在都在专注于证明佛教的合于科学性。
现在,我说,我们可以谈谈已经唱了不止一千遍的《游园惊梦》了。
梦被惊了,再回到游园,人生的过程就是游园。这个园,就是装了一个梦的“主题公园”。人生的主题,就是没
关于规划旅游同行帮今晚主题公园讲座的补充发言
今天是冬至,想想有羊肉汤喝,我也是醉了。但一想到今晚还要听马老大闲扯主题公园,我就要喷了。
这事儿不太靠谱。要怪就怪两人,是谁提议让马师今天开讲?马师为何当场就答应了?
都没经过我同意。
一早我就百度看各地冬至都吃什么,几个网页上都说,苏州冬至吃馄饨忆西施、宁夏冬至吃“头脑”、山西大部分吃饺子、福建冬至搓丸子,北京则是“冬至馄饨夏至面”。
这事儿很乱,饺子是张仲景大师在河南南阳发明出来的,“头脑“是山西人傅山发起的,全都混到别地去了。老北京,全冬天都在涮了,东来顺、西来顺、北来顺,就不准南来顺。但这都不管了,主要说饺子、馄饨、头脑、涮羊肉,三者都有个共性,那就是给人以热量、辣糊、芳香,简单易做,好吃上口。暖呼呼的,一个冬天的穷日子都有了些高光点。
这是民俗层面上的,但更严整、规律、考据、
旅游、主题公园,很多个题目
这不是一个标题,只是今早的一堆杂感凑合。没有头绪,没有顺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搜罗些有关旅游和主题公园方面的深度专著或是文章,到今早失望到极点,于是随手写下如下一些题目——这是些我想看到的、或是正思考的一些面向。这些杂乱无章的思绪,指向了我希望中的主题公园或是旅游项目的“主体性”构建,作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没纪律的“外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下了这么些年,很是觉得旅游和主题公园的“文化”切入已经十分“窘迫”。
时间(本意、线索、历时性、共时性)
空间(方位、界别、境别、空性、宇宙模式)
时空坐标、矩阵
风景正义
景与影:从音变到质变
风水
八卦(天地定位
案:同事跟我说:你一定要听听韩磊演唱的《送别》,我听了,很棒。昨晚忍不住又听了一遍,还是觉得不错。突然就被一个固执的问题纠结住了:就从韩磊身上,如何能听到一个完美的《送别》版本?
定音
长亭外,古道边
断断续续听了一年的《晓说》,喜欢。
本来想说欢喜。
只是,听他讲到“射”和“矮”的“故事”,两个字的位置没有“反”过来。
这两个字至今还有很多人以为是弄“反”了,一寸的身子应该是“矮”,而把箭矢投掷出去才是“射”。晓松这么认为,还把它当做是自己的“发现”——以此感慨我们这个“模糊观”的民族搞了很多将错就错的事,事后就再也没人纠正。
我查了一下,网上把这个聪明的独立发现据为己有的
认识几个字
目次
马嘉骏的“马”
牛、猪、象
品德兼优的羊
怀念独特
我姓石,你姓什么
马嘉骏的“马”
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正的世界末日是不认识汉字。除了世界末日,今天还是冬至日,冬至之节气,阴寒之极甚,也算是一个末日,所以要以饺子或是之前讲过的附子炖羊肉助阳气。阴阳互根互生,阴之极,也就是阳之始,所以,今夜又是一阳
颈椎病:不读古书后遗症
青年的“青”
一个东方文化的标识
文化的一笔一划
以化成天下
判断“文化”的基本标识
颈椎病:不读古书后遗症
明天要参加大地风景组织的旅游地产会,我们的讲座提前到了今天。
在座的有多少位有颈椎病?我准备装神弄鬼,做一次带功讲座,先把各位的颈椎病给治好——保证是百分之百地治好。
希望大家都坐端正了,想象读古书的样子。
目录
六味地黄丸之战
一粒麦子的旅行
宇宙、分子、人类
一个三段论
生活中的故事方法
复习
六味地黄丸
上期我们讲到了回阳救逆的神物附子。也说到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以附子为配伍的方子有二十多个。在这些著名的方子中,有一个崔氏八味丸,听名字就知道这方子不是张仲景发明的,原创归于一个崔姓的医生。因为归入了张仲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