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沈思源
作家沈思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1,459
  • 关注人气:14,1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20-01-08 18:53)
标签:

沈思源

散文

分类: 思源随笔

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这是个极好的日子。于是决定出去走走。午餐后总是容易犯困,到空旷的地方透透新鲜的空气,无疑有助于消除这种困意,以及精神的倦怠。

走到还留着积雪的河边,才发现今天的阳光亮得晃眼。她很少遇见过如此晃眼的时刻。阳光照在铺着薄薄白雪的草地上,照在河面上,也照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无论它照在哪里,都成为一面明晃晃的镜子。然后这些镜子又聚焦到她的身上。她自然感到暖和,却又有些睁不开眼睛。

这一天,她穿了一套洁白的冬装,洁白的羽绒服,洁白的裤子,洁白的鞋子,连帽子也是白色的。她像一个移动着的白色雪人,行走在明媚的阳光下。她的心,也和这天气一样,风平浪静。如今,她的心境极少再有波澜起伏的时候。然而她的生活并不是波澜不惊。相反,她的人生正在变得越来越波澜壮阔。但奇怪的是,她正在成为那个越来越平和与宁静的。这种宁静中透着一股不能言语的力量。仿佛她的存在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价值。

她仿佛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仿佛又游离于整个世界。她独自一人,却不觉孤独。她与这个世界是合一的,但有时又格格不入。当她看着那些穿着花红柳绿的妇女们在河边跳起的秧歌舞,她知道,自己永远也不会成为她们中的一份子。并不是她鄙视她们,但显然,她和她们不一样。

她一边行走着,一边听着梅萨藤的《独居日记》。她想,自己与梅萨藤也是不一样的。尽管都身为女性,身为作家,并且都处在独居的状态。但是梅萨藤常常觉得孤寂,有时会牢骚满腹,有时还会歇斯底里,甚至还常常害怕自己独自待在那个房子里。尽管有好些日子,梅萨藤也会因为一朵花开而赞不绝口,因为一场恋爱而满心欢喜,某些时候,也会享受孤独的时光。但是显然,梅萨藤独处的能力远不如她。并且某种程度上,这个中国女作家的内心强大远远超越于这个美国女作家的内心。也因此,她总是能保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里。

昨天她买了梅萨藤的两本小书,另外一本是《海边小屋》,都是以日记体的形式出版的。她喜欢去了解一些她认为特别的作家们的生活。她觉得这样很有趣。可以透过时光的眼,看到那些作家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有时,他们显得可爱。有时,他们糟糕透顶。

有时她会自己被自己感动。相比于大多数作家,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更加完整的人。尽管有时她也会显得极端与矛盾。但是令她觉得安慰和自豪的是,有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平衡了这一切。使她能够让自己生活在一种平和里。有人认为天才都是极端的,但是她认为相对的平和,可以让天才得以更好的长久的保持创作的激情与创作的质量。这就是天才不同于疯子的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天才有自控的能力。并且这种自控远超越于大多数人。

当她读别人的书读得越多,她并没有因此觉得自己更无知。相反,走得路越多,经历的事越多,阅读的书越多,她越对自己充满信心。

阅读    收藏 

人并不总是清醒,也并不总是为自己的需要而去做某些事情。某些时候,是因着某些事情而使得我们意识到生命存在的乐趣与意义。

有时,我们认为因为我们不断的得到,我们的拥有才会越来越多。我们拥有越来越多,我们才会越来越快乐。然而这并不是人生的真相。

真相是,当我们有能力去付出与给予时,我们才可能拥有越来越多。拥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满足感,成就感,甚至荣誉感。如果我们连付出与给予的能力也没有,我们想要拥有越来越多,这只能是幻想。

付出与给予的前提不一定需要我们有多么丰沛的金钱与多么充足的物质,而是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只要有一颗舍得的心,就是最穷,也能从自己的嘴里。

本来每天要吃两碗饭的,其实吃一碗也能活得下去,甚至可能活得更好。一碗是身体需要,另一碗其实是欲望需要。最终被浪费的粮食转换成多余的脂肪,成为身体的负担。

有些拥有会成为我们生命的负累,有些舍得会造就我们生命的荣光。


当我们能从日常的生活里省下一些费用来,不多,每天一块钱,一个月就有三十块。每天五块,一个月就有一百五十块块。一年就有一千八百块。如果全中国有一亿人参与到这个公益活动,就会有一千八百亿。如果有十亿人参与这个活动,就会有一万八千亿。

我们每天少花五块钱,并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品质,也许反而会让我们过得更轻松,身上更少一些脂肪,更多一些精神。但一万八千亿却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很多患病的孩子可以被救治,很多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会得到照料,一些烈士的父母可以得到抚慰,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可以吃上营养午餐,一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可以重回校园……

每个个体都是渺小的,最富有的人也不可能每年拿出一万八千亿,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中国成年人每天省下五块钱,就可以汇聚成慈善的海洋。

每个人都有难处。我也同样如此。不瞒大家说,在过去的一年,是我人生中经济最拮据的一年,但也是我感受到温暖最多的一年。在这一年,我被各种无私的爱所包围,被人性的光辉所照耀。

人性的善良,能温暖冷漠的世界。人性的光辉,能照亮生活的黑暗。当我们都学会去付出,去给予,你一定也会收获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宇宙是全息的,你给出去的,最后都会回到你的身上。你给出去的是爱,你收获的也必将是爱。

在我人生最艰难的一年,我感受到这种爱所生发出的令人内心荡漾的美好。



还有一种安慰,即使在经济最困顿的日子里,自己依然还能为一些比我更困难的人做些什么。在过去的一年,我在腾讯公益捐助了十七个项目。有些是长期捐助,每月扣款。没有充足的钱怎么办?我将信用卡绑定在腾讯公益上。每月当我看到腾讯公益从信用卡上扣去一笔一笔的钱,我就感到无比的安慰,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真切的感受到,即使在人生最艰难的日子,我们还是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虽然小,但是我深知滴水可以汇聚成海。并且我深信困难都是暂时的。

我从不将作家的清贫当做耻辱。所以写作这些年来,我安于清贫。也从不经营自己的作品。认为当作品写完,它就已经与我告别。

一位很好的出版人提醒我:“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版税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况且你所写的东西还能引人积极向上。”

于是在今年我做了调整。自五月开始,我有五部作品的电子书由果麦文化全权代理,在各大读书平台上线。

即使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我也从不认为自己是个穷人。我一直坚定地相信自己是一个十分富足的人。也因此,我总是活得很开心,很喜乐。我愿意向大家呈现真实的自己。一如我的作品,事实上也是我的生活,我灵魂的自白。

身为渺小的人,生活在这样无常的人世,我们更要相互体恤,彼此照念。谁都可能遇到困难,让我们伸出自己友爱的手,给对方一个拥抱,也给自己一个拥抱。

你是好样的。

 沈思源 2019/9/5

阅读    收藏 
标签:

作家沈思源



当代作家,行者、源点思想库创始人、身心灵导师。对各类宗教、哲学、神秘主义和灵性话题抱有浓厚兴趣,擅长透过文字洞悉人性,通过写作直抵生命本质。出版作品有《天国归来》、《返思录》、《梦醒记》《我的太阳之子》、《水里的圣经》等长篇小说及哲思类书籍。


滋养灵魂的养分

如果说这是一种孤独,那我喜欢这份孤独。如果孤独给人带来的不是内心的宁静,而是焦虑,也许是我们离孤独还有些距离吧。就像从城市到郊外的距离。——沈思源


在这个无处不被网络覆盖的时代,在北京,在自己的住地不安装宽带的人怕是不多吧。

然而我就是这样的做了。当然,一开始也试着想要装一个。但是当几次安装未果之后。我想,就这样罢了吧。也不是非装不可。没有宽带的日子不也照常地过吗?

何况,还有手机呢?通过手机还是可以与外界保持联络。另外手机上的流量也足以让每天一早写成的文字发到网上去。对于我而言,这就可以了。我是从不在网上玩游戏的人,也不会想要通过网络去消磨时光。

我对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与欲望。我甚至还愿意自己的生活不断地变得简单更简单。很多人认为游戏可以减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可是我却觉得那些打打闹闹的东西令人更加精神紧张,还无端地消耗人的精气神。

若有空闲的时间,倒不如捧一本书在太阳底下盘腿而踞,静静地看上半天。

在郊外的小屋里,我在各种地方都放上了我喜欢的书,写字台上,茶几上,餐桌上,沙发上,床头柜上,但也总是放得有序。很多人将书放得如同一堆杂物,令人没有看的欲望。而我会将书放得如同艺术品。好像书放在那里,就已经成为一种美,一种享受,一种品质,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让我无论在哪里坐下来,都可以随手拿起一本就开始翻阅起来。有时一看就忘了时间,不知不觉间,就将一本书看完了。有时也会这本看看,那本看看。

有时看上一会,便将书放在一边,就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人却进入到书里去了。仿佛自己已然是书里的某个人物,或者自己就是那位写作者。我想象当年他写作这本书时的人生境况,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为何会这么写?

我的这种嗜书如命的状态,似乎已经与我久违了。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曾经除了工作,手里永远都捧着一本书。仿佛只需一本书就足以安慰我的全部。

开始写书后,反而不再看那么多的书。自己也没有去深想为什么?总之来到北京后,不由地被卷入一个个的旋涡,常常过着一种很热闹的生活。总有这样那样的人来登门拜访,而太多人,竟不忍拒绝。



如今,搬到郊外,倒是有了安静独处的理由。有些朋友大概不能理解,似乎是我突然的就将她们冷落了。但是我想更多的挚友是懂我的。我需要有安静独处的空间,我需要一个人更好地进入到一种写作的状态。

红尘俗世里的诱惑太多,所要做的事也太多,我不能说我不属于那个世界,但相比于那个喧闹躁动的世界,也许这个静静的世界更适合我吧。每当夜深人静,我想起生命中的这些挚友、至爱,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心。

我并不向大家解释,为何突然间选择一个人生活。说到底,每个人最终都要独自面对所有。也许,早早地,将一切繁琐的纠葛都抛在充满欲望的都市,而来到一个清心寡欲之地,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吧。

虽说生命如落花流水。然而某些时候,在生命的某一阶段,在哪里驻留,终还可以自己把控选择。

如同我开始接受并喜欢屋子里没有宽带的生活。这让我的电脑打开后只为纯粹的写作。我反倒是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整理电脑里的各种文稿。


在一个人的夜晚,在暖光灯散发出的温暖的光晕里,我竟然会忍不住地被自己感动。是啊,已经好久没有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我竟然可以独自如此幸福地享受当下的生命。内心没有纠结,没有烦恼,只有无尽的平静与安然。目前所处的一切,都令我觉得格外的踏实。

如果说这是一种孤独,那我喜欢这份孤独。如果孤独给人带来的不是内心的宁静,而是焦虑,也许是我们离孤独还有些距离吧。就像从城市到郊外的距离。

我们需要放下更多些,放下更多对名利财色的贪执,放下更多对都市繁华的贪恋,到静静的郊外,真正地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也许孤独才有了可以滋养灵魂的养分。

阅读    收藏 
标签:

作家沈思源

散文

分类: 思源随笔

一个有思想的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如果这个问题是我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那一定还是一种符合常规的生活。我个人觉得,有思想的人不但在思维方式上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在行为方式上也一定有他自己的鲜明个性与独到之处。

总之,有思想的人绝不会随大流,也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四处盲从。

变动不居”不仅是人生的真相,也是宇宙的法则。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一成不变的世界里。为了排解枯燥乏味的生活,人们创造了很多游戏,也包括很多节日,这样就能让人生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有一个个的节气,节日,我们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好快,也好过了很多。

想想看,如果在从生到死的漫长日子里,没有年和月的计算,没有任何节日,没有任何庆祝,没有任何游戏,甚至如果亚当和夏娃也没有在伊甸园偷吃禁果,男女之间也没有爱恋与缠绵,这无比沉长的时光要如何度过呢?

那么,人生是否会像走在一个永远望不到尽头的通道?慢慢的,也许我们就只会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是死亡。也许,那将成为唯一的期盼与庆祝。

虽然各种频繁的节日对于有思想的人而言,常常显得如此浮夸而浅薄,但是我相信,这些节日最初皆来自于那些有思想的人。

只有结束一件事,并且开始另一件事,事情才会有转机。只有开始一个新的节日,才能结束过往陈旧的日子。就像我们用新的一年辞去旧的一年。

圣诞节,在西方是诞生了耶稣。而我,将诞生出新的自己。

我不知人生究竟是什么,但我坚信,我正在拥有更好的人生!

把最好的祝福,送给最好的你。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人生!

阅读    收藏 
标签:

作家沈思源

在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更多地深入生命,品味人生。我是极为赞同的。并且也身体力行。

在我最近发表的一些随笔里,记录的都是我真实的思想与生活。有位教授写信问我,这些文章是刚写的?还是回味以前的作品?

我回信说,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我觉得呈现其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是最起码的对自己和对读者的尊重。

他又回信说,果然是真实生活的思想家。我非常真诚地邀请您到我自己设计建造的几个乡村民宿去看看。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把那里当成您其中的写作基地。

我表示感谢。我非常尊敬这位友人。在国内顶级学府的教授中,他是少有的实践派。他将自己关于对生命与生活的理念,一一付诸于自己的行动。

正如梭罗作为一个作家,自己动手到郊外搭建木屋,然后在那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一样,并将这段生活的经历写成了《瓦尔登湖》。

其实我也曾有这个想法,有一天,自己在林子深处动手建一个小屋。当然,最好还依山傍水,有小溪,河流,或者湖泊。不过我想我写的文章会与他不一样,但是会一样的深入人心。不管怎样,时代在推陈出新,老旧的东西是好的,而新鲜的东西也是好的。不管人们如何的怀旧,还是要有些新鲜的东西。新鲜,但不能肤浅。否则,我真还是建议人们看《瓦尔登湖》,而不是看我的文章。但是我自觉我的这些郊外随笔与梭罗的一样好看,甚至也许更让你愿意不停地看下去。

你大概很想知道,这么好看的一个女人,为何要独自生活到郊外去?就像我直到今天依然好奇,当年梭罗到底遇到了什么,要独自躲到无人的林子里去。怕不仅仅是为了体验生活那么简单吧。从我看他的文字,我总觉得他也许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问题。至于到底是什么问题,其实说出来就不是问题了。

我非常同意梭罗的想法,生活要尽可能的保持简单与质朴。对于文学的创作也同样如此。他说,如果圣经的作者像教堂的建筑那样对他的写作进行太多的粉饰,那圣经会变成怎样呢?

于是梭罗的创作大多保持兴致所及。当然,他依然保持了他的理性,以及有些看似繁琐的深刻的洞见。譬如关于房子。他总是时不时地提到房子。我想在他的生命中,在他去到瓦尔登湖之前,也许房子这件事也曾经困扰过他,或者困扰过他的家人,从而同时也干扰到了他的生活或者写作。

住在豪华的房子里,并不一定能写出惊世巨著。倒是简朴的生活,更能让作者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安宁。

如我来到郊外之后,我总是夜晚早早地入睡,在黎明才刚刚复苏之时,便已醒来。我很少在夜里写作,我认为在夜里写作容易鬼话连篇。而清晨,更容易保持神志清明。这时写出来的文字,如甘露,如朝阳。能滋润心田。

我的写作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自自然然,就像起床后刚刚洗漱完毕,没化妆,但是不难看。就像我这个人。

我以为无论做人还是做文,看着让人觉得心里舒服,这是一种境界。

昨日的北京风平浪静,阳光明媚,如同春天一样。我甚至看到玉兰花在枝头已经有了花苞,甚至就要蠢蠢欲动的绽放。

我延着宽阔的河道一路行走,一棵棵参天大树在道路的两边如国旗护卫队的士兵,整整齐齐地站立在那里,仿佛在让我检阅。

长长的林荫道上,只有我独自一人。这是一条平坦坚实、充满弹力的跑道,赤红的颜色,如同布达拉宫的外墙。

我穿着洁白的球鞋,如同行走在一条朝圣的路上。是的,我的圣主就是这伟大的自然,万能的造物主。我行走在祂所创造的自然之中,幸福包围了我的全身,

我想象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若是在城里,这怎么可能?这么美好的、长长的跑道,却供我独自享用。还有喜鹊在我头顶的树枝上欢快地盘旋,歌唱。

我沿着林子走了很远。来到郊外以后,我从未曾如此仔细地看过周边的一切。这一天,我却把它看了个遍。我发现这真的是一块绝好的地方。

至少在我看来如此,至少在很多孩子们心里如此。我甚至觉得这里有全北京最好的幼儿园。就像一个乐园。这个幼儿园就建在森林里。我惊叹在北京居然还有如此人性化的幼儿园,完完全全地建在大自然中。像风车一样的房子,像火车一样的课堂,到处都是童话般的迷宫与城堡,滑梯,秋千,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来的…仿佛所有孩子能够想象的游戏都在这里。

那一刻,我真希望自己能穿越到孩童。那一刻,我仿佛觉得我已然是一个孩子。仿佛我也有了这独得天独厚的无与伦比的自然的恩赐。

我行走在林荫道上,心情如同树上的鸟儿,我甚至也想歌唱。仿佛寒冬已经过去,春天已然来临。据说今年很多地方都下了雪,独独北京没有下。大概是因为我第一年到郊外来过冬,老天不想让寒冷的冬天带给我内心更多的苍凉。

在这里,我遇到很好的邻居。他们对我说,今年开始,这里越来越好了,以后会更好。我在想,真好。当我来到这里,它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好。

在城里住了几天,回到郊外的小屋,当我推开门,我明显感到,我冷落了小屋。小屋显得有些无精打采,有些不开心。也许是过大的暖风吹落了很多灰尘,我发现地板和茶几上似乎被蒙了一层薄薄的灰。总之少了我在时的神采奕奕。我在的时候,它们都是会发光的。

我跟它们说对不起,然后我拿起抹布从楼上到楼下,每一寸每一寸地用心擦拭。

我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这么的热爱家务,这么欢快的去擦亮每一寸地板。我发现所有的家具在我的手里,在我的呵护下会迅速发光。

当我把整个房子擦完一遍,我发现它又笑了。它很开心我回到它这里。

它在这里沉寂了很多年,直到我踏进这里,与我相遇。它的生命它的存在才有了意义。如同一场恋爱,因为我的出现,它的生命有了荣光,它开始变得神采奕奕。我们彼此滋养。

是的,它也滋养了我。我在这里,每天楼上楼下的跑很多趟,上上下下很多遍,可我毫无疲累,相反我变的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美丽。

我是如此的喜欢这上上下下的楼梯,它让我想起小时候。小时候我的爷爷家就住的是二层的木制楼房,我每天都要上上下下很多回,好像就是我的玩具一般。

那个时候我爷爷家似乎是我们当地条件最好的人家。阿爹曾说,他的姥姥家是大户人家。可惜,我的奶奶在我阿爹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我爷爷又娶了二房。

我被送养后不久,养父家也造起了楼房。我也是每天楼上楼下的跑。可是那个时候房子好大,院子好大,而我还好小,家务又多,每天上上下下的搞卫生,有时我也会偷懒,不像现在这般真正的用心。我很少去搞三楼的卫生,因为三楼从来没人去住。

所以我觉得房子不要太大,如同我现在,不大不小,一个人住着正好。搞卫生也不觉得累,反而还欢天喜地。我甚至奇怪,我竟然如此的喜欢劳作,我擦亮每一片空间。

我喜欢这种感觉,把自己的住地弄得窗明几净,全部收拾妥当后,我就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给自己泡上一壶茶,我会很开心。

回想起来,到北京十几年,一直使用着阿姨,每天有人伺候,可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我每天自己打理一切,从早上睁开眼睛,煮上第一壶水,到晚上熄灭所有的灯安然入睡,我如此的安心,从未有过的安心。

我又想起梭罗的那句话:“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阅读    收藏 
(2018-12-23 18:14)
标签:

作家沈思源

在郊外,我每天早睡早起。在很多喜欢夜生活的年轻人看来,我的生活习惯,简直像个七老八十的老人。

《梦醒记》,记录了我曾经做过的八十一个梦。第一个梦始于2003,截稿于2008,于2010年出版

很多人认为,作家都是熬夜的人。不要说年轻的作家,就算是年老的作家,也都有熬夜写作的习惯。然而我没有这样的习惯。这大概也是我之所以不被很多人知道的原因。因为我不按着大众的习惯来。譬如有人建议我写情色,我不写。建议我写鬼故事,我不写。建议我写各种流行赚钱的网络小说,我不写。我自己想想,我也真够倔的。这与我看起来温柔的外表不太匹配。但这就是我。

连出版社的编辑都忍不住对我慨叹:“如今的出版业很现实,畅销书作者写什么,哪怕写得不怎么好,出版公司都趋之若鹜的去争抢版权。而像你这样用心在写的作家,出版公司却冷眼旁观。这是出版业的现实也是悲哀。你该好好琢磨一部畅销书,来建立你的影响力了。”

我承认这是现实。我想我大概注定不是靠着年轻靠着美色出名的作家,我注定要大器晚成。我不是不会写作。我想全世界哪个作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与出版都不可能做到像我这样,一个月写完,两个月出版。我保证这绝无仅有。而在动笔写长篇之前的一个星期,我还从未想过要写书,更没想过要成为一名作家。

这让我觉得写书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接下去几个月,我又出版了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一度进入畅销书排行榜。而那时,我的第一部小说已经被盗版。

但是后来遇到的一些困扰,令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我以为写作是我唯一可以自己掌控的命运,然而我依然在出版中遭遇各种荒唐的要求。我失望透顶。但我保持了沉默。我近乎就此罢笔。

这一扔,就扔了很多年。最初只扔了几颗小石子,没有在大海里击起巨浪,这也实属正常。何况我这也不写,那也不写。手头紧得要死,有人要给我几十万让我写传记,可是我看着那个人说:“不写。”人家问为什么?我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树碑立传的。”

不过我也会出于个人的感情,有些甚至自己贴了钱贴了时间去写。写完出版后才发现,要是不以第一人称去写就好了,要是不署上自己的名就好了。

从心底里,其实我还是在坚守一些什么,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作家。

只要人活着,总会有些不如意。但是我对自己目前这样的生活方式很满意。夜晚在星辰当中安然睡去,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我已经起来,等待着朝阳出现。

一如此刻我坐在这里,看着窗外,天色由刚才的漆黑一片到现在渐渐的泛蓝,屋顶带着金色翅膀的狮子,如同天降神物,对着无尽的虚空在发出无声的吼叫。东方沉睡的狮子该醒来了。是,该醒来了。

中国梦,其实是醒来。

一如我早早地醒来,在十几年前,就写下《梦醒记》。一如此刻很多人还在沉睡,而我已喝下了一杯柠檬蜂蜜水。

这是我清晨的甘露。我认为蜂蜜最好还是选择那些乡下土家的土蜂蜜,而尽可能不去买进口的蜂蜜。并不是说进口的蜂蜜不好,而是相比于进口的蜂蜜,相比于千里迢迢经过了漫长海上颠簸的蜂蜜,我更喜欢来自于本土的大山深处的农家蜂蜜。而且,正好也帮助了那些深山里的农人。

醒来吧,醒来吧……

一如此刻跳入我眼帘的太阳。东方的太阳。

阅读    收藏 
标签:

作家沈思源


当忘记自己去掉我执之时,世界才真正属于你,你也才开始拥有真正的生活——沈思源

简单的生活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愉悦,更轻松,会少掉很多负担与束缚。没有了那么多的欲望,反而会让我们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使自己享有更单纯的快乐。

有一年,我为了到北大图书馆看书方便,索性卖掉了CBD的国际公寓,把自己的住处搬到了北大附近。

搬到那里,我很开心。从所住的房子步行到未名湖畔的北大图书馆大概只需要十分钟。

如今我搬来郊外,居然在距离住地1500米处就有一个一万多平米的图书馆。这于我而言,就像一个从天而降的莫大礼物。

走进图书馆,那份肃然的安静,却令我心里欢喜雀跃,如同那就是我的私人藏书馆。是的,想怎样看书都可以,不用花费一分钱。各类图书、新媒体视听,应有尽有。

一个下午,我差不多看了十本书。当然不是细看。虽是粗略地翻阅,但于我已经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离开时,带回四本。四本书的重量提在手上,正好是一个小型哑铃的份量。为了均衡锻炼两个手臂的肌肉与臂力,从图书馆出来后,我又在路边的蔬果店买了一些水果与蔬菜。

生活的所需其实并不很多。一根胡萝卜,一把青菜,一个西红柿,就是我的一顿晚餐。折合人民币三块钱。

前几天朋友送我一个多功能的电饭煲。这个宝贝真是可以派上各种用场。早上我将核桃、红枣、枸杞、桂圆放在一起炖,最后再涡上一个鸡蛋,就是一顿很好的营养早餐。

在郊外的日子,我一天只吃两顿。第二顿如果不在渡心那里吃,我就会自己做。电饭锅里加入一点花生油,然后将各种蔬菜洗净后放入锅中,盖上盖子,将功能键设置在蒸煮档。十五分钟后打开锅,加入适当的盐,稍加搅拌,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就新鲜出炉了,

没有任何油烟,也没有任何炒菜的哧喳声,在无声无息中,我的早晚餐就大功告成了。

生活其实就这么简单。我们拼命赚钱不断地买各种东西,可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其实我们的所需如此之少。不停让我们买买买的,是我们的欲望,或许也是我们的虚荣。

当我在月色朦胧中穿过长长的林荫道回家,看着旁边宽阔的河流,享受着寂静的夜色,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也许在那个当下,只有我看到了那么美的月色,透过松树的枝条,像诗歌一般的美好。

还有很多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对我支持牵挂的友朋,还有健康豁达的父母,他们对我一无所求,只希望我按自己的意志自由快乐地生活。

在宁静的夜色中行走着,忽略路边指示牌上的文字,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故乡,也仿佛在法国的乡下,又像在费城的郊外,也像在新泽西州的乡下。我想起了好多。想起了故乡的亲人。想起了费城的朋友。想起了新泽西的阿秋莎…

那一刻,我好想张开双臂,拥抱整个世界。我发现,我竟然拥有这么多。整个世界真的与我同在。

夜色朦胧中,我仿佛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觉得自己已无处不在……


阅读    收藏 
标签:

作家沈思源


昨天晚上睡觉前关了暖气。一早打开暖气的开关,吹出来的却是冷风。原以为过上片刻就会好,但是一个钟点过去了,风依然是冷的。于是给自己加了件外套。接着给暖气公司打电话,才得知是暖水管道坏了,昨天他们抢修了半个晚上,目前还在修理中。

我索性关了暖气的开关,屋里反而不那么冷了。相比于那些在室外抢修的工人,我的这点冷算得了什么呢?况且,没有呱噪的出风声,可以更好地享受这份独处的清净。

我将一切收拾妥当,不但将房间整理好,也将自己整理好,看着镜子里美好的自己,有种莫名的欢喜。我想,每个人都要爱自己,都要对自己忠实,这样才会有真的快乐。

如果想要真正的自由,而不想让痛苦始终缠绕你,那么你就要去穿越它,而不是去逃避它。直到你穿越痛苦的网,进入另一个无边自由的空间,再也不会被痛苦袭击或缠绕。

走下楼梯,坐到客厅,点上一柱沉香,给自己泡上一杯温和的红茶,从柜子里取出我专门为去藏地而准备的超长羊绒大披肩,盘腿坐到沙发上,开始静坐冥想。

这柱香,在我点燃时,我心中默想,不仅仅供养佛,也供养一切虚空法界,同时也供养我自己。

于是当我禅坐时,离我原本有一丈远的香似乎与我有了某种感应,直奔我而来。其实最近这段时间,我不太适合过多的闻香。于是我又对香说,不要只供养我,也请供养给上天,以及供养给更多的其他众生。

瞬间,沉香飘出的烟雾就改变了方向。但是正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那样,沉香的味道已然充盈了整个屋子。

很多人很害怕独处,觉得那种无依无靠的孤寂如同虫子噬咬自己的心。可不知,其实人生更多的痛苦都来自于无法与自己和谐相处。

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脱离痛苦,而获得恒久的喜乐?我想一个开悟的人应该是喜乐的。如果一个人还有很多痛苦,说明他还不够开悟。

很多人将痛苦的原因归结于外在。认为自己的不快乐来自于各种糟糕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成功的事业。但事实上与他人相处愉快的重要缘起恰恰是你能与自己也愉快的相处。正如一个抑郁症患者,他独处时觉得苦,与他人相处时同样也会因为紧张焦虑而感受到另一种苦。他无法穿越自己的苦恼,去获得与自己的和解,以及与他人的和谐。

这说明,只有当我们拥有了独自一个人也觉得幸福的能力,我们才有能力与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在一起时也觉得幸福。我们必须非常清晰地知道,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最根本的依据是他是否有获得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拥有多少金钱。

此时,一个人,我觉得很幸福。我并没有觉得独自一人在郊外而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忘。相反,我感受到与万物合一。

一位读者在微信里给我留言,说是看了我的文章,痛哭了一场,她不明白,人为什么总是要承受孤独?她告诉我,她的前夫去世了,她与前夫共同有个孩子,她觉得她的孩子从此失去了他的父亲,所以她的心情一直很不好。

我对她说,孩子失去了父亲,但并不意味他就是孤儿,他还有您。况且,孤独是每个人终究会面对的事实。谁也无法逃避。孩子也要自己在悲欢离合中长大,在人生的各种失去中长大。我知道她的孩子已年过而立,更应该去直面这种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是的,面对孤独,如同我们直面自己内在的痛苦,并勇敢地穿越它。我们应该学会与自己安静的相处。

其实我是一个很喜欢独处的人,虽然我也会恋爱,甚至也会结婚。但无论是在恋爱当中,还是在婚姻当中,我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即使是在亲密关系里,我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卧室,自己的书房。若对方要进入我的房间,就会轻轻地敲几下门。他绝不会贸然地推门进来。所以即使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我觉得这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那我也会同样如此。

我觉得之所以在我已经结束的几段关系中,大家依然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就是因为彼此的这份尊重。他们最怀念的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从来不约束他们,也不去管控他们,我让他们成为自己。我甚至不去问你晚上几点回家?

我想起我有位朋友,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慈善家,身价百亿。有一天我们见面,我问他,你生命中有什么事情会让你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

他居然没有说是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而那时他的企业在股市正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我听到他对我说,他最大的压力是每天下午到了四点多,他的太太就会发微信问他:“今天晚上你回来吃饭吗?”这让他非常的有压力。他其实是一个非常爱家的男人,也爱他的太太。但是因为他工作的关系,他还身兼了太多社会职务,这导致他每天晚上几乎都要参加各种接待应酬而导致无法回家吃饭。所以这个回答就成了他的压力。因为他特别希望能够回去陪太太吃饭,可事实是他不能回去,他知道这会让他太太感到失望。而女人的失望,就是男人的压力。所以如果女人每天很开心,男人的压力大概就会减少。

若是站在他太太的角度,问先生这样一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问题。就像很多人问我,对方多晚不回来,你都不问问他回来吃饭吗,也不问他几点回来睡觉,你能说你爱他吗?

我问:“难道爱就是问他回来吃饭吗?回来睡觉吗?我不问,是不想给他压力。而如果他在乎我,他自然主动会提前告诉我。事实上总是这样,我从来不问,而对方总会提前告知。

无论对方有没有在身边,都学会和自己安静的相处,对方自然就会想要回家。因为你的安静不但会让你自己觉得舒服,也会让对方觉得舒服。而我认为,让彼此舒服,这就是最好的爱,也是莫大的善。

这一天,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倾听自己的呼吸,触摸自己的心跳……对自己忠实,让自己舒服,这应该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阅读    收藏 
标签:

作家沈思源


昨日是大雪。没有下雪,但是风特别的大。或许比雪天更冷。

我原本是不太关注节气的,但是一早收到友人发来的关于“大雪”的诗词。我的这位友人,对于二十四节气,从没有一个忘记过。哪个节气到了,我只要看他发来的诗词就知道。他就像生活在现代的古代人。一不小心,穿越到了这个时代。这令他有些不太适应。但是每天书写古体诗词多少给了他一些安慰。

〈定风波,大雪〉

老翅翦斜阳。唳唳成行。

烟汀萧瑟水茫茫。

几日西风兼冷雨,涤尽秋光。

虽是冷冷,却无凄凉。

山横翠黛成黄,

水涵秋镜印风爽。

一叶雪、吹白山间冬怅。

望两岸、千堤拍浪!

斯人高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诗词倒令我想去河边走走。于是穿了白色的羽绒服,配了一条阔腿的白色卡其绒裤和一双白色的靴子,到河边散步。

走出室外,风呼呼的往我的裤管里灌,我感受到一种异常的清冷。

然而在这清冷里,我竟然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跃动。院子里就我独自一人。我深吸了一口气,看着枝头上那红的如同火焰般的树叶,不但未曾有一丝一毫的退缩甚至还迎风招展着,我在想,我应该像它们那样,我应该学着与万物连接。

若是我会冷,树在风里会冷吗?若是我会冷,鱼在水里会冷吗?若是我会冷,鸽子在广场觅食会冷吗?

然而它们依然在那里,悠然自得,它们在舞蹈,在漫游,在歌唱。鸽子在阳光里悠然自得,鱼在河里悠然自得,树在风里悠然自得。一切都是悠然自的。如上所是,我也应该是悠然自得的。

所以冷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环境,它其实更是一种心理感受。如果我们只听到冷风在呜咽,那么我们就会觉得伤感。

但我分明感受到这风吹醒了我沉睡已久的灵魂,让我以从未有过的冷静清醒地面对这个世界,让我带着更透彻的觉知去欣赏眼前的这个世界,以及观照我内心的感受。是否我的心也如在这冷冽寒风中的河面,起了波澜。

我看见一切都是美的,我感受到一种振动的能量频率,即使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万物亦充满对生命的赞歌而无丝毫的抱怨。

如同这群灵动的鸽子。它们有的在太阳下立着,细看,它们居然在打盹。在寒冷的室外挨着这一抹阳光,它们居然打起了盹。忽然,一只白色的鸽子仿佛感受到我对它的关注,它洁白如雪,我喜欢白色,我最先关注到它。于是它睁开眼睛展开翅膀向我飞来。在我面前来了一个漂亮的盘旋。紧接着,一只黑色的鸽子也似乎感知到了我对它的关注,它便开始尽情的舞蹈,给我呈现生命的曼妙,

一切都如此美好。美好到我不敢相信,我竟然能在冷风中站那么久。

竹子也在风中舞动着,它们依然青翠。它们摇曳着自己的枝条,与我互动。我感受到它们欢快向上的能量。我感受到一种蓬勃的能量。即使在很多人看来,这风充满了萧杀之气。可是我依然感受到万物以它们各自的方式,尽情与自然共生。

即使是那些已经枯萎了的树枝,也依然绽放出它独特的美,我依然感觉到它的生命存在。尽管它以枯枝的方式呈现,但它依然如此美好,甚至呈现出更加禅意的美感。

在这样的冷风中,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摇曳的竹林,在阳光下将它们生动的舞姿投射在墙面上,凋零的树叶在它们的上方像小鸟一样欢快地飞舞着,渐渐的渐渐的,最后落在它们的身上,或地上。它们相互嬉戏着,缠绵着,或许也恋爱着。

我真实地感受到生命流动的喜悦。如同在风中流动的河流。有一股能量在我体内流动,我感受到无限的爱以及无限的温暖。是的,我在冷风中居然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刻骨铭心的爱与温暖。我想起很多人。想起有那么多人爱我。我要何等的幸运,才让那么多出色的灵魂对我如此心心相惜,如此念念不忘,并对我无限关照与祝福。

就在河边不远处,有个温暖的地方在等我。走进渡心今雨,我对渡心姐姐说:“我刚刚去河边了,好美。”

“傻姑娘,这么冷的天,你到河边去干什么?你呀,你看你冻得连清水鼻涕都流出来了!”

“是吗,我还会流鼻涕吗?”我一边说一边往洗手池的镜子前走。我真的看到自己的两个脸颊都被冻得红红的,鼻尖也被冻得红红的,一缕清澈的液体正从我一侧的鼻孔落下来。”

我看着自己的样子,傻笑起来。渡心姐姐也哈哈大笑。她说:“虽然你流着鼻涕,但你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女人。不,应该叫你女孩,因为你通透的就像一个孩子,甚至像婴儿。”

说完,她又吩咐她的阿姨:“快,快去温一碗米酒阿胶汤来。”

几分钟后,我喝上了一碗热热的阿胶汤。喝下去后,我浑身都热了。

人世间的温暖其实无处不在。当我们愿意敞开,愿意保持在爱的状态,愿意让生命在爱里流动,即使在寒冷的冬,也依然会感受到春的暖……

阅读    收藏 

过去的一个年,我一个人度过。并写了四十多篇《孤独之美》。那是我在一个人的孤独时光里所体验到的关于孤独的种种不可思议。

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苦口婆心地对我说:“生活是那么美好,你要停止你的孤独,从一个人的孤独中走出来,不要让大家为你担心。”


他认为孤独就是孤苦。但其实当时我很享受那种孤独,我甚至是有意识的去体会孤独。当然,有时我也会独自默默地落泪。但落泪不是因为我的孤独,而是内心无可名状地对于生命的感伤需要通过流泪这样一种形式去疗愈。正巧在我声音还带着嘶哑的时候,接到了那位友人的电话。他听闻我电话里的声音,也不问为什么,便匆匆从外地赶来,甚至因为心急下错了火车站。只为了来赶来安慰我。


那一刻,他感动了我。我知道有很多人在看我的文章,而独独是他这么做了。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为了避免再让这位友人过于的为我担心,我终止了关于孤独的写作。


其实那时很可能正是我深入到孤独至深之处的最好契机。我的突然停止,犹如一直在高速上行走的车,猛的戛然而止。我的灵魂在接下去的几天,甚至有那么一些无所适从。但我愿意认为这是宇宙的安排。必须要有这么一段插曲,使我的人生得到某种调整。


人其实很习惯待在某种情绪模式里,有些人甚至一待就是一辈子。譬如抑郁。但事实上,情绪是可以转换的。我甚至为了帮助友人走出抑郁自己也主动地去体验了抑郁。我走进去,又走出来。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瘦了整整二十斤。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去探索自我疗愈的方案。我曾经以为,帮助这位友人疗愈我就可以帮助到无数人。也许某一天,我会写到这个问题。我的体验孤独,其实也与此有关。因为抑郁症患者总是不可避免地沉浸在某种孤独之中。


后来有出版社跟我沟通,问我这本关于《孤独》的书,能不能结集出版?但是我一直没有将书稿交给出版社,因为觉得它还不够完整,不够完美,还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理想的状态。它似乎还没有画上一个关于孤独的圆满的句号。然而那时的我,已经从那种孤独中脱离出来,我无法再度进入到那种状态。于是我就将书稿搁置了下来。这一放,就是九个月。


我是一个用生命去爱,也用生命去写作的女人。我所有写到的都是我生命的真实体验。我总觉得作家不应该是戏子,她不应该在她的作品里演戏,而应该是她整个生命经验的真实流露。至少对于随笔而言,应该如是。或许,小说可以稍稍例外。


就像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成为了如今时隔一百多年后我们依然放在床头阅读的经典。


是的,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相对轻松的、或严肃的、深刻的精神追求,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物欲生活。时隔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情况依然如是,甚至愈发严重。


不可否认,我们过于地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用梭罗的话来说,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我们把大自然的恩赐、把无穷无尽的清新与美好摒除在自己的生命之外,却忍受着不可理喻的愚蠢。


这是他在郊外的几年时间里,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在经验。在告诉大家宁静所带来的对生命的无可比拟的滋养。如同我现在来到郊外,独自疗伤。我相信,这里会疗愈我的一切。

当然,我不是因为看了他的《瓦尔登湖》才来到郊外,而是因为来到郊外,又再度想起这位我所崇敬的作家。

梭罗在他的这部作品中描绘了他在郊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他在四季循环更替中,过着简朴的生活,记录着自己内心的渴望、冲突与自我调整,复杂的心路历程和回归极简主义的生活,挑战了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他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在瓦尔登湖之后,人们发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一个人与自然的浪漫史,以及人类永恒不变的希望亲近自然并与自然融合的美好愿望。

在这里,我记录下每天生命中的看见以及所思所想。有一天,我所写的这些随笔,会结集成《郊外的日子》,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段无比珍贵的体验历程。如同我曾经写下的《孤独之美》。


这几天,我似乎可以再度进入到孤独之美当中。是的,我要再次强调,孤独不是孤苦。我甚至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发现了很多很多的美,郊外的美尤其之多。


我想也许在《郊外的日子》当中,我还会夹杂一部分关于生活之美的文章。


我发现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很多妙不可言的快乐。与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中写道地他一个人在宁静的状态里,给他心灵所带来的种种震撼不同的是,我生活在河畔,对,这里是五河交汇之地。我出生在江南,我的天性里喜欢依水而生。有水的地方会有更多生活的气息,会更灵动,这个地域也会更有灵性。也因此,我爱极了河流。

现在河水还没有结冰。虽然这几天气温骤降,但我依然感受到很多的温暖,而这些温暖恰恰都是有那些曾经素不相识的人带给我的。


譬如一个来自彝族的叫天赋的男孩,因为我喜欢花艺,我喜欢在竹筒里插上一支竹叶,只因为我喜欢,他就主动动手给我去院子里锯了几节竹管来。他们还动手给我做云南的米线,我吃了几口,才想起来,碗太大,我说我吃不完。他说,没关系,我帮你吃。他们憨厚的让我觉得如此可爱,却又让我感动的想要落泪。


又比如一个叫艾玖的男孩,我跟他远隔千山万水,素未谋面,只因为偶尔在简书中结缘,只因为他喜欢我的文字,便主动地担当起源点思想库的公众号管理员。他谦虚地自称小编,但我不能称他是我的编辑,我视他为我生命中最真挚的朋友。他说:“老师,看您的文章让我受益,我想您的文章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就是这样一个朴素而美好的愿望,他便承担起每晚八点在源点思想库发布文章的任务。

我相信,他是上天派到我生命里的温暖天使,我未曾见过他,却能感受到他高贵的精神长相,能感受到他年轻的生命里所存有的美好与纯净。

艾玖,我有时也会叫他艾灸。因为这个生命如此温暖。他温暖了我的灵魂。他让我的灵魂想要为这个美好的生命以及与他相似的灵魂而写下更多美的文章。

 

他今年应该才二十多岁,与我在藏地那些叫我妈妈的大孩子们差不多的年纪。我感恩生命如此美好的恩典,在这个宇宙间,很多彼此并不靠近的身体,却以相似的灵魂相互取暖。

我住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可以安装,但我并不那么急切。我每天的文章都是在手机里完成的。然后发在简书。艾玖看到后,就会在山东的某个城市替我发布到公众号。感恩生命中这么多温暖的遇见。我爱你们!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