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设计师发起制

产品需求

分类: 侃设计
如果你是个整天混日子的设计师,那本片文章不适合你看,因为会增加你的工作量。
一般产品需求都是PM向设计部提出,设计师一直处于很被动的状态,照理说如果一个专业的UED部门应该更了解用户的需求,我认为完全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用户反馈数据自己给自己提需求。Facebook的某位设计师发觉用户注销账户的注销率太高了,他试图通过某种心理暗示的方式优化这个页面,最后他完成了自己发起的这个需求,把本来80%的注销率减少到了50%。

“设计师发起制”需要开明的公司文化
开明的公司文化非常重要,而且这种文化是基于设计师为核心,apple公司可能是这种文化的代表,在iPhone4的发布会上,乔布斯特别兴奋的介绍了iPhone4天线的独创设计,将天线安置在手机边框上的设计给手机内部预留了很大空间,从而产生“电池提成30%”、“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机”等卖点,apple开明的公司文化让设计师可以很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其他公司还在花巨资研发电池的时候,apple的设计一下子让他们豁然开朗了。

在中国人们好像都不怎么重视设计,领导说的话没人敢反对。中国人不缺人才,往往都是外行领导内行,最可怕的是外行还以为自己是内行,我相信有很多设计师有很多好的想法都被无情的抹杀了,于是我们会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自己出开工作室,他们不愿意在这种环境下慢慢榨干自己的设计灵感。

“设计师发起制”适合小项目
设计师和PM的区别是显而易见,PM他们的大局观、掌控整个产品的能力是设计师不能比的,大项目都要以PM带领整个团队来完成,所以我认为设计师可以针对一些小的项目提出需求,比如之前提到facebook的注销页面的例子。

“设计师发起制”流程
首先要在工作合理安排的情况下进行,其次充分尊重PM是非常重要,需要事先和PM充分沟通,这完全是良性的沟通,大家的目的都是把产品做好,我想大多PM都会支持的,之后的流程还是以PM名义提出需求,指定该设计师负责设计。

这是设计师转型PM的实习机会
也许有些公司在面对设计师自己提出的需求时会直接把这个项目交给设计师来负责,这是设计师就相当于一个项目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向PM转型的实习机会,也许将来职业发展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阅读    收藏 
标签:

工业设计

网页设计

分类: 侃设计


工业设计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严谨,从设计到制造每个细节必须做到数字上的精确,据说iPhone设计稿修改了上万次,因为一旦把有缺陷的产品上市销售很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前不久iPhone4的天线设计问题导致苹果上亿美元的损失,还有丰田汽车刹车问题等等。

网页设计师缺乏这种产品危机意识,网页是虚拟的东西,看得见但摸不到,而且随时可以改。这就导致了很多网页设计师并不太在意小细节,比如按钮对齐,统一的间距、统一的颜色、一些不太重要的帮助页面等等。我曾听某个PM在赶项目的时候会说:“先上线吧,以后慢慢改”。最后的结果会是产品开发的时间很短,质量没保证,上线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改版,等产品上线一年后你会发现经由不同设计师改版后的页面风格都不一样,颜色、布局、字体一团糟,最后被迫重新大改版。

如果每个PM、PD、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把每个项目当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在做,以工业设计的态度来设计网页产品,在这我不想讨论具体该怎么做,重要的是态度,当你非常认真在做一件事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其实并不重要了。虽然前期花的时间会比较长,但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是经得起考验的,之后维护的工作量也会小很多,把主要精力可以放在新版本的开发上。

设计师的价值不是缝缝补补,为用户解决问题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但在追求之前先要端正态度,好的态度就能出好的产品。


阅读    收藏 
标签:

预期成本

用户心理

分类: 侃设计



有一次坐地铁正好出站刷卡的时候,排在我前面的人卡刷不出来,我在后面只能干等着,最后他刷到第4次终于成功出站了,当他头次刷不出来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就有焦急的感觉了,到第3次还没成功时我嘴里就碎碎念了,其他排在后面的乘客也看得出不耐烦的感觉,或者干脆换一个出口出去了。

整个这个过程不过才10几秒钟的时间,但大多数人都有急躁不耐烦等表现,而奇怪的是人们等地铁花了5分钟却没有这些表现,这是为什么?

就是成本,人们都会考虑一个成本问题,做生意要考虑进货成本,等地铁也要考虑时间成本,但其中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预期成本,对等地铁的预期成本是5分钟,所以等了5分钟不会出现焦急的感觉,而出站刷卡人们的预期最多花5-10秒钟就能完成,当花了10秒以上才完成时就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就会出现我碰到的这种情况。

当哪一天地铁出站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的话,预期成本就是增加,也许人们就不会感到焦虑。

 

做网站也要考虑用户的预期成本,我以购物网站为例,虽然现在在网上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但购物体验还不是很好,由于购物前还要开通支付工具和银行账号等步骤,使得整个购物流程非常繁琐,另外还要担心安全问题,这些都是用户所考虑的预期成本,如果成本太高就不会购买了。

我试着总结了几条建议

简化购物流程

现在大多数购物网站在购物流程上已经设计了相当简化,但提交订单到收到货物这个过程还是比较繁琐,用户要时常上网查看目前的发货状态,如果收到的货物有问题要退那就又是一连串的流程(我现在还不知道淘宝的退货流程是怎样的)。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网站自动发短信提醒用户货物已经发出,货物退还的方法在完成订单时就应该一并告知。

 

去除不必要的功能

有些购物网站会把N多功能集中到一个页面,比如购物车页面里还有商品推荐、我的收藏、我的浏览,看似功能非常丰富,但用户并不需要这么多东西,他的预期成本就是查看我的购物车里有哪些商品,太多的功能只会干扰用户点击,这些功能放在其他页面上会更合适。

 

时刻告诉用户是安全的

现在网购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线下购买因为身处在那家店里而且是当面交易所以不担心安全问题,预期成本几乎为0,而网上交易就有这个先天不足的问题,如果在用户购物的每一个流程都以某种形式告知用户此次购物是安全的,比如行货正品、货到付款、国家三包等保障,其实就是营造一种在正规商场购买的感觉。

 

所有的这一切动作都是为了用户所花成本不要超出他的预期成本或者接近预期成本,人都是有惰性的,我听到最多不网购的理由就是“太麻烦了,怎么要申请这么多账户啊,太复杂了,看的都眼花了”等等,让懒人觉得好用说明这个产品是成功了。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