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课合一?为什么我们要提倡“三课合一”?
所谓三课合一,就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把语文课、写字课和书法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改变书法课课时不够难有效果,但是不上又不行的尴尬局面。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明确要求在中小学开展的教育内容。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鉴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书法教学中要与传统文化、汉字教学、培养学
全息书法字库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发展轨迹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几个演变阶段,这其中的篆、隶、草、行、楷是通说的字体,而颜、欧、柳等是所谓书体。字体是固定的,而书体因人而异,多姿多彩,是书法艺术的本真所在。
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把线条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塑造出具有审美意义的平
为什么书法自学往往很难?迅速提高书法技法是否有章可循?
有经验的书法老师基本上都会强调书法教与学的“面对面”。“面对面”其实是书法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并不是老师为了收学费才特意强调这个。
很多人拿自己的书法作品去请教老师,老师一般不予置评,说我看不到你写的过程,只是看到一个结果,很难给你一个有用的指点。田英章老师说过,“学书法必须老师看得见
中国梦
少年梦 人大附小师生美术作品展
书法学习由单字临写,最终还是要写出一幅完整的作品,即创作。创作是学习书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如果始终处在枯燥的单字摹写的过程中,对于书法兴趣的培养非常不利。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局观,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创作的潜意识。而且,书法学习过
按:书道在当下形成一个系统,以普罗大众为受众群体,在往后的若干年成为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文化热点,此为历史的必然。
书法史的发展并行着两条线索:名家书法、非名家书法。
在碑学兴起之前,以“二王”为代表的名家书法可谓独领风骚,一统天下。非名家书法成为书法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则要到清代碑学以后,这是碑学重要贡献,让人们知道了“二王以外有书”,扩大了书法传统的范围。尤其是到了当代,非名家书法成为显学,成为书法学习越来越重要的取法对象。
本文以赵冷月先生的书法为例,来阐述何以有此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