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则新编“生日快乐歌”想到的
四川 泸州七中 郭家琴
一个周末,有幸被一个过生日的孩子邀请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之所以说是“有幸”,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与班主任老师之间好像天然的有一道屏障,隔着“代沟、隔膜、畏惧”等障碍物。那天的经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生日蛋糕摆放好了,蜡烛也红红的点燃了,“祝你生日快乐……”,我很带劲的唱着歌,但是耳边传来的声音我怎么听都觉得别扭——“祝你生日倒霉,祝你蛋糕发霉,祝你缺胳膊少腿,祝你越长越肥……”还好我当时是随着这一群娃娃哈哈大笑的,假如我发火说他们一顿,我们的生日聚会恐怕就得不欢而散了。
后来,在与朋友们聊天的时候,我说起了这件事情,“天哪,现在的娃娃些啊,心理够阴暗的!”,一个朋友这样惊呼。“你没有说他们啊?”,另外一个朋友很吃惊的望着我,“没有呀,我只是觉得他们好玩,开玩笑嘛”,我轻描淡写的说。为此,朋友们展开讨论了,有责怪我管理不严的,有说我溺爱孩子的,更有甚者,骂我不严格要求孩子,会误人子弟的。当时,我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他们,只是沉默着听他们叽叽喳喳,思考着我为什么没有责骂这样改编歌曲的孩子们,事情一直没有答案。工作一忙,这件事情就搁置下来了,我也没有再去寻找答案。
此次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班主任国培,我终于在谭顶良教授的讲座中找到答案了!
有时候得要感叹学心理学好啊——听谭教授的讲座那就是一种享受,如沐春风!我在听课过程中回忆起“新编生日快乐歌”这件事情,突然顿悟:如果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们改编的歌曲,确实够损的,也太不给过生日者面子了。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去探究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你就会发现,他们并没有骂人的意思,只是唱唱笑笑而已,他们不就是竭力要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吗?如果我们硬要给他们上纲上线,那么你离孩子们的距离就太远了。
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是,我们的老师、家长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呢——如何变革我们的教育方式,去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适应这些接受的教育、信息都和我们的成长过程完全不同的孩子们?
变革师生关系:记得我们的老师为我们讲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时,我心里的认同感很强,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也特别注意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如果世间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我们的工作生活就太简单了(当然也会很没有意思的)。只是,我们的社会在飞速的前进,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生活内容、受重视的程度、接受的信息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我们只能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试着去了解现在的孩子——90后、00后。现代的师生关系,确实应该是老师站在下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地去探求各种知识(绝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如果老师们的理念改变过来了,我们的学生将受益无穷!
“采用什么方法引导孩子们去学习、去发现”确实是摆在我们一线老师们面前的问题。时代的变迁,孩子们的变化,在呼唤我们变革师生关系,争做让学生喜欢的“麻辣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寻求孩子们的认同感。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甚至小心(小心维护娃娃的自尊心、自信心等),营造适合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班集体氛围,在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环境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因为“教学相长”,因为“润物细无声”,因为“幸福的感觉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打造,一并享受的”。
个人教育教学模式的新探索:记得当年我刚刚调入现在工作的单位时,我有太多的不适应。班主任老师从早到晚守着学生,早上陪早读,课间看是否疯打,放学总结上午的情况;中午两点不到,又得到学校看看娃娃些中午到学校是否安静,下午随时转转教室门口,晚上放学还得总结一天的情况。周而复始一个月下来,我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怪不得这个学校的升学考试成绩这么好?原来都是这样拼出来的——”,回到我们原来的学校,我苦大仇深的向朋友们倾诉。“老师们好负责哦,学生们好厉害哦,我不好好的准备一节课,不认真点跟着做,恐怕得要回来呢——”当然这是当时的心理活动,虚荣的我还是没有好意思说出来的。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开始了自身的学习之旅:学习专业书籍,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班级管理方法,让自己从每天的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积极参加教改科研,在“班会活动与美育”的结合点上做了一些探索。在05年前后,我的这一套方法都非常管用,学生也喜欢,学校也觉得自己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孩子们的变化,时代的飞速发展,让我的教育教学走到了一个“瓶颈区域”。我开始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这些逆反期来得太早的孩子们究竟想要什么,他们的叛逆背后,有什么科学依据?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知道,我已经到了必须改变自己信奉的金科玉律的时候了!在学生的心灵对话本上,我的评语发生了改变,谈学习要求的越来越少,问候孩子、关心孩子的时候越来越多,甚至认同他们对同学的好感,用自己的经历与他们交流。慢慢的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对话本上写的心里话多起来了,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多,甚至有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为什么不拿对话本给他们看?”。与学生的交流问题解决了,其它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所以我才有机会得到孩子们的邀请,参加他们的生日聚会,他们在我面前才是放松的(甚至放肆的)。但是我并不担心这样的放松,因为我已经是他们的自己人了——是自己人,就得为自己人着想,就得为我们自己的班集体努力,打造最优秀的能打硬仗的一流班集体!
引导着家长改变对孩子的要求,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家长喜欢在班主任老师面前诉说孩子多么不听话,为了这个孩子家长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罪。如果有孩子在面前,我一定会打断家长的喋喋不休,要求家长看看长大一些了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的改变。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的表白其实在深深的伤害着孩子:哪个孩子不想在新老师面前挣点印象分啊?听了谭教授的讲座,我知道回去以后,我更得要在“引导家长改变对孩子的要求”方面做大量的工作。我要让家长们明确:“非常6+1”时代的独生子女身上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孩子们自己造成的,在高度关注之下,孩子们真是“天然的营养不良”。网络上有一则关于现在孩子的全景扫描图很能说明问题——现代的学生真是竞争社会的“千斤顶”,信息社会的“迷途羊”,读图时代的“右脑人”,升学竞争的“受害者”。如果家长一味的指责、比较、恨铁不成钢,孩子们“生理上、认知上、情感上、意志上、行为上”的所有问题不但不能解决,反而会因为逆反期的到来,而与家长形同水火,势不两立!我要告诉家长们: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心态阳光才是教育引导孩子的关键!不管现阶段孩子是什么状态,他们始终是我们家长的孩子,我们要无条件的关心爱护他们,用家长温暖无比的爱,去疏导孩子,使他们顺利的度过青春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勇敢的承担责任。家长朋友们,少一份比较,你会多一份从容;少一点指责,孩子会多一些自信;把你对孩子的爱表现出来,孩子看世界的眼神也会改变很多。
孩子们唱什么内容的生日歌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内心是否快乐。一个个内心快乐、积极阳光的孩子,才会组成我们更有希望的五彩未来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