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一家足球俱乐部都有自己的球迷群体甚至铁杆球迷,这是足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足球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主体。在足球发达国家,百年俱乐部比比皆是,有的球迷家庭祖祖辈辈都忠实于他们所热爱的足球俱乐部。在英国的英冠、英甲、英乙甚至更低级别的赛事中,有的小球队可能永远都没有晋级英超的命,却照样拥有众多铁杆粉丝,虽然这些铁杆球迷一辈子都看不到他们心爱的球队打进最高级别的赛事,他们依然乐在其中。
中国足坛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俱乐部球迷群体还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也就是从1994年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伊始,各地方的足球俱乐部球迷协会才开始形成。但是,在中国足球二十年的职业化进程中,有两点非常另类:
一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各领风骚三五年”。足球俱乐部投资人一变,名称肯定就要打上新主人的标签。到目前为止,这二十年里只有北京国安、河南建业、上海申花三家俱乐部没换过名儿,国安和建业是因为投资的老板一直没变所以才能坐不改姓行不改名,申花的股权虽然几次易手但上海不愧是国际大都市有国际范儿,上海申花一直是上海足球最辉煌的一面旗帜,也是上海球迷引以为荣的一个名字。只是上海申花今年被专门挖坑造房子的绿地集团接手,新主人便死活要把这株曾在上海滩笑傲风霜雨雪廿载的“申花”给掐了贴上“绿地”标签好卖房子,最后实在是众怒难犯只好悻悻然改叫“绿地申花”——那意思是在提醒大家:这朵“申花”已经年老色衰,可怜见的!看在市领导的份上,“绿地”就把她收做小的了,“申花”当然再不可以独俏上海滩头,必须得顶上“绿地”的牌头方可抛头露面才是呢!
二是在同一面俱乐部大旗之下,居然有不同的球迷协会打着各自部落的小旗,呐喊助威。因为俱乐部投资人变化带来俱乐部名称改变甚至主场迁徙,导致球迷群体分化瓦解各自为阵以致湮灭尚可以理解。但那些扎根当地数十载、有着优越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老牌俱乐部,其球迷群体在职业化二十年后仍是四分五裂、七零八落,则令人深思。
以上文提到的从未更名换姓的三家俱乐部国安、申花、建业为例,这三家俱乐部的球迷协会可谓五花八门,争奇斗艳。
上海申花的球迷部落就海了去了——数得上名头的就有蓝魔、蓝宝、冰蓝、盛世、群星、徐泾球迷会、九号台球迷会、吉祥联盟、江苏盛泽球迷会、嘉定水门钉球迷会、铁杆旗振队、可汗、高校联盟十几家!据说最大的是“蓝魔”通常站北看台,与南看台的蓝宝遥相对峙。黎叔想,如果这些申花的球迷协会各占一个看台的话,虹口体育场的看台不知道够不够呢!黎叔最佩服的是那个“江苏盛泽球迷会”,它的大旗从1995年就戳在虹口了。盛泽是苏州的一个小镇,位于苏州和上海之间,其实地缘上跟上海更亲近些。都说大上海海纳百川,可二十年过去了,盛泽球迷会的旗帜依然孤独地飘扬在虹口足球场,似乎还是一个上海乡下的球迷会,并不被“高大上”的上海人接纳。
河南建业不是一家大俱乐部,也不是一支中超强队,但他们却一直自豪地以“大建业”称呼自个儿。“大建业”自然要有庞大的球迷群体来烘托,河南建业的球迷是不少,但却分成了近三十个球迷协会,当然也有近三十个协会会长。这些协会主要按地域划分,几乎每个河南的城市都有一个建业球迷协会,有点像远古的中原局面——诸侯皆成割据之势,合众连横的时候少,大都分而治之。
还有一支不得不提的老牌俱乐部,那就是现如今的“山东鲁能”。山东足球和山东人的文化底蕴无需多言,鲁能成长在这块人杰地灵的齐鲁之地可谓得天独厚。可鲁能的球迷群体状况也没能免俗,数得上来的就有橘色旋风、橘色火焰、大汉、大全、高校、火神各色球迷协会还有淄博球迷会、临沂球迷会这样的地方协会。
这样的情景让黎叔不禁联想起在海外生活的华人群体也有部落之分。在同一面炎黄子孙的大旗之下,各地同乡会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在温哥华这个巴掌大的小城里,一个东北同乡会远远不够,还有辽宁同乡会、黑龙江同乡会、吉林同乡会,然后再有哈尔滨同乡会、沈阳同乡会、长春同乡会,过几天还会冒出个“正宗东北同乡会”,把前面那些全毙了!黎叔有一次在当地华人报纸《星岛日报》头版看到温哥华泉州同乡会成立的整版广告,密密麻麻都是人名,计有会长一名,常务副会长6名,副会长12名,名誉会长19名,终身名誉会长5名,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8名,财务一名、办公室主任一名、助理1名——估计只有最后这三位是干点实事的。反观同样来自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移民,他们在全加拿大或者全北美各自都只有一个高度统一的同胞联盟,而且和当地主流社会保持高度的接触以便为自己的同胞争取权益。有人曾开玩笑说,在美国的大城市如果要召开中国各地同乡会负责人联席会议的话非要个体育场才行——各地同乡会的副会长起码就有上千人!
在同一面炎黄子孙大旗下的无数地方同乡会就是一盘散沙,永远不可能汇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在同一面俱乐部大旗下的无数球迷部落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同胞似乎都秉持“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理念,喜欢沉湎于自己的小圈子、小团体,很难为一个远大的目标牺牲小我、融入大我、成全大我——即便这个远大的目标是共同的。就拿以上提到的那些球迷部落来讲,他们不能团结在同一面旗帜下的原因大约是生怕别的部落把自己给“吃掉了”,从而失去自己那点可怜的江湖地位。球迷是热爱足球的群体,在热爱的旗帜下还四分五裂、七零八落,那么这样的球迷会到底是爱球还是爱自己呢?
其实,中国球迷部落这样的现状首先就不利于球迷群体的共同利益。简单举个例子,如果申花的十几个球迷会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唯一的“申花球迷协会”,那它就能成为球迷与申花俱乐部对话的唯一窗口和平台,具有公信力,便于有效沟通,至少买季票可以多打点折扣吧?!现在这状况,你让俱乐部给谁优惠?给谁都不合适!出现问题需要沟通了,谁代表申花球迷——你说你人多势众能代表我还不买你帐呢!
更重要的是,球迷实际上是一个成熟职业俱乐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文叫Community, 意思就是球迷和俱乐部是生活在一个社区里唇齿相依的邻居。现在咱们的情况是:俱乐部的这个小区住进了一堆球迷邻居,他们却打着不同的旗号,你说让俱乐部去哪家串门好呢?跟哪家走近了都不合适!这些邻居还在窗户后面盯着别人,看谁没事老去俱乐部里头套近乎!——长此以往,这个社区还会有交流互动,还会有人气吗?这样的俱乐部还会有足球文化的传承吗?多少年以后,你对你孙子说:“你爷爷当年是'御林军'球迷会的!”你孙子可能会问:“御林军是谁啊?我只知道一个国安啊!”,你想给孙子讲个什么样的关于热爱足球的故事?是爱你的“御林军”呢?还是爱北京国安?
咱们能不能把戳在工体、虹口足球场、济南奥体中心或者航海体育场里自个儿的那面小旗撤了?让我们统一身着绿色、蓝色、橘色为我们热爱的主队呐喊!让我们为我们心里那份真正的热爱呐喊!而不是为自己的小圈子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