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实施方案
(2014-11-11 21:27: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课题资料 |
“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实施方案
辛店镇田刘中心小学----刘成明
一、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研究,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让学困生热爱学习、喜欢语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原有的层次上有一定的提高。
2、通过研究,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和途径。1、与各年级语文教师共同交流,整合语文教学方法。2、对个例中的方式方法进行试验,以便整合出更加适合学困生学习的方法。3、对于学困生的兴趣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通过研究,探索能形成针对小学语文学习中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一套可行性、便于操作的方法。1、整合出完全适合学困生的学习方法。2、进行家长之间的对话,以便家校两方共同对学困生的学习进行督促。3、加强对学困生的监督和兴趣的养成,以便长期使学困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4、通过研究,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遇到不同的课型,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1、对从语文教学中整理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与其他科目教师探讨,并在其他科目中进行实施,从而达到学困生各科成绩共同提高。
5、通过研究,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遇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其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变成为"不学就困"的好学生。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得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困生除了学习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当之外,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比如有的学生散漫无羁,抱着我行我素的态度;有的学习不主动,敷衍了事,甘居下游;有的因为偏爱某一学科造成学习成绩不佳。但是少年儿童的可塑性极大,绝不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因此,如何关注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
2、
目前,“厌学”已成为现在小学生中很普遍的现象,引起了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在此次调查中,很多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是被爸爸、妈妈逼迫学习的,而“对学习有兴趣”而学习的学生仅占8.4%。许多厌学的孩子,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没有学习兴趣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课题组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天职是教好书育好人,所以,对他们的矫正,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3、
我们学校是辛店镇西南方向的一所乡村小学,全校共6个班级,215名学生,其中有60%以上的学生家长走南闯北的外出寻找“钱图”,却把未成年需要呵护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这些学生由于缺乏正常家庭教育,不少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对学习毫无兴趣,这些孩子上课不听讲,不交作业;还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兴趣而离家出走……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象成了新的教学任务。
4、基于社会环境和学校需要,我们更加应该开展此课题的研究。
(3)、课题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仅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及成绩,还能带动班级的凝聚力,从而使全班学生产生更深的班级学习氛围,以便达到全班学生共同发展中带动学困生自主发展,慢慢转变学困生由“被动”到“主动”的心理变化。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及教学学困生的措施
(1)、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
主要任务是分析新学期教材及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力争研究工作规范化。1、建立“小课题研究博客”;2、详细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3、撰写“我说小课题研究”的学习体会;4、对研究总的事件、案例进行撰写。
2、
主要任务是对本课题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分步骤,分层次,根据学困生实际进行实施研究,为本课题研究带来实践材料。1、撰写中期研究报告上传博客;2、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3、对这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整理,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或研究日志。
3、
主要任务是对学困生的辅导教育,进行实质性的测验,检验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1、对上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小结,撰写本课题研究的论文。
4、
主要任务是根据所获材料以及对学困生的研究日志及反思,写出研究报告,形成实验成果。1、撰写结题报告,整理本课题研究材料,记录在研究中产生的好的方式方法及不足。
(2)、本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对照
1、准备阶段。①观察法。设立对照组,研究效果强调自我纵向与横向对比和学生的自我调控。
②行动研究法。整体上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滚动式研究方法。
2、实施阶段1.①个案研究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发展进行研究,以从中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措施。
②文献参考法。对其他研究成果,专家文献进行参考、归纳、梳理。
3、实施阶段2. ①个案研究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发展进行研究,以从中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措施。
②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③文献参考法。对其他研究成果,专家文献进行参考、归纳、梳理。
4、分析总结阶段。①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3)、教育学困生的措施及方法
1、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可激发无休止的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有经验的教师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差生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为了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课上我经常对他进行提问,并对他的回答加以肯定,有时我会特意选一些他肯定能答对的问题请她回答。一段时间后,他上课比以前有精神了,举手的次数也多了。
2、多表扬少批评。
4、树立好榜样,改掉偷懒
在班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她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5、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
通过家访、电话、书信、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传达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多俯首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父母不在身边可常打电话和孩子工聊聊,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她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慎批评、多鼓励。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四、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效和成果呈现方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最终需达到如下目标:
(1)学困生个体方面
通过调查、观察、对比,我们班的每一个学困生,学习兴趣浓厚,知识面宽广。在课题的实践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学困生的综合能力普遍提升能得以在家长以及班级的综合测评中展示出学困生的进步。
(2)班集体方面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班集体学习氛围增浓,整体的语文素质得到提升。
(3)教师方面
201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