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实时评论传统情感出口 |
分类: 时评 |
海心地命说的是,长了一颗关心国家大事的心,吃的却是地沟油的垃圾食品这类中国众生相。身份错位、高度错位、理解能力错位的百姓会有真知灼见?充其量是些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追求一时一令的情绪发泄罢了,但生生不息乐此不疲。有点意思,有那么点中国百姓群体生态缩影的味道。这能怪谁吗?
一、时间稀缺者永远是少数:
那些在个人价值排序中,视时间为生命或超越生命的时间稀缺者,从少年派说起,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其次是初入社会“被人当驴使”的菜鸟,再就是“僧来杀僧佛来杀佛,老婆来了杀老婆”的壮年精英,最后是“踏雪无痕风雪夜归人”的行业大咖。貌似这些累死累活食不甘味不知天色不晓时日的人很多,掰开手指头数数,无处不在,永远的二八定律又给到你答案,“时间稀缺者”永远是少数。
就当下来说,百忙这条路上经过40年的血拼,第一波高潮告一段落,泡沫之后裸泳的正在退出江湖,江湖诱惑和江湖险恶的经验贴同样在招摇着又在阻挡着冒进的二愣子上路;况且也不是怀揣梦想想挤就能挤进那条“大忙人”专属跑道的;还有的打一出生就好似带了上辈子记忆来投胎的,压根就没有打算过那种“脚打后脑勺、疯狗漫天飞,穿了红舞鞋转个不停的人生”。如此一算,愿意不愿意的,进进出出大概扯平,这条路上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下的平衡,还是属于少数群体。
二、大多数人有大把的时间,却没有自己的生活。
芸芸众生没有那么多目标要追逐,没有那么多功于心计的事要操心,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过上自己的生活是好事,问题在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吗?”
1没有那么多私有物质要自己操心:
我们没有自家的菜园子,每天要下地除草、浇水、施肥,邻家的小鸡和小人儿会不定期混入其中搞得四邻不和,要劳神子去调解;我们也没有自己的花园草坪要剪枝、要除虫、要平整,除草机会阵发性出毛病要维修;我们不需要自己洗车、不需要自己修房自己刷油漆、甚至上房揭瓦、添砖加盖什么的,……我们真不是物质的奴隶,没有被绑架在物质身上。
2没有那么多玩具可供自己玩耍:
我们就在1、200方的屋檐下,好玩的玩具有什么呢?貌似除了琴棋书画,其他的都不入流,做个木工活儿没空地、修理一下家电吧没有地下室、收藏一点古玩好了又没有专业,还处心积虑地害怕被人框了去。貌似,我们爱好点什么都不具备条件。不忙的家庭,最好玩的无外乎“小孙子”这个玩具,没有这个宝贝玩具的基本没什么爱好可言,那时间啊,如此的多,如何消费呢?可见,所谓人生苦短,显然是要分人而论的。好吧,出口还是有的,搬张小板凳到网上去乖乖做个吃瓜群众,不就结了。有时间没玩具也只有这个下场了。
3有没有时间并不能决定我们是不是自己的主人:
现在明白,那些“时间稀缺者”是苦逼了点,但人家有自己的奔头,在过自己的日子,所以,绝大多数百姓,你有时间怎样,你没有主旋律、没有自我对吧?是不是悲催了点,还不如那些有奔头的疯狗和苦驴。是不是自己的主人,关键看有没有自己的事要做。
三、约为追究一下“海心地命”的根子可否?
人人都谈天说地,人人都无所不知,生活在别处、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以此消耗掉自己的人生,中国老百姓自觉不自觉进入这种生活轨迹,如此自我定位和消遣,跟物质环境有关,跟时代飞速而群体内在需求和外在能力不匹配有关、跟几千年士大夫手无缚鸡之力,纸上谈兵的精神谱系和行为基因有关、跟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有关,谈天说地成为千百年的百姓生活模板世代相传,我们打骨子里不屑于钻研“雕虫小技”,讲究四两拨千斤、崇尚举重若轻、推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伟略,可见,谈天说地,侃侃别人的对错、指点江山好不惬意。在今天信息大爆炸时代,更是滋生此类众生相的绝妙温床。
国人热衷“爽”,追求“惬意”,如果投身“做”,追求“自我”,找到属于个人的爱好、低头于具体事物,是不是可以在精神意向、浪漫缥缈中雕琢出更精致的细节,增加更夯实的层次?为中华人文的饱满和厚重增添一根草也是好的?
真正的反思和独立思考从来都是必要的,而陶醉于起哄无异于浪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