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年发大水
吴伯义
记得陆游有一句诗:“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1963年,我真的看到了诗句中描写的情景。这年八月,我正好初中毕业,记得当时雨下得非常大。据记载,由于平原地区河道狭窄平缓,无法承泄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不少河段堤防漫溢溃决,洪水四处漫流,冀中、冀南平原及天津市南郊广大地区一片汪洋。此次海河流域南部三水系洪水的水量之大、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广,十分罕见。
天津各单位都组织了抗洪队伍。当时我们已经毕业,但还没有离开学校,学校也组织我们到张自忠路搬运沙袋。海河的水已经漫到了河堤,带状公园成了第二道防线。河水拍击着解放桥,桥基受到威胁,从天津钢厂拉来的钢锭子摆满了解放桥,为了固定桥基。
回到家,父亲让我们看镶在二楼的1939年洪水水位线。当年的多伦道二楼就是水面,一楼全部被淹没了。大人们回忆,1939年,也是八月,华北地区普降暴雨,天津市区很多地方都被洪水所淹,长达一个半月之久。十月初,水灾过后,又有霍乱、伤寒和痢疾等疾病流行……
1963年,想着二十四年前的情景,人们忧心忡忡,纷纷囤积蔬菜、咸菜,烙大饼,存煤炭,以防万一。有条件的人家,都把箱笼细软搬到了二楼,人们集中到楼上居住。每天,我们都要去海河边看水势变化,听广播里的雨情预报。雨依旧下着,雨水揪着大家的心。听说后来为了保卫天津市、保卫京广线,中央决定分洪蓄洪,下游的一些县作出了牺牲。
九月,海河水位下降了,天津市民躲过了堪比1939年的这场洪灾。我们在明朗的日子里走进高中,开始了向大学进军。
从此,我也就长大了,开始忧虑天气,忧虑家庭,忧虑其他一些事情。再到八月天,我的心情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了。
原载2020年9月7日《今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