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城市,必然就出现市场。城镇居民、四乡农人要到这些市场贸易,买货卖货,互通有无,这就是互市。早在《木兰辞》里,就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记叙,显示了南北朝时期的集镇发达,市场分工明细,各有专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的则是北宋时代中原地区城市市场的繁华,画面上的五行八作、门面铺户、车马人群,完全是一派市场繁荣景象。
天津作为华北地区的大都会,从明代就建卫修城,明清以降,城市不断扩大发展。工商业经济发达,居民数量逐年增加,培育了发达的市场。
清末民初,城市的南门外地区集聚了一些河北农村的打工者,老城的南市洼地被开发和填埋,形成了一片一片的窝棚和简易的房屋。开发的的过程中,水坑与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据1913年的《天津最新详细地图》所示,南市最大的水坑,南到福安大街,东部的边缘沿着后来的广善大街一直向北,再跨过永安大街后向西北,在后来的荣业大街西,庆善大街东处形成一个水坑。
通过填垫,最后的水坑和洼地被赶到广善大街、福安大街、首善大街和清和大街一块区域。华安大街贯通后,分割成了两个水坑,填平后形成了被后人称为“三不管”和东兴市场的两个区域,也形成了两个各有特色的民间市场。
几十年来的发展,一些对房舍要求不高也租用不起高价房租的民间艺人,不断被驱赶和迁移到了这里。最后一次迁移是从南市第一舞台附近而来,东兴市场就成了大部分书场与茶社最后的落脚点。
这样,
南市逐渐形成了,并且适应天津市闹市区南移的形势,在租界区和老城区之间形成了一片新的市场。南边以多伦道为界毗邻租界区,北边以南马路为界靠近天津老城厢,东边是海河,西边是墙子河。
南市边上的几条主要的小街小巷,南侧是华安大街,西侧是建物大街,北面是清和大街。往东,紧连着的是南市著名的芦庄子,从芦庄子再向东,就是多伦道了。沿华安大街向东走几步,有那么一块空场,据老人们说,那空场的地方原来曾经是一座庙。有老人当年还看到过庙里的和尚坐化后,被放入一个莲花缸里安葬呢。住在这里的人们,习惯性地称这块地方叫“公所”,至于这个名称的来源,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公所这地方建了一所小学。小学跟前的胡同,连通着整个迷宫般的芦庄子范围的各条胡同,从其中一个出口出去,就是多伦道上以制作鲅鱼馅饺子闻名的蓬英楼饭庄。据说,当年蓬英楼的老板就住在芦庄子里。蓬英楼饭庄对面,就是作为当年天津地标建筑的百货大楼。
从公所那里穿胡同向西,出去是清和大街,街角上有一个很大的副食店,胡同里的人们还是习惯用老名字称呼它:老满杂货铺。几条胡同的人们日常的油盐酱醋,基本都是在这老满杂货铺来满足的。从老满杂货铺这再往前走,就是南市的中心地区了。像什么燕春楼、权乐戏院等,都在跟前了。
从胡同口沿华安大街向西,在建物大街口上,是个糕点厂,据说是为桂顺斋制作糕点的。再向前,有个挺讲究的大院,这可是当年的广播电台,后来电台搬迁,这里成了居民的大杂院了。同样的,那也就进入南市的核心地区了,当年很多的艺人,就是在这一带撂地的,这里是著名的东兴市场。要知道,旁边横着的那条马路,就叫做东兴市场大街。
历史上,因为这几条胡同毗邻日租界,所以很有意思的是:胡同里的房子,既有日式带回廊、有浴室、甚至以前还铺榻榻米的,也有中式小四合院的。在这一片典型的环境中,上演了无数的人间活剧。曹禺的名剧《日出》里的黑三、翆喜、小东西都生活在这里。
南市里剧场很多,比较老一些的有一座燕乐升平茶园
(俗称燕乐,解放后改为红旗戏院) 。这是天津第一个专门演出曲艺的茶园,也是班主第一次用包银 (月薪)
的方法,将演员招雇、集中的演出场所。从一九一九年开始,到一九四零年前后,这个曲艺茶园兴盛了近二十年。
解放前,南市是介于老城和新区之间的一个包含着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市场。这里有著名的天合玉、登瀛楼、同福楼等大饭庄,那些官商富豪们在此挥金如土。这里还有百姓休闲娱乐的茶园书场,当时南市附近的同庆茶园,南市内的聚华茶园、庆云茶园、中华茶园和燕乐升平茶园皆是曲艺艺人和说书人登台之地。
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在“燕乐”兴旺的二十来年,这里成了曲艺艺人的“演兵场”,有的艺人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有的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促成“燕乐”兴旺的主要原因就是包银制的出现。
民国初年,这些吃开口饭的艺人,由于生活毫无保障,终日为糊口奔波,而“燕乐”班主孙一效法了汉口新市场郭经理的包银方法,根据艺人们的技巧和功底,用不同的包银方法,将演员拢络到自己的班里,使艺人们获得固定收入,生活就有了相对的安定,这样也就有了时间和余力去揣摩、提高表演技巧,使表演艺术不断提高。同时,曲艺也有了个专门演出、实践的场所。
天津没有自己的菜系。当时,南市的天和玉饭庄集聚了多位山东、天津两地的名厨,有多人更成为独当一面的高手。面点师李文旭也是福山人,他自幼在天和玉拜于学寿为师,后来曾在东亚楼、中原酒楼、天瑞居、都一处、西来香、川苏、宏业等饭店主持白案或担纲主厨。1978年,李文旭创办了永庆楼烧麦馆。再有,福山人臧镜也曾是天和玉的主厨,他擅鲁菜,解放后参加过
抗美援朝,又赴我国驻英国、黎巴嫩、越南的大使馆担任主灶,他的拿手菜是金毛狮子鱼,曾博得一些国外政要的赞誉。再有,天津武清人韩世文早年在天和玉工作,后来服务于宏业食堂、玉华台饭庄、桃李园饭庄等。在职期间,韩世文接待过多位北京的重要客人,也服务过美国总统尼克松。如今正在形成的津菜,其实就是吸收改造了鲁菜而来的地方菜系。
如今的南市,在市场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只是留下了一座食品街还算是南市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