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工
吴伯义
电视剧《正阳门下的小女人》里那个坚持创业的徐慧珍碰上了老实憨厚的蔡全无,夫妻共同努力,创得了家业,培养了子女,是一部很好的励志故事。那个蔡全无,原来的职业是个搬运工,北京人叫“窝脖儿”。
解放前,在北京的马路上,常见有人窝着脖子,背着东西健步疾走。这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的。这种行业在老北京七十二行中叫“窝脖儿”,也叫“扛肩”的。这个行业干久了,窝脖人都留下残疾。一般从业者脖子上都会留下一个大包(肉垫子)。有人还被压成驼背(北京人叫“罗锅子”)。
这种搬运工遍及每一座城市,只是叫法不一样,天津人叫扛大个儿的。天津是水旱码头,车船装卸货物都需要装卸工。麻袋大筐一个人扛走,钢铁机械众人齐上,计件发钱。
山城重庆处处爬坡,他们的搬运工叫“棒棒”。“棒棒”一词来源于民间。在旧中国,他们大多被称为“脚夫”或“苦力”,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劳动
者。 后来的“棒棒军”之名大致是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
。因名字既形象又通俗,很快就被重庆人接纳。到了90年代,越来越多的棒棒在重庆活动,他们凭自己双肩扛下天下,因为他们通常是群体活动,所以又被称为“棒棒军”。
每座大山,只要是上面有人迹活动,就有一批担山工负责搬运物资。他们用扁担绳子把山上所需的物资担上去,又把山货担下来,
如今社会发展了,机械操作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劳作,码头上的吊车将成吨的货物装载上船,车站上的集装箱被平行吊整齐地码放在列车上,既解放了劳动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过,有些地方的搬运还是需要体力劳动者承担的。在崎岖的山路上,四川的棒棒军还在显示着独有的活力,在名山大川里,那些担山工、纤夫们还在辛勤劳作。
泰山要修建索道,成百上千斤的零配件,全是泰山的担山工肩扛背驮搬上山顶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