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根之言
春根之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7,443
  • 关注人气:1,1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还是“多”?这是个问题!

(2013-09-25 08:11:07)
标签:

财经

分类: 投资闲话

“少”还是“多”?这是个问题!

 

          李春根

 


少与多,无处不在。

“少数服从多数”,这句话不陌生,且不乏将其引之为信条或纪律的。

人们的看法与行为,绝大部分时间无法达到一致,常常形成少数和多数。有了这句话,则省去许多扯皮的麻烦。当然结果未必完全正确,所以, “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又不时被提起。

因此,少与多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的关系,能相互作用,也能相互转化。

在股市上,能让人致富的优秀股票很少,能让人致富的理念与行为也同样的少,所以才有了二八现象的股市版,赚钱的只是少数人。

于是,在选择投资目标时,就有必要对“少”还是“多”作些考量。

第一种情况是“少对多”。“少”是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多”则指的是客户或消费者。二者的反差越大,就越可能是优秀甚至卓越的好公司。极致的是,只有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全世界人民都在排队等着买。可惜目前还没发现这样的公司。想来想去,似乎微软与苹果手机有点这个意思。

一般来说,少对多的企业都有些垄断的味道。有的可能是技术垄断,有的可能是资源垄断,有的可能是政策垄断垄断,有的可能兼而有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都似乎与垄断脱不了干系。然而不管怎样,卖家少,买家多,便是好事。

第二种情况是“多对多”,即提供产品服务的企业多,市场也大。平时所说的“红海”、“同质化竞争”等,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市场大当然是好事,但不幸的是,瓜分市场的对手也多。于是,凭空增加了不少研发、广告之类的成本。好不容易刚搞了点差异化略略出头,很快就被竞争者们拉平了。价格战几乎每隔几天就开一次火,遇上节假日战斗就更为激烈,在家电、服装甚至油盐酱醋等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行业中,类似场景屡见不鲜。

在这些市场中奋斗或挣扎着的企业,很伟大,也让人看着很累,而且大部分参与者赚的钱也有限。

第三种情况是“少对少”。即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少,但客户或消费人群也少。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奢侈品。

这一类的生产企业有个特点,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就是产量很少,产品价格很贵。虽然同类产品市场很大,但他们却是“异类”,只为包括皇室、贵族、大亨、明星、阔太、阔少等在内的少数识货或自认识货且出得起价的人服务,

比如手表和挎包都属于市场巨大的产品,从几十元到几百元,应有尽有。但百达翡丽的手表,一只的售价常常高达百万之巨。用户寥寥,却利润多多,在竞争充分的手表市场屹立超过一个半世纪却常青。同样的情况还有爱玛仕,生产的挎包几万甚至几十万一个,而且交了钱还常常要等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产品才能交到手上。确实很“牛”,在箱包市场“牛”了170年而不衰。

 “少对少”的企业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产品独一无二,具有极高的附加值。无法超越,只有假冒。

除了上述三种情况外,还有“少转多”和“多转少”。所谓“少转多”,即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目前虽市场不大,将来却可能开拓出一片巨大的蓝海。所谓“多转少”,指的是现在市场虽然还算热闹,但已有新的替代品被开发出来,颓势已现。都在提醒着投资者去亲近或避开。

  少与多,说起来似乎简单,但要在实践中搞明白,却又常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理性,关乎信念、意志,有时还得忍受市场起伏的痛苦煎熬,历经长时间无人喝彩的寂寞孤独。

少与多有时也是此消彼长,相互转换。当花在学习相关知识,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时间多了,可能看得上眼入选自己股票池的对象就少了;当用来独立思考与总结的时间多了,可能觉得真正适合投资的良机就少了;当建立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投资自信多了,可能人云亦云地跟着市场一惊一乍的次数就少了。

若做到了上述的三多三少,就可能带来一少一多的变化。少就是你可能从股市不赚钱的多数,成为能赚钱、赚大钱的少数。

变多了的,则是你账户上钞票的数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