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到证照之后的事

标签:
体育 |
分类: ETSU博士班生活 |
http://s5/mw690/003W7E2Pgy6EaIZOQao94&690
(图一)
NSCA- Certified strength &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第一次换证
( 3
年)
我很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
证照真的有用吗?学生最常问,也是曾经不断困扰我的问题,
所以我用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些这几年的心得,或许可以稍微解释上面的问题.
http://s1/mw690/003W7E2Pgy6EaJ3WYBq40&690
"准备证照得到的收获 往往多过于证照本身"
在大学的前三年,我其实不太明白我在学校里学的课程有甚么意义?
直到大三那年因为考了人生第一张证照,开启"寻找答案"的旅程(参考书中自有黄金屋),
第一次参加 ACSM 的证照考试
除了是好不容易说服家人给我考证照的费用,更是全心投入学术科练习,
但换来的结果却是落榜了..............
看着成绩单上面差一点就通过的成绩
心里似乎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声音,虽然没通过考试,但是为了追求目标的渴望,
还有学习到知识的成就感,让我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蛮有意义的或是说蛮有趣的,
所以结果...还是厚着脸皮请爸妈再"赞助"我一次
终于通过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健康体适能指导员考试(当时还没有改成 HFS),
因为第一次准备ACSM的考试时,内容以"运动和健康" 的领域为主
所以包含体适能检测,危险因子评估,人体解颇学,运动生理学...等等;
突然让我觉得原来这些学校的课程是可以 "应用" 的,且为了准备考试吸收的知识
也帮助我奠定了研究所考试的基础,所以我可以说,虽然第一次考试没通过,
但实质意义却是在于帮助我通过研究所的入学考试
通过证照考试不只是取得别人给你的认同,你也在过程当中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因为ACSM 的证照关系,让我顺利应征上加州健身中心的私人教练,
更因为同时还在念研究所的身分,加上拥有美国系统的证照认证,
让我在天母地区得到许多的外国客户,其中最难忘的还是圖三照片中的客人,
当时任职在三商美邦人寿的
曾经有心脏病的历史,膝关节也因为过重的体重(140公斤)产生退化性关节炎,
加上60岁的年纪,在教练们的眼里简直就是"最好不要接触的 Case ",
而当时的我
每次帮他上课前
甚至上课时都让他带着腕式的血压计
因为
Edward 信任的不只是我
除了帮助他减重的过程中去印证了书中学习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实践的过程当中,
一点一滴的累积对自己的信心,也利用工作赚来的钱,继续考取其他证照,
前前后后加起来大约快十张大大小小的体适能相关证照,都是一次通过,
并且再也没有跟家里拿过半毛钱
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准备证照的过程当中学习,并且考过之后利用这些知识,
如果只是为了考证照而参加考试,那么你的证照也会在通过考试时就失去意义.
“体适能”证照和”体能训练”完全是两回事!!!
花了许多时间才厘清中间的差异",在部落格文中,我跟大家分享自己从"体适能教练"
转变为"体能教练"
的过程
2008年暑假参加文化大学举办的第一次 CSCS 考试
许多人都问我怎么在一星期研习中就准备完 600多页的教科书 (NSCA-CSCS 教科书),
我的回答是:
如果没有一点点运动科学的底子,要一个星期通过考试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我在2008年初有一个机会到中华队帮忙 (感谢黄启煌教授给我的机会和指导),
刚开始的时候,我只能用"痛苦" 来形容
跟本无法运用到运动员所需要的体能训练中.所以我拿起NSCA教科书的翻译本
(感谢国内的学者的用心),
开始针对几个比较重要的特质下手: 速度,敏捷性,爆发力,周期化,有氧无氧训练的适应,
所以在研习的时候就已经当作自己的复习
才开始,例如:
但目前NSCA的教材已经在2008年改版, 从 2008~2011年间的训练观念上
又有许多重要的突破, 例如在周期化训练当中的
"顺序 Sequencing",
初学的CSCS最常犯的错误, 就是很想把所有学到的"动作 Exercise"
一股脑的用在运动员身上到最后变成 Youtube 教练 (把 Youtube 看到的动作全加进
来
却缺少了对整体训练的"大概念 Big picture "甚至陷入到死胡同当中
觉得一定要不断学新的"动作"才是好的,而忽略了"从文献当中分析运动专项"
的重要性(从Squat 动作来说,为什么要在接近比赛期的时候转变成
Quarter
Squat,
或是 Squat Jump,CSCS 们现在知道原因吗?),我建议考过CSCS的教练们,
应该要马上开始阅读NSCA 的其他刊物,包括比较偏应用层面的Strength
如何从"专项分项" 到 "年度计划安排"及研究型的期刊 Journal of Strength
当前体能训练中碰到的议题.
当一位体能教练 要把自己当成一位实务训练场上的科学家
另外
体适能产业的发达,打着"Think outside the box"的口号,新的课程不断出现,
新的器材更是凌郎满目多到看不完,我是从体适能教练开始
所以我完全赞同以目前的状况,要身为一个多元的"体适能"教练,
几乎要有着十八版武艺
因为有时客人要的是一种"新潮""新鲜" 感
而且以台湾目前现况,在运动员专业体能训练需求还没那么大的时候,
大部分的教练们即使很想训练选手
但是当真正有机会可以训练到以"赢" 为最终目的的运动员的时候
运动员需要的难道是每天不断变换器材跟动作?
还是需要真正能帮助他们赢的训练呢?
当CSCS 准备要 "Think outside the box" 的时候,
应该要先想想"What tools inside my box"??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开教科书,看看NSCA对于 CSCS的"术科"需求到底有哪些,
已经拿到CSCS 的教练们,真的已经熟悉所有"奥林匹克举重" 动作,
还有他们的变化(爆发力训练-奥林匹克举重),并且知道要怎么应用到周期化的训练
当中了吗??真的知道"网球" "足球"
这些不同运动的"专项差异"在哪里吗?如果只是一昧想要学习新的动作,
却连最基本教科书中的动作都做不好,不愿意接受英文的信息
不愿意厘清运动员真正需求,那么"排排重量训练,
做做伸展"
又怎么能够显示出你身为CSCS 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呢?!
因为一张证照 找到人生的价值
我自己在分享这些经验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检视自己过去这几年的人生 ,
我有没有因为拿到证照就停止学习? 我有没有一年比一年更好?
我有没有更了解体能训练的Big Picture ? 不管是
都是有效期的,虽然我不敢说自己很专业,但是在我考到这些证照之后,
我很努力的维持这些证照的有效性 ,甚至把他们裱框起来带来美国,
就是要提醒自己应该要继续学习,今年 2012年 ACSM 的证照已经
正式迈入第7个年头,NSCA
http://s4/mw690/003W7E2Pgy6EcFfhLmr73&690
因为证照带领着我找到人生的方向
这些都是当年的我始料未及的 ,所以当我听到有人说"证照无用" 的论点时我没有认同,
也没有反对,原因在于:
没有利用证照所学习的实际练习,甚至不去拿取相关的学分,那么时间一到,
证照过期,真的就是"考证照一点用都没有" ;但如果从考到证照后,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
很认真的为下一次的更新准备,我相信每个人都将会因为这张证照让自己的人生产生
小小的变化或让自己的人生开始另外一段旅程,那么得到的收获,
已经远远超过一张"证照"所带来的价值,不是吗?
http://s11/mw690/003W7E2Pgy6EcFrjoLMea&690
听到一些体适能教练谈论十几年前体适能产业刚刚进入台湾的时候,
工作机会不多,所以许多人常常是需要一边兼职(当游泳教练...),
一边追求想要成为体适能教练的渴望,十几年后,当年坚持下来的教练们,
都在自己的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发挥的舞台.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现今台湾的"体能训练"界当中,
但也请大家不要气馁
,我可以分享一些我知道的事情
例如:
却很少人知道当初体能训练专业的发展也走过一段黑暗期(事实上,所有专业都是一样),
NSCA 第二任会长是大家公认是美国体能训练界的 God Father:
曾提到1987年NSCA成立时
他当时工作的 Football总教练告诉他
你就会被开除"结果不但没有球员变慢,反而速度爆发力都变得更好,
球队战绩也不断提升,后来大家才开始认知到"Strength training" 的重要性,
而体能教练的工作也慢慢从兼职转变成正职
需要时间去酝酿跟累积,所以大家要储备好能量,充实好自己,
得到"真正"
"做重量训练肌肉会变笨",这样的论点在NSCA成立 35年后听起来实在是很可笑,
但是我们回过头想想是不是还有许多教练害怕选手做了重量训练之后"动作会变笨""
速度会变慢"?如果真的是这样
还是要应该要努力让体能训练的正确观念更普及呢?
我在体育大学兼课的第一堂课中, 就和同学们分享:
"只有自己懂得知识是没有价值的"
希望体能训练的专业有一天也能够在台湾变成一个"支薪" 的专业工作,
不管有没有考过CSCS的考试
我在还没进入中华队之前,厚着脸皮跑去找不同的教练(高中,大学
让他们知道我会的东西,
帮助选手也当作是自己的一种练习,所以机会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尤其是有考过 CSCS 的教练同好们
不但说话要像个体能教练
甚至连自己思考的逻辑和寻找数据的方式都要像个真正的CSCS,
期待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 CSCS
帮助竞技运动选手得到更好的成绩 !
*引用或节录限全文三分之一内,请注明作者、原文标题与连结。其他问题,请来信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