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佛教文化图片教育 |
牧牛圖是借用牧人馴牛的經過,來表現佛門弟子調伏心意的禪觀修證過程。“牧牛”比喻“治心”,即將牧童比作人,將“牛”比作“心”,或是將牧童比作“心”,而將牛比作“性”,以十牛比作修心的十個階段。禪宗認為,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本性是佛,離性別無佛。
○ 添加微信關注,有更多精彩内容值得期待!
○ 微信:daoqingliang_bd
(一)尋牛
忙忙撥草去追尋 水闊山遙路更深
力盡神疲無處覓 但聞楓樹晚蟬吟
(2)見跡
水邊林下跡偏多 芳草離披見也麼
縱是深山更深處 遼天鼻孔怎藏他
(三)見牛
黃鸝枝上一聲聲 日暖風和岸柳青
只此更無回避處 森森頭角畫難成
(四)得牛
竭盡神通獲得渠 心強力壯卒難除
有時才到高原上 又入煙雲深處居
(五)牧牛
鞭索時時不離身 恐伊縱步入埃塵
相將牧得純和也 羈鎖無抑自逐人
(六)騎牛歸家
騎牛迤邐欲還家 羌笛聲聲送晚霞
一拍一歌無限意 知音何必鼓唇牙
(七)忘牛存人
騎牛已得到家山 牛也空兮人也閒
紅日三竿猶作夢 鞭繩空頓草堂間
(八)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盡屬空 碧天寥廓信難通
紅爐焰上爭容雪 到此方能合祖宗
(九)返本還源
返本還源已費功 爭如直下若盲聾
庵中不見庵前物 水自茫茫花自紅
(十)入塵垂手
露胸跣足入塵來 抹土塗灰笑滿腮
不用神仙真秘訣 直教枯木放花開
在佛典中,以牛作喻者甚多。如《阿含經》中有牧牛十二法,唐宗意禪師著有《牧牛十詩》,宋師遠大師著有《十牛圖頌》,《放牛經》中有比反十一事,《五燈會元》中有福州大安禪師拜見百丈懷海禪師時以牛比佛性的問答。《景德傳燈錄》記馬祖問石鞏:汝在此何務?答曰:牧牛!同書記長慶懶安稱自己在溈山三十多年不學溈山禪,但牧一頭水牯牛。這些牧牛公案後來逐漸形成圖卷,並由許多禪師依據圖卷作成偈頌,從而成為圖文並茂的禪門心法著作。
中國流行最廣的牧牛圖頌有二種:一為廓庵禪師所作,一為普明禪師所作,此二圖和頌詞都不相同。以上是廓庵禪師《十牛圖頌》。
○ 微信:daoqingliang_bd
○ 联系:中國-蘇州-到清涼文化藝術工作室
○
○ 網址:http://blog.sina.com.cn/daoqingliang
○ 微博:http://weibo.com/daoqing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