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品味观天下
品味观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75,373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事互信再度提升!巴铁成为首批巡航导弹采用北斗定位的国家

(2020-03-14 11:46:43)
分类: 经济评论
一直以来,有关邻国巴基斯坦的消息总能引发国内网友的关注。特别是在此前一段时间,印巴两国冲突再度升级,南亚次大陆的战略平衡很可能会被再次打破。为了避免战略天平过度向印度倾斜,巴基斯坦军方采取了多项有利措施,以提高自身的战略防御水平。除了进行全方位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调整,巴基斯坦军方威慑印度当局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进行新型武器的试射与演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13/3a5bd65294794b77b97b2ffaeb4ed414.jpeg

就在最近,巴基斯坦军方首次完成纯国产化的"雷电-2"空基巡航导弹的试射工作,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在本次试验中,该攻击巡航导弹成功精确命中数百公里以外的预定目标,这大大提升了巴基斯坦空军远程精准打击的能力。但是实际上,这款导弹的最大亮点绝非600公里的有效射程,而是他首次采用了由我国所独立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而在此次之前,巴基斯坦所配备的巡航导弹历来采用美国所主导的GP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很显然,巴基斯坦军方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在定位精度不分伯仲的情况下,自然要选择军事互信程度更高的国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13/44aa4adba3734d46940a2fc71a7e0d0b.jpeg

据了解,此次由巴基斯坦军方所试射的"雷电-2"空基巡航导弹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发,在研发成功以后,该导弹凭借着超高的空射性能很快便成为了巴基斯坦空军的核心武器之一。在设计之初,为了拥有一款与印度空军空基巡航导弹相对称的武器,巴基斯坦军方曾参考了欧洲的众多相当经典的空军巡航导弹。在此基础上,凭借巴基斯坦本国军工科研人才的创新与发展,"雷电"(Ra'ad)巡航导弹由此诞生。同时,巴基斯坦宣布该导弹将会装备在枭龙战机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13/781f44ea98044ef1b1d9a9b0682f8ab9.jpeg

在巴基斯坦的官方消息中,该巡航导弹长为4.85米,有效射程可以达到600公里,与前一型号相比,有效射程提高了250公里。而这一变化对于空域作战范围相对较小的巴基斯坦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印度军方已经着手于采购俄罗斯所打造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巴基斯坦军方空基精准打击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旦克什米尔地区出现新的军事冲突,巴基斯坦必须要有一款更加先进的精准打击武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该款新型巡航导弹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13/c452c2a49e6d4852a294846c7c6af95a.jpeg

近些年来,美国与印度之间互抛橄榄枝,双方互动频繁。这也就意味着,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印巴问题采取相对中立态度的美国很可能最终会偏向印度,导致巴基斯坦国家安全遭受更加严重的威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导弹定位技术上,巴基斯坦必须要未雨绸缪。所以,从2017年开始,在巴基斯坦政府的邀请下,中国北斗通信导航技术公司正式参与到巴基斯坦国内的定位基站建设。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军方开始逐步将原来的GPS调整为现在的北斗导航系统,从而大大降低可能存在的战略危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13/a2e129a9d00a451e9a025e65e6aad52c.jpeg

截至目前,全球主流的民用和军用的导航系统绝大多数依旧采用美国的GPS亦或是俄罗斯的"格洛纳斯"。至于欧洲联合开发的"伽利略"系统则由于频发故障和技术问题至今仍然处在导航俱乐部的边缘。至于国产北斗系统,其组网的工作已经实现关键性突破,技术水平高和稳定可靠已经成为他最大的亮点。因此,截至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核心部门已经全部采用北斗导航,而在民用领域也正在逐步推广。伴随着巴基斯坦等境外国家的积极加入,相信北斗导航系统必然会在未来的某天光耀全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