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兵团战士btzs
兵团战士btzs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17,113
  • 关注人气:1,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的三大观潮盛景

(2018-09-28 08:09:09)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杂谈

分类: 文史
南宋李嵩《月夜看潮图》描绘了中秋节钱塘江潮涌。


    中秋月圆之夜,宫廷歌舞升平,民间同样热闹喧嚣,文人雅士们赋诗饮酒,不亦乐乎。在众多庆祝活动中,有一项非常特别,同样令文人雅士乐此不疲,那就是在江河与大海相交处观潮。

    自古以来,山东青州涌潮、江苏广陵涛(如今江苏扬州一带)和浙江钱塘潮是我国历史上三处著名的涌潮。清代诗人费锡璜所著《广陵涛辩》中记载,“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

    如今,青州涌潮早已没有了踪影,不过广陵涛在史籍上还是有迹可循。西汉辞赋家枚乘的《七发》虚构了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的故事。吴客向太子描述六件有趣之事,第六件就是观涛,“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这句话详细交代了时、地、人、事:农历八月十五日,和好伙伴们相约,去广陵看涌潮。枚乘充分发挥了西汉散体大赋铺张扬厉的风格,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广陵涛气势磅礴的情状,“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混混庉庉,声如雷鼓……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古代文学史专家马积高先生(1925-2001)在《赋史》里这样评价枚乘的这篇文章:“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对潮水(也可以说对‘水’)所作的最生动的描写。”若非亲眼目睹过广陵涛撼人心弦的摄人气势,枚乘如何描绘得出浪卷波涌的生动样貌?只可惜,后来泥沙日益淤积,形成广陵涌潮的条件越来越弱,最后在唐朝大历年间消失不见。

    这时候,钱塘潮“粉墨登场”。当然,这样说并不准确,文献里的钱塘潮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钱塘江,古称“浙江”,《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59年)出游到此,遇到了小麻烦:“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让“虎视何雄哉”的始皇帝不得不改道,钱塘潮之险恶可见一斑。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把它作为景观,只是“恶水”罢了。

    到了东晋,情形发生了变化,大画家顾恺之留下了《观潮赋》,“临浙江以北眷,壮沧海之宏流”,与他同时代的苏彦也有“洪涛奔逸势,骇浪驾丘山”之句。而到了唐朝,与之相关的诗词出现井喷: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李白“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白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历经宋、元、明、清和民国,甚至到如今,势头依然不减。

    钱塘潮有一线潮、回头潮、交叉潮等。在杭州当过“市长”的苏轼一口气写过五首《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大意是说,天气凉起来了,但十五的月亮很圆,城门不要上锁,月下看潮再好不过。不过看潮有风险。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乐小舍弃生觅偶》就讲了两个有情人眉目传情之际差点丧命钱塘潮的故事。好在最后皆大欢喜,双双苏醒过来,终成眷属。

    在古人眼里,钱塘潮凶猛因为是伍子胥在发泄怨愤。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为楚王杀害,他逃到吴国,辅助吴王成诸侯一霸。伍子胥曾多次劝说夫差杀越王勾践以绝后患,夫差不听,还听信谗言,赐属镂剑令伍子胥自杀,命人把尸体抛进江水之中。伍子胥一生屡遭冤屈,脾气暴躁,当时民众就认为他死后成了钱塘潮神,钱塘潮吞天沃日之势就是他的不平之气,于是也有了对他的祭祀。

    这种传说在东汉王充那里就遭到过质疑:“怨恚吴王,发怒越江,违失道理,无神之验也。”(《论衡》)王充的意思是,伍子胥怨恨的是吴王夫差,却跑到越国地界上的钱塘江做神说不通。尽管起源众说纷纭,但可以确认的是,观潮成为当时人们广受欢迎的娱乐。到了宋代,甚至演化成一种表演竞技性质的体育活动:弄潮。

    南宋都城在杭州,周密的《武林旧事》卷三《观潮》对中秋钱塘弄潮有详细的记载:“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脑补一下当时的盛况:数百弄潮儿披头散发,发达的肌肉上尽是纹身,手持大彩旗,迎潮头而上,出没于滚滚波涛之中,但彩旗尾略不沾湿……这弄潮儿的本事,真是了得!

    除了弄潮,钱塘潮最盛的时候也是训练水军的好时机。那时,众多船只严阵以待,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娴熟,战斗激烈,当练习结束,船只撤退迅速,“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南宋《梦粱录》也有类似记载:“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杭州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果然自古繁华。 (毛春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