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兵团战士btzs
兵团战士btzs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05,733
  • 关注人气:1,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物折扇

(2016-04-20 09:09:09)
标签:

转载、《北京晚报》

分类: 文化
明代书画名家唐寅的扇面《三忠图》

  扇面近年来成为收藏界和拍卖市场新的热点。不久前,黄宾虹山水扇面在拍卖会上拍出690万元的高价。明代书画名家唐寅的扇面连续几年引爆人们的眼球:2013年,他的扇面《江亭谈古图》以令人惊愕的1150万元成交;2014年,他的扇面《三忠图》,以480万元的高价再次博得人们的关注。

  小小扇面缘何受到大家的追捧?这与折扇的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明清时期,折扇因携带方便、出入怀袖且颇具有雅士之风而备受文人墨客的喜欢,同时折扇的扇面是进行书画创作的绝佳载体,加上对扇骨的雕琢,小小折扇却尽显风流雅致,因此折扇又有“怀袖雅物”之别号。

  其实,在中国古代,扇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故称之为“翟扇”。那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

  现如今被收藏热捧的折扇,在历史上出现却比较晚。据史料记载,它大约出现于宋代。关于折扇的起源并不确切,有学者认为它是由日本或者朝鲜传入。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载有关于折扇的详尽记载:“折叠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沙滩……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近岁尤秘惜,典客者盖稀得之。”

  由此可见,在当时这种扇子还是稀得之物。不过,在元初,因受宫廷官绅的讥笑,折扇一度遭受冷遇,以致只堪为“仆隶所执,取其便于藏袖,以避尊贵者之目”。到元朝后期,情况有所变化,从元代木刻《西厢记》插图中,可看到张生把玩折扇的形象。

  折扇真正大为流行,是在明朝永乐年间。最初,明宫中也不过使用竹骨茧纸薄面折扇,后来朝廷定制折扇,每年用重金打造折扇进献御前。从此制折扇的习俗,在明代宫廷中,日盛一日。

  明朝永乐年间,皇帝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折扇,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手拿折扇一时成为显贵的象征。

  清朝和民国年间是折扇的黄金时期。此时,折扇品种不断增加,不仅出现专供女性使用的秋扇,还从文人书画扇中又分化出黑纸扇、香木扇和各种工艺扇。而且折扇的工艺也日趋精雅,扇骨的装饰也极为讲究。

  清代制扇名家潘西凤曾与郑板桥合作,就着湘妃竹扇骨上的天然斑点刻成数枝梅花,巧夺天工地营造出疏影横斜、妙趣盎然的效果。
折扇本是拂暑纳凉的工具,然而,一旦有书画名家在扇面上进行创作,进而配上精巧的扇骨,其价值就远超工具本身,成为文化的载体。正如吴冠中先生曾为扇艺大展题词:“扇子送凉,不意成艺。”

  由于折扇特有的艺术魅力,它的收藏与鉴赏自明代以来是文玩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上自宫廷、下至民间,都有收藏扇的嗜好。乾隆时期,《石渠宝笈》中著录的扇面集册就有43种,成扇或扇页多达数百种。

  如今,折扇不再如当年那样盛行,但它依然散发出独特的文化内涵。闲暇之余,手拿一柄古色古香的折扇,欣赏扇面上精美的书画作品,仍是难得的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