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络上看到考上北大、淸华的同学们的心得体会,印象最深旳一条是:考名校,不是考智力,而是考熟炼程度,练的是手!开始还有些不解,但近期儿子的学习情况,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期末儿子在阶段排二十名,还算穏定,但照此推算,离北大、清华也只是擦点边儿,差距不小。分析一下成绩,数学拉分了,扣15分,比班内平均线还低两分,与阶段前几名差的也是这十几分。再看扣分因素,三道小题,不算难,但粗心大意,算错了!但差距就在这里!
后来我和儿子作了进一歩分析,因粗心大意,准确率低是多年來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但与顶尖同学的差距,恰恰就在这里!
由此想到考上北大、清华同学的心得,是有道理的。高考时题不一定很难,但要考高分,不是会不会做的问题,而是做的准确率和速度问题。与儿子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一女同学,高中时才考入省重点,但很快考入阶段前几名,她有𠆤秘密武器,就是凡是会做的题,一定要做对!老师说:这就是考试型选手,最适应高考。
怎么练手呢?考上名校的同学有心得,难度相同的试卷,在做对的前提下,训练减少时间的方法,做题时间从一小时降到五十分钟,再降到四十分钟,就这样强化训练,提高速度和准确率。不容易!跟备战奥运会有点像哦。
忽然想起《卖油翁》那句“无他,唯手熟尔。”
儿子的差距和问题找到了,不知何时“手熟”呢?
唉!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