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雅迪:做一名民族音乐的传承者

(2014-08-27 19:24:26)
标签:

教育

文化

     http://s10/bmiddle/003yQkLozy6LzN0YSZH09&690

     张雅迪,一个出生在黑土地的北方女孩,却长得那般清秀温婉,一副标准的瓜子脸,一头齐肩的直发;她说起话来柔声细语,性格文静恬淡,而她的演奏却又极富爆发力,强烈的反差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也许她把演奏当成了一种心灵的释放。
       从黑土地走出来的琵琶新秀
      生长在吉林省辽源市的张雅迪,父母都与音乐无缘,小时候家长给她报电子琴、打击乐等各种乐器班,只是为了让她增加一些艺术修养。可是这些乐器并没能引起她多大的兴趣,最后都是无果而终,直到她和琵琶相遇。辽源虽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一座偏僻小城,却有着“琵琶之乡”的美誉。辽源因琵琶而名声鹊起,而辽源的琵琶则与一个人密不可分,这就是现任辽源市显顺琵琶学校校长的周显顺。由他一手创办的显顺琵琶学校(成立于1993年)已培养出3000多名学生,其中考入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学生近600名,输送到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的学生就有50余名。由于教学成果突出,显顺琵琶学校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确定为“全国琵琶培训基地”。
       张雅迪7岁开始接触琵琶,起初是跟随周显顺的夫人学习,不久之后由周老师亲自教授。琵琶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被誉为“民乐之王”,其左右手的演奏技巧种类繁多,十分复杂,而且两个手还要默契配合,练习起来难度较大。刚开始学习琵琶,都是一些基本的手指动作,枯燥的练习并没有引起张雅迪的兴趣,直到后来开始弹一些小曲子了,她才逐渐喜欢上这件声音 “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民族乐器。可是,当时她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单亲的她和妈妈一起生活,对于是否坚持学下去,家里人也很纠结,是妈妈的支持和鼓励,才使她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张雅迪天资聪慧,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跟周显顺老师学习两三年以后,琴艺飞长,艺术才华渐露端倪。一次,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李光华教授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到显顺琵琶学校进行考察,周显顺安排了20多名自己的学生为其表演,虽然每人只弹了一小段乐曲,但李老师一下子就看中了张雅迪,并建议她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对于李老师的建议,张雅迪既兴奋又忐忑,一是能来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深造一直是她的梦想;二是来北京读书经济上的高额负担,也让自己的家庭难以承受。不久之后,周显顺带了一批自己的得意弟子到北京搞活动,唯独张雅迪没有来。李老师向周老师打听其中的原因,周老师说是因为张雅迪家的经济条件太差了,付不起车票。李老师对周老师说,雅迪是一个好苗子,你一定要把她带到北京来,我来帮助她。于是,周老师亲自开车送她们母女来北京备考,而在准备考试的三、四个月里,李老师不但没有收她的学费,而且还把自己的好琴借给她弹。最终张雅迪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于2004年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10年又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
      舞台的磨练让她日臻成熟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个演奏家来讲,台下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就是为了舞台上那辉煌的一刻。张雅迪第一次在大舞台上演出,是在她刚刚考入“央音”附中后不久。周显顺老师带领他的学生在“央音”大礼堂(现更名为音乐厅)举办《“辽源之春”琵琶音乐会》,年仅十岁的张雅迪作为音乐会上年龄最小的演员第一个登台演奏,扎着马尾辫,身穿红色短袖上衣和花格短裙的她,为观众们演奏了《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虽然心里的紧张大于兴奋,但她还是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神情专注地完成了人生的首个专业演出。这场“首秀”让她至今记忆犹新。
       进入附中,张雅迪继续和李光华教授深造,一年半以后,转随张强教授学习。张老师对学生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学上严谨、细致,生活上关心备至。在张雅迪的心里,他既是一个老师又像是一位慈父,课堂上他很严格,而私底下又特别亲切、随和。她一直把张老师视为偶像,亲昵地把他称为“师父”。张老师很重视因材施教,会根据每个学生性格和技术特点的不同,给以相应的指导。而且,对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对于初中学生,他主要是抓基本功,打牢基础;高中以后,更侧重于曲目的处理和音乐的表达;到了大学,他要求学生要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奏上的特点,不是老师说怎么弹就怎么弹,或是非要和老师弹得一样,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张雅迪就是那种虽然练琴时间不算最多,但是比较会动脑筋的学生。“练琴不能死练,死练只能把音弹出来,而音乐是死的,没有灵魂。能够把人吸引住,让人真正能够听进去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因此演奏者心里也要有感觉、有音乐才可以。”
      表演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演奏和舞台经验的积累很重要。为了帮助张雅迪提高演奏技艺,克服怯场心理,张老师鼓励她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每次参加比赛、开音乐会,张老师不管多忙都会给她加课,而且还陪同她一起参加,为她忙前忙后。大到曲目的选择,小到每个音的处理,乃至节目单上的个人简历,他都事无巨细,严格把关,争取做到尽善尽美。张雅迪也把这些比赛和音乐会当成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练兵场,每次都抱着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对她来讲能够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胜利。当获得好名次或有出色表现时,张老师会鼓励她,并提醒她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而当遇到失败或发挥不太好时,又会耐心细致地帮助她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每次比赛和演出,张雅迪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她认为,通过比赛和演出,首先可以积累一定的参赛和舞台经验,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其次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磨练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是可以听到其他高手的演奏,也能获得专家、评委和同行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自己提高演奏水平,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所有这些都是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中得不到的。“演奏家要具有一定的气度和心胸,一方面要充分地相信自己,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听进不同的声音。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由于心态平和,不被名利所左右,再加上各种经验的积累,张雅迪已经逐渐克服了上台紧张的心理,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她曾获得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琵琶少年组第一名(2007)、“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全国民族器乐大赛琵琶少年组第二名(2008)、“楚汉杯”全国琵琶大赛少年组金奖( 2009)、台北市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第一名(2012)、辽源国际琵琶大赛青年专业组金奖(2012)、首届中日韩国际琵琶大赛专业A青年1组金奖(2013)、第四届“金芦笙”民族器乐大赛弹拨A组银奖(2013)。她曾参加“旅日琵琶演奏家涂善祥从艺40周年”世界巡演(2010),与台北市立国乐团合作演出琵琶协奏曲《杨家将》(2012),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大秦帝国》交响音乐会(2012)等重大演出,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少年民族乐团和青年民族乐团琵琶首席,并多次随团参加各种大型演出、音乐节和出访演出。2011年她入选中央音乐学院首届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在该计划的资助下,已先后在广西南宁、山西忻州、山东威海、深圳、辽宁沈阳和天津成功举办了6场个人独奏音乐会。经过一次次比赛的锻炼和舞台的打磨,张雅迪已经由一个青涩的小女孩,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青年艺术家。正所谓琵琶轻舞宛霓裳,民乐新秀展芳华。
       做一名民族音乐的传承者
      张雅迪坦言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她遇到了周显顺、李光华、张强这些引领她在艺术之路不断攀登的恩师,得到了像旅日琵琶演奏家涂善祥先生这样的好心人在经济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还有倾尽所能支持和鼓励她从事艺术专业的家人。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收入,她的妈妈后来到广东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她,三姨把工作辞了来到北京,一直陪伴她到现在。“每当我取得一点点的成绩,最先想到的就是要报答老师、家人和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们。”
      今年,张雅迪即将本科毕业,并已被保送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谈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她说最主要的是开阔视野,丰富经验。作为一位表演者,经验很重要,它既包括演奏的经验,也包括人生的经验。而经验则来自于经历,经历的越多,经验也就越多。因此,张老师也经常鼓励她要多见世面,多去实践,多方面吸收各种营养。虽然人长得清秀,性格上也比较文静,但张雅迪却喜欢爆发力强、足够有张力的武曲和现代作品,比如传统曲目中的《霸王卸甲》,现代曲目中的《逸笔草草》、《秦俑》等等,都是她所擅长的,那时尚而富于现代气息的旋律,铿锵有力的弹奏,让她感觉特别顺,特别爽。但同时,要想成为一位内外兼修、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也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东西要去学习和掌握,还要在全面和深入上下工夫。

        琵琶艺术博大精深,张雅迪说她很希望将来能够和“师父”一样,做一名教书育人的专业教师,一名民族音乐的传承者。(此文已载《小演奏家》2014年第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