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①A1(B6)校本培训总结 |
温州十四高数学教研组201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学习领会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修订的《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领会学习《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等,积极落实基于学生“有效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课堂变革问题。收集研讨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并与研磨活动结合起来,帮助教师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以期化解疑难,突破瓶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进行高中数学学科的课程建设活动,积极参加市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活动,并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着力落实基于学生“有效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课堂变革问题,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主题都围绕“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研讨,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抓手,积极推进“编写校本作业、导学纲要”,构建温州十四高数学学科建设”。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带着教学实际问题研讨,通过交流互助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二、工作回顾
时光飞逝,转眼间2014年已经过去,由于我校情况比较特殊,属于初高中合并的第二年,所以我们全组13位数学老师组成的十四高高中数学组又走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一个学期。在温州市开展有效课堂变革研讨、浙江省新一轮深化课改继续推行的大背景,我们全组以课堂变革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认真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基于学习力提升的高中数学学科建设”研讨活动。现将本学期工作汇报如下:
1.通过课堂教学与课程文本解读研究,加强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交流探讨,提升成员文本研读能力。
⑴本学期着力落实基于学生“有效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课堂变革问题,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主题都围绕“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研讨,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抓手,积极推进“编写校本作业、导学纲要”,构建温州十四高数学学科建设”。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带着教学实际问题研讨,通过交流互助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为此,本学期安排七位老师开课(杨海明、李兴贵、陈国威、邵联槐、张霜、陈芝飞、陈国恩),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命题教学课,体验探究式;概念教学课,任务驱动式;复习、习题课,案例拓展式。并且积极探究和构建导学纲要模式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⑵积极推进“基于学习力提升的高中数学学科建设”,重点建设基础课程与丰富课程,编写初高中衔接教材、对国家必修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对于校本选修课兼顾人文性、学科性,同时落实为必修课程服务的设计理念;继续探究现代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深化课堂变革,积极开展微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微课程制作与评比等手段与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数学学习兴趣。
⑶高考是教学风向标,及时把握高考走向,为此,我们准备以参加温州市一模、二模考试及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命题为契机(陈芝飞、陈国恩等),在校举行交流活动,共同研究我省高考数学命题规律,研读我省教学大纲文本,分析我校学生认知规律,以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指导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⑷继续抓好分层教学,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周日提高班(马亨玲、陈芝飞),周三下午补差(全组老师轮流),周末空中课堂((陈满芝、叶熙、刘元昌)。
⑷积极参加市级各类论文、案例、课例评比,积极申报市级课题。立足课堂,教研一体化,为我校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努力工作。
⑸全组老师还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学习心得;杨海明老师交流《课改有道》、邵联槐老师交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陈芝飞老师交流《积识成智、独树一帜》、潘丽静老师交流《优秀高中数学教师知道的十件事》刘元昌老师交流《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等等,既拓展和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
积极探索微课对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变革的促进作用。以数学组为例,积极开发微课,从微课堂到微课程,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QQ、校园网络视频平台等辅助教学。(1)课堂内:教学过程中的插件(2)课堂外:作业辅导,提优补差(3)个性多于共性:学情分析,针对个体(4)公开的学习资源(或微型资源)
本学期的微课成果喜人。陈芝飞、叶熙老师的微课获温州市十四高级中学微课评比一、三等奖;陈芝飞老师《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获得温州市高中组微课堂一等奖第一名,陈芝飞老师负责开发的、陈国恩、叶熙、马亨玲、宋鑫 、杨海明、潘丽静参与的《平面向量数量积》微课程,在省微课网站发布。陈芝飞老师还在浙江省疑难问题研讨会上作“行走在微课的路上”的经验交流,获得一致好评
3.教研组活动积极热烈。全组教师人均听课超过20节,全组教师人人参与积极开发校本作业本,开发导学纲要,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和提优补差工作的探索。
本学期我们高中数学组的课题《基于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课堂变革初探》获市级立项。我们继续积极推进“基于学习力提升的高中数学学科建设”,围绕课题,立足课堂进行课堂变革研究研究。继续坚持以教研活动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围绕着课堂教学诊断分析,对校本作业本、周练、期中期末试卷等反映的学情进行集体研讨,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解读,进行必修教材的二次开发,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4.学科竞赛成果喜人
2015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和2015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一数学竞赛已圆满结束。在2015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中,我校蔡浩克等14位学生分别获市和市直一、二、三等奖。在2015年温州市高一数学竞赛中,杨豪迈等6位同学获市二、三等奖,陈耀辉等19位同学获市直一、二、三等奖。
比赛名称 |
学生 |
指导老师 |
奖项 |
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
蔡浩克 |
陈芝飞 |
市一等奖 |
王朝宗 |
陈芝飞 |
市一等奖 |
|
杨翔 |
陈芝飞 |
市二等奖 |
|
潘苗苗 |
陈芝飞 |
市三等奖 |
|
胡瑞环 |
陈芝飞 |
市三等奖 |
|
潘加妮 |
陈芝飞 |
市三等奖 |
|
任彦浩 |
陈芝飞 |
市三等奖 |
|
周圣皓 |
陈芝飞 |
市直一等奖 |
|
胡浩祥 |
陈芝飞 |
市直二等奖 |
|
温华彬 |
陈芝飞 |
市直二等奖 |
|
戴苍桥 |
陈芝飞 |
市直三等奖 |
|
刘宇凡 |
陈芝飞 |
市直三等奖 |
|
谷豪博 |
陈芝飞 |
市直三等奖 |
|
朱一博 |
陈芝飞 |
市直三等奖 |
|
温州市摇篮杯高一数学竞赛 |
杨豪迈 |
李兴贵 |
市二等奖 |
刘奕超 |
陈满芝 |
市二等奖 |
|
张家瑄 |
陈满芝 |
市三等奖 |
|
程龙 |
李兴贵 |
市三等奖 |
|
蔡亦杰 |
陈国威 |
市三等奖 |
|
叶敏 |
陈满芝 |
市三等奖 |
|
陈耀辉 |
邵联槐 |
市直一等奖 |
|
金凯杰 |
邵联槐 |
市直一等奖 |
|
潘徐迟 |
陈满芝 |
市直一等奖 |
|
夏逸 |
陈满芝 |
市直一等奖 |
|
王艺超 |
陈满芝 |
市直一等奖 |
|
叶智轩 |
陈国威 |
市直一等奖 |
|
黄鑫盛 |
刘元昌 |
市直二等奖 |
|
吴嘉豪 |
陈满芝 |
市直二等奖 |
|
季统杰 |
陈满芝 |
市直二等奖 |
|
潘信儒 |
李兴贵 |
市直二等奖 |
|
陈炳湖 |
陈满芝 |
市直二等奖 |
|
潘斌 |
陈满芝 |
市直三等奖 |
|
黄方正 |
陈国威 |
市直三等奖 |
|
蔡文杰 |
陈满芝 |
市直三等奖 |
|
李杰 |
陈满芝 |
市直三等奖 |
|
杨豪威 |
陈国威 |
市直三等奖 |
|
黄连强 |
陈国威 |
市直三等奖 |
|
李敏嫦 |
陈满芝 |
市直三等奖 |
|
郑胜峰 |
叶熙 |
市直三等奖 |
5.其他 ⑴积极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
⑵积极参加市各项教科研评比活动。
⑶继续做好高中数学理科实验班的培养工作。
⑷高一继续做好温州十四高的校本作业本建设。高二重点在于落实学考备考工作。
附教研组活动计划表:
周次 |
日期 |
内容 |
1 |
3月2日—3月8日 |
行政会议,教师报到,学校教学工作会议 3月6日(周五,正月十六),正式上课 |
2 |
3月9日—3月15日 |
1.市直高中数学教研组长工作会议 2.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定位、制定备课组计划 |
3 |
3月16日—3月22日 |
1.高一、二备课组活动(陈满芝、陈芝飞) (1).学情分析,教学研讨 (2).建校本作业本、编写导学纲要 2.优课赛课老师:杨海明 |
4 |
3月23日—3月29日 |
1. 2. 3. |
5 |
3月30日—4月5日 |
1.读书交流活动1(宋鑫、叶熙) 2.数学一师一优课,开课老师:杨海明、李兴贵 |
6 |
4月6日—4月12日 |
1.中数学深化课改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暨市高中数学一师一优课活动启动 2.市直高二 “有效教学”主题教研(温中) 3.高一段月考 |
7 |
4月13日—4月19日 |
1.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温州市高一摇篮杯教学研讨,2.高二段月考 |
8 |
4月20日—4月26日 |
1.数学一师一优课,开课老师:陈国恩 2.高一、二月考分析 |
9 |
4月27日—5月3日 |
1.高一、二备课组活动(陈满芝、陈芝飞) (1).学情分析,教学研讨,期中复习. (2).建校本作业本、编写导学纲要 2.杨海明老师优课磨课 |
10 |
5月4日—5月10日 |
期中考试 |
11 |
5月11日—5月17日 |
1.分备课组进行期中质量分析 高一(陈国威)、高二(马亨玲) 2.读书交流活动2(宋鑫、李兴贵) 3.高中数学新高考学考命题项目组研修活动 |
12 |
5月18日—5月24日 |
1.高一空中课堂(陈满芝、叶熙、刘元昌) 2.数学学考复习研讨课,开课老师:陈芝飞、张霜 |
13 |
5月25日—5月31日 |
1.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暨高二段学业水平模拟考(一) 2.读书交流活动3(陈国恩、陈满芝) |
14 |
6月1日—6月7日 |
1.高一、二备课组活动(陈满芝、陈芝飞) (1).学情分析,教学研讨 (2).建校本作业本、编写导学纲要 2.高二学考分析会(温州51中) |
15 |
6月8日—6月14日 |
1.高考 2.高二段学业水平模拟考(二) |
16 |
6月15日—6月21日 |
1.高一、二备课组活动(陈满芝、陈芝飞) (1).学情分析,教学研讨 (2).建校本作业本、编写导学纲要 2.高一空中课堂(陈满芝、叶熙、刘元昌) |
17 |
6月22日—6月28日 |
1.高二段学业水平模拟考(三) 2.教师考核材料上传 3.分备课组进行期末复习(陈满芝、陈芝飞)教研组总结 |
18 |
6月29日—7月5日 |
期末考试、学业水平考试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充分发挥全组优势,围绕有效课堂变革这一主题,积极完成基于学习力提升的温州十四高高中数学学科建设。
201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