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①A1(B6)校本培训总结 |
201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四高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学习领会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修订的《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领会学习《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等,积极落实基于学生“有效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课堂变革问题。收集研讨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并与研磨活动结合起来,帮助教师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以期化解疑难,突破瓶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进行高中数学学科的课程建设活动,积极参加市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活动,并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着力落实基于学生“有效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课堂变革问题,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主题都围绕“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研讨,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抓手,积极推进“编写校本作业、导学纲要”,构建温州十四高数学学科建设”。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带着教学实际问题研讨,通过交流互助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二、工作回顾
时光飞逝,转眼间2014年已经过去,由于我校情况比较特殊,属于初高中合并的第二年,所以我们全组13位数学老师组成的十四高高中数学组又走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一个学期。在温州市开展有效课堂变革研讨、浙江省新一轮深化课改继续推行的大背景,我们全组以课堂变革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认真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基于学习力提升的高中数学学科建设”研讨活动。现将本学期工作汇报如下:1.继续开展“学为中心”的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活动--------本学期安排七位老师开课(杨海明、宋鑫、叶熙、陈芝飞、陈满芝、张霜、刘元昌),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命题教学课,体验探究式;概念教学课,任务驱动式;复习、习题课,案例拓展式。并且积极探究和构建导学纲要模式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叶熙老师在高一交互式白板教学研讨课中开出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研讨课。发挥好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进一步进行“数字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的专题研究。12月11日下午第二节课,杨海明代表高二段数学组在6楼微格教室开出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展示课。为我们展示了自开展“课堂教学变革”以来,我校教师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积极变化;在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变革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研活动质量。
2.积极落实我校数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9月18日下午1:30市教师教育院专家朱彤莅临我校数学组指导,对我组教师在学科素养方面做个深刻的讲座------《教师学科素养提升———从问题研究开始》。
从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讲起,提出教师从事专业教学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的三维度(MK,PK,CK)。第一要读书,读好书,读透书;第二要解题,亲自解题,养成不看答案解题的习惯;最后要磨课,学会反复多次洗课,每年至少留下一节满意的课。在许多案例的听讲中,引发了我组教师很大的反思,数学解题教学---教些什么?教师的解题有什么特点?搞好教学,教师除了会解题,还要会什么?
最后,数学组教研组长陈芝飞提出我们数学组的要求,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读书交流非常重要,是充电的最佳途径,作为一名教师教材的文本解读是每个备课组永恒不变的主题;解题的研究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热烈祝贺我校高中数学组“基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高中数学课堂变革”荣获温州市 “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优秀试点项目。
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温教研〔2013〕97号)精神,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程序,评出温州市第一批“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示范学校8所,温州市第一批“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优秀试点项目18个。我校高中数学组“基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高中数学课堂变革”喜获殊荣。这是全体高中数学组的集体结晶。
4.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各项教师专业、业务培训,先后有20人次参加浙江省及温州市各级各类培训工作,通过积极交流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还有幸与朱彤老师联合开展有效教学课堂研讨活动。
![]() |
![]() |
||
温州市高中数学“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研修班实践活动安排表
时 间 |
内 |
主讲或主持 |
地点 |
|
2014 年 10 月 16 日 ︵ 周 四 ︶ |
上 午 |
听课:8:40-9:20 《空间几何体中的线面垂直》 |
杨海明老师 |
微格教室(行政6楼) |
听课:9:40-10:20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
王海勇老师 |
|||
听课:10:30-11:10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杨爱芬老师 |
5.本学期我们高中数学组积极参加温州市各级各类比赛交流活动、各项教师素养与学科素养比赛活动,成绩斐然。2014年温州市普通高中各学科命题竞赛活动中,高中数学组的:陈国恩,陈满芝,马亨玲,张霜,宋鑫等五人所命制的试题,获得高中数学组三等奖。在温州市第十七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中陈芝飞的《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获市三等奖。陈芝飞、宋鑫、杨海明老师荣获温州市精品课程二等奖。陈芝飞、杨海明老师获优秀课例三等奖。陈芝飞老师论文《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四个切入点》获温州市一等奖。陈芝飞、陈国恩、宋鑫老师代表学校在2014年温州市普高深化课改研训会议上做“温州十四高级中学高中数学学科建设汇报”典型发言.(2014.9).
6.全组老师还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学习心得;杨海明老师交流《课改有道》、邵联槐老师交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陈芝飞老师交流《积识成智、独树一帜》、潘丽静老师交流《优秀高中数学教师知道的十件事》刘元昌老师交流《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等等,既拓展和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7、积极探索微课对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变革的促进作用。以数学组为例,积极开发微课,从微课堂到微课程,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QQ、校园网络视频平台等辅助教学。(1)课堂内:教学过程中的插件(2)课堂外:作业辅导,提优补差(3)个性多于共性:学情分析,针对个体(4)公开的学习资源(或微型资源)
本学期的微课成果喜人。陈芝飞、叶熙老师的微课获温州市十四高级中学微课评比一、三等奖;陈芝飞老师《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获得温州市高中组微课堂一等奖第一名,陈芝飞老师负责开发的、陈国恩、叶熙、马亨玲、宋鑫 、杨海明、潘丽静参与的《平面向量数量积》微课程,在省微课网站发布。陈芝飞老师还在浙江省疑难问题研讨会上作“行走在微课的路上”的经验交流,获得一致好评。
![[转载]201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四高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转载]201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四高数学教研工作总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8.教研组活动积极热烈。全组教师人均听课超过20节,全组教师人人参与积极开发校本作业本,开发导学纲要,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和提优补差工作的探索。
本学期我们高中数学组的课题《基于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课堂变革初探》获市级立项。我们继续积极推进“基于学习力提升的高中数学学科建设”,围绕课题,立足课堂进行课堂变革研究研究。继续坚持以教研活动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围绕着课堂教学诊断分析,对校本作业本、周练、期中期末试卷等反映的学情进行集体研讨,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解读,进行必修教材的二次开发,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转载]201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四高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转载]201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四高数学教研工作总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充分发挥全组优势,围绕有效课堂变革这一主题,积极完成基于学习力提升的温州十四高高中数学学科建设。
附件一:附计划表:高一备课组
教研组活动时间:周四下午第一、二节(单周)
周次 |
日 |
活动内容 |
活动 地点 |
参加对象 |
预备周 |
8.25—8.31 |
|
|
|
1 |
9.1-9.7 |
1.讲座(陈芝飞):基于学习力提升的高中数学学科建设 |
二楼会议室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2.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定位、制定教研组、备课组计划. |
||||
2 |
9.8-9.14 |
市直高中数学教研组长工作会议 |
教研院 |
市直教研组长 |
高一、二备课组活动(陈满芝、陈芝飞) 1.学情分析,教学研讨 2. 构建校本作业本、编写导学纲要 3.温州市微课程评比(陈芝飞等) |
见上(黑体) |
高一、二数学备课组 |
||
3 |
9.15-9.21 |
1.学科素养培训与交流:拟请朱彤老师为我们做学科素养讲座 2.微课程制作与培训(叶熙) |
二楼教务处(1)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4 |
9.22-9.28 |
1.市直高二“有效学习”主题教研活动 2.积极参加温州市第六届精品选修课程评比 |
待定 |
市直高二数学教师 |
5 |
9.29-10.5 |
1.数学组课题研讨(杨海明):基于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课堂变革初探 2.课堂观察记录表(陈芝飞) |
二楼教务处(1)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6 |
10.6-10.12 |
1.市直高一“有效学习”主题教研活动 |
温州 八高 |
市直高一数学教师 |
2.月考及试卷分析 3.空中课堂:函数及其表示(邵联槐,周六晚) |
待定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
7 |
10.13-10.19 |
1,高中数学命题研讨(陈国恩、陈满芝、马亨玲、张霜、宋鑫) 2.学科素养提升行动(陈芝飞)
3.公开课:杨海明 |
二楼教务处(1)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8 |
10.20-10.26 |
高一、二备课组活动(陈满芝、陈芝飞) 1.学情分析,教学研讨 2. 构建校本作业本、编写导学纲要 |
见上(黑体) |
高一、二数学备课组 |
9 |
10.27-11.2 |
1.课堂变革研讨课
高一:公开课:叶熙 高二:公开课:马亨玲 |
对应教室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10 |
11.3-11.9 |
1.分备课组进行期中复习(陈满芝、陈芝飞) 2. 空中课堂:期中复习(陈国威,周六晚) |
见上(黑体) |
高一、二数学备课组 |
11 |
11.10-11.16 |
期中考试 |
|
|
12 |
11.17-11.23 |
分备课组进行精心期中质量分析 高一(叶熙)、高二(宋鑫) |
见上(黑体) |
高一、二数学备课组 |
13 |
11.24-11.30 |
1.课堂变革研讨课-----陈满芝公开课 主评:陈国威老师 2. 空中课堂:函数的性质(李兴贵,周六晚) 3.高中数学命题竞赛评比活动 |
二楼教务处(1)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14 |
12.1-12.7 |
1.课堂变革研讨课
高二:公开课:杨海明 2、读书交流(高一:刘元昌高二:潘丽静) 3、高一、二备课组活动(陈满芝、陈芝飞) (1).学情分析,教学研讨 (2). 构建校本作业本、编写导学纲要 |
见上(黑体) |
高一、二数学备课组 |
15 |
12.8-12.14 |
1.基于“学为中心,顺学而导”的有效课堂变革的教学研讨(陈芝飞老师) 2.数学测试与命题(陈国恩老师) |
二楼教务处(1)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16 |
12.15-12.21 |
1.课堂变革研讨课-----高一:刘元昌公开课 主评:李兴贵老师 2.高一、二备课组活动(陈满芝、陈芝飞) (1).学情分析,教学研讨 (2). 构建校本作业本、编写导学纲要 |
见上(黑体) |
高一、二数学备课组 |
17 |
12.22-12.28 |
1.读书交流(高一:邵联槐高二:杨海明) 2.月考及试卷评析 |
二楼教务处(1)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18 |
12.29-1.4 |
1、高一、二备课组活动(陈满芝、陈芝飞) (1).学情分析,教学研讨 (2). 构建校本作业本、编写导学纲要 |
见上(黑体) |
高一、二数学备课组 |
19 |
1.5-1.11 |
1.课堂变革研讨课
高二:公开课:张霜 2、课题研讨:(杨海明) |
二楼教务处(1)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20 |
1.12-1.18 |
分备课组进行期末复习(陈满芝、陈芝飞) |
见上(黑体) |
高一、二数学备课组 |
21 |
1.19-1.25 |
教研组总结 |
二楼教务处(1) |
温十四高高中数学组 |
22 |
1.26-2.1 |
期末考试 |
|
|
23 |
2.2-2.8 |
学期结束工作。 |
|
|
附件二:朴实
2014年10月16上午,朱彤老师和其研修班的成员汇聚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微格教室,组织班里三位老师开了“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公开课,旁听的还有来自十四高数学组的部分老师。
第一位开课的是杨海明老师,她开了复习课《线面垂直的证明》,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热烈讨论,积极举手,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出题,学生解题,学生讲题,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第二位开课的是来自瓯海一高的王海勇老师,他开了新授课《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他自然的教态博得学生的好感,结合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并探究得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度。
第三位开课的是来自温州十五中的杨爱芬老师,她开了新授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超强的亲和力瞬间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畅游数学海洋,充分体现了“乐学”理念。
研修班的每位老师一一点评了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整个评点语言质朴,真诚,并对复习课,新授课的该怎么上出“有效性”,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朱彤老师对三位学员的课堂理念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指出了课堂的再造空间,没有最好的课,只有更好的课,立足学情分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不停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步摸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有效课堂,称为最好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