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自述 |

(山东青年作家)
这一次去北京拜见赵老,实属偶然中的幸运。两个小时的交流,匆匆,太匆匆。赵老,这个中国家教拓荒者,从以往的高端论坛上走下来,栖居于家庭的平凡举止,突然让这个四月之末,生出万千情愫。
赵老的家在朝阳区“京师园”,毗邻国家森林公园、国奥村、奥运会主会场。一踏上林萃路,即刻安静下来,视野一下打开,就连空气也幽然起来。对比沿途走过的无数条街道和住宅区,这实在是一个适宜人居的所在。
路上我一遍遍想,赵老的家应该什么样子,赵老这样的学者在家里应该一个什么状态,上次章丘遇见,他言语中对老伴的青睐与深情,让我对相识他的夫人充满了怀想与期待。
当师母(姑且这样称呼吧)开门迎接我们的一瞬间,说实话,我是被她的端庄与秀丽惊到了的。年届花甲的她,白皙的面庞几乎找不到多少岁月留痕,一双凤眼依然灼灼,没有化妆却自然存在的唇线将姣好的唇形勾勒无余,最是娇俏的是她右唇边的一粒酒窝,让她的脸瞬间生动又可爱起来。“好一个美人胚子!” 我在心里默默地赞叹。
愈古稀之年的赵老,依然昂扬着他北方汉子的身躯,精神矍铄。一开始他以为还是上次那两位拜访者,于是声如洪钟地迎接先入客厅的市妇联主席,没太在意我这个在过道回廊换拖鞋的随从。当我步入客厅向他问好,他的双眸立刻闪亮,“哦,是你呀!许老师,真没想到你能来,欢迎欢迎!”一双大手带着温度伸过来。总是日程排得满满的赵老,阅人无数,竟还记得一个小地方的“小”老师,想必他能呼出我的名字,却称呼我“许老师”,我感动于 “大家”的人格风范。
他邀我们落座,招呼夫人:“嘿,给客人沏茶,你可以吗?要不,我来!”之前师母在洗衣服,开门时手里还拿着衣物。
“不用,我正在放茶叶,水马上就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略带温软。
妇联主席已是第二次来赵老家。此时的赵老,只顾笑眯眯地看着我,又朝师母所在的厨房观望,目光有些意味深长,好像从我脸上要找寻什么答案。
“赵老,师母真年轻,气质真好!”我由衷地说。
没想到赵老一脸孩子般的骄傲和灿烂,“呵呵”的笑声爽朗了一屋子的空气,好像我这句话就是他要找寻的答案。我们都禁不住笑起来,轻松快乐的气氛弥漫170平的角角落落。
我们与赵老一边品茗,一边交谈。赵老谈到习近平主席春节贺词里带火的几个词: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家教;由此谈及齐鲁大地家教的历史渊源与良好的家教大众文化基础;还谈到前段带队各省妇联主席出访韩国的见闻和感受……
两个小时的聆听与问询,师母一直忙碌着,在几个房间轻手轻脚地穿梭,她要将过季的衣物洗干净,熨烫好。偶尔在我们谈话间隙过来添茶,当我们说赵老外出讲学您也一起出去走走时,师母笑意盈盈,说她也是山东人,老家青岛。我满心惊喜,她的气质与语调,让我错意她是南方人呢!她说退休后也经常随赵老外出,不是为观光,只是牵挂千里之外的赵老,不放心他一个人。她虽然小赵老十几岁,可说这话时,她眼里透出的慈爱,以及赵老满眸孩子气的欣赏,深深感染了我,脑海里泛起那阙《十里红妆女儿梦》里的对词:
(妻)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此身君子意逍遥,怎料山河萧萧……
(夫)待卿长发及腰,我必凯旋回朝。昔日纵马任逍遥,俱是少年英豪……
站在垂满绿植的落地窗前,京师园中心花园尽收眼底,看着书房里赵老出版的近60本书,读着国家关工委在他70岁寿辰时亲送的一副中堂“筚路蓝缕
匆匆而来,盛意而归。正如诗人汪国真所言:当我走近你时,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