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教杂说 |
《恋母情结》
赵忠心
“恋母情结”是指人就喜欢和母亲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大多产生于对母亲的一种欣赏、敬仰,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都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成长过程中。一般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的扩大,在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孩子逐渐会远离母亲,对母亲在心理上依恋会逐步减弱。最终,完全离开母亲的怀抱,走上独立的道路。这是孩子逐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但也有个别家庭,由于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致使孩子久久不能摆脱对母亲的依恋,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
一
某男孩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家里,他从小就与妈妈形影不离,无论妈妈走到哪里,他都如影随形,像小尾巴似地跟着。到现在,都十来岁了,还是跟妈妈那么黏糊,一点儿也离不开妈妈,并且开始关注妈妈了。
早上,不管妈妈多忙,他总是躺在床上撒娇,非要要妈妈亲自为自己穿衣服,还得要妈妈坐在旁边看着自己吃饭。妈妈每天穿什么样的衣服,也必须由他决定。晚上,仍然要求妈妈与自己同睡。
更为过分的是,他还要求妈妈也像他那样,脱得光溜溜地搂着自己睡。
毕竟他现在已经不是婴幼儿,身体各方面都开始明显发育了。在晚上,他开始特别“观察”妈妈的身体,呆呆地盯着妈妈的乳头。
当妈妈发现他这一情况时,才猛然间意识到,儿子对她的依恋发生了微妙变化,才感到儿子现在与自己已经是两个独立的异性个体了。
于是,妈妈便郑重提出,晚上与他分开睡。虽然他很不情愿,但妈妈已经发现儿子的异常,下决心不再迁就。可已经习惯了跟妈妈一起睡,只要晚上一离开妈妈,就根本无法入睡。
妈妈心太软,考虑到如果儿子晚上总是睡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无可奈何,只能迁就儿子。
这位妈妈感到很困惑,也很无奈:不知道怎样处理这样尴尬的局面?
章杨宇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每年都是过年才回来一趟。多年来,章杨宇都是跟姑姑家住。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妈妈留在家中不要走。
“敬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请你们原谅我,我不能再爱你们了。我还欠丽丽姐20元钱,请你们替我还给她。你们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
我注意到章杨宇生前的这样一个生活细节:
这个孩子8岁以前一直是跟妈妈睡在一起,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长期以来,便造成孩子对父母的极大依恋。孩子都8岁了,还一直跟妈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还没有“心理断乳”。这有点依恋过分了。
太过依恋父母,表明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妈妈一旦突然离开,孩子便无法适应。因此,应该早一点儿跟孩子分床睡觉,让孩子摆脱过度依恋的情绪。
这个孩子发生了这种悲剧,很可能是家长在无意中给孩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人格,导致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离开父母就无法生存,便自寻短见,这是很不正常的。家长应该早一些警觉。
三
有恋母情结的男孩子,一般缺乏自主自立意识和能力,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付出,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
有一个小伙子,已经是成年人了,到医院探望生病的母亲时,不但不带一点东西,反而把别人给母亲带去的点心和水果给吃了个净光。既不问候母亲,也不对母亲进行任何的照顾。吃饱喝足之后,倒在母亲的病床上呼噜呼噜地睡起了大觉。在他心里,接受母亲的爱,就等于爱母亲了。
有恋母情结的男孩子,很可能是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的人。因为这类男孩子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是窥测着母亲的脸色,抑制自己的主张,专门为了讨好母亲的满意而生活着的。由于过于依附母亲,其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
带着这种生活态度和性别心理的异化进入社会,也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丝毫的“阳刚之气”,没有别人的指令,就不能行动,缺乏自主意识,精神状态容易慢性萎缩。最终,成为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四
为此,这样的男人会常与妻子怄气,吵架,夫妻之间裂痕会越来越大。最后,很可能达到不可收拾,以至于分道扬镳的地步。
有一个恋母情结严重的独生子,结婚生子以后,心理上还没有“断乳”,对母亲由小时候的“依恋”,变为“依赖”。小两口之间的事,包括孩子的事,诸如上什么兴趣班,入哪个幼儿园,都要背着妻子,先跟母亲商量、决定以后,再跟妻子“通报”一下。妻子感觉是丈夫把自己看成是多余的“第三者”。实在无法忍受,最终离婚。
五
努力培养、增强男孩子的自主自立和强者的意识,尽早不把母亲作为依存和撒娇的对象,而是多多履行照顾、保护母亲的义务;不要单纯让母亲听自己诉苦,也要让儿子经常听母亲倾诉衷肠。
有“恋母情结”的男孩子,永远长不大。应当设法及早觉察,努力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