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出版著作五十多种。
=======================================================
随笔之四十八:
《不靠“拼爹”也能走向成功》
一位博友读了我的文章后发表了这样的感言:
“您很多文章中的话语,让我们这些没有“拼爹”资源的人很受鼓舞。对大多数人来讲,教育可能是改变人的命运的不二选择。当时,在农村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您能在学业上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功,是您家人的影响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您是中国教育界的前辈,您曾任职于中国教育的最高学府,您现在还在无私地奉献。您的奋斗史,将使众多的草根华人受益。”
我对这位博友做了这样回复:
谢谢你关注我的博客!
我的博客,能够引起你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我很欣慰。
一
我上学读书十六年。读了很多书,又发表了很多文章,出版了不少的著作。时至今日,我还都没有封笔,仍旧笔耕不辍 。
曾有人问我:
“赵老师,您是不是出身于书香门第?”
哪里呀。我的父祖辈世世代代为农。自打记事时起,我就知道,我的祖辈,没有人读过书。
我上大学之前,从未买过一本课外书。就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哪里会有买书的闲钱。那个时候,我家里唯有的书,就是一本“黄历”。我认字,就是从看“黄历”开始的。后来,我读过的书,都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
我的体会是,买来的书,不见得都读,都能读完,读,也是草草了事。而借书比买书好。借来的书,是要按期归还的,必定要读,读得还认真。
回想起来,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这十六年,我从未有过厌学的情绪,一次也没有过。总是如饥似渴、兴致勃勃地读书学习。
从小时候,我的学业都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没有人督促我,辅导我,帮助我,也没有人监督我。更没人代替我。我家里,没有人识字,谁能辅导我,帮助我,代替我呢?我也不知道,我怎么那么喜欢读书学习。
我想,可能是因为家人没人识字,靠谁,也靠不上。只能靠自己,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我也没上过“幼儿园”或“学前班”之类,没有经历过当今城里人所热衷的什么“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之类。上学之前,从未接触过书本知识。
上学以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通过读书,感到书本里的知识很新鲜、新奇、新颖,受人的一种原始的“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本能驱使,才总是乐于通过读书探求新的知识,了解直接感受不到的事物,迷上了读书。
也许是因为那时家里太穷,母亲太累,太辛苦,知道心疼母亲。思想深处就想通过读书改变家里艰难的境地,不让母亲太累太辛苦了。
那个时候,我刻苦读书,是心里有家庭,是家庭责任感的驱使。还没有达到“让红旗插遍全世界”的那种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
我的父亲于抗日战争后期的1945年4月去世,才28岁。母亲开始守寡是27岁。父亲去世的那年,我4岁,妹妹两岁,弟弟1岁。是我母亲一个人把我们兄弟三个一手带大。
1996年母亲去世,守寡五十一年,半个多世纪,才与我父亲一起入土为安。
三岁时的一天,我正在家里玩耍。母亲突然说你爹回来了。爹?
我回头一看,我家的大门口站着一个头戴礼帽,戴墨镜,身穿蓝色大褂的商人模样,帅气十足的人,就是《小兵张嘎》电影里的罗金宝那个形象。
我犹豫了一下。母亲说:“那是你爹呀!”
我立刻喊着“爹,爹——”,欢天喜地朝大门口跑去。父亲面带笑容,张开两臂,等候着我。我飞也似地跑到父亲身边,一把抱住了父亲的腰。
“咣当”的一声,我的头猛地撞在父亲腰里的一个硬家伙上,撞得很疼很疼。我抚摸着被撞得生疼的头,差一点流出眼泪来。
父亲一边爱怜地轻轻抚摸我被撞得生疼的头,一边用另外一只手掀起他身上的大褂让我看:
“忠心,你看这是什么?”
原来,刚才我的头是撞到父亲别在腰里的手枪上。
这是父亲一生留在我脑海里的唯一的一个形象。其他任何的印象,再也没有了,再也没有了,一点儿点儿印象都没有了。
因为我们村旁边发源于太行山的潴龙河多次发大水,村里的地道全被冲塌,《地道战》的电影是1965年,在河北清苑县冉庄和定县周庄拍的。没有看过小说的年轻人,都以为《地道战》小说中的抗战故事,发生在这两个地方。
其实不是。小说《地道战》写的是我们赵家庄军民抗战的故事。
就在我家,父亲和他的战友曾跟日本鬼子还打过几次仗,我家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次,被烧毁的房子,我至今历历在目。
我家的插瓶被日本鬼子用枪托砸碎,母亲用布条、浆糊沾好还摆在桌子上;我家的饭桌上,也留有在我家跟日本鬼子打仗时的好几个弹孔。很遗憾,那时候我年龄小,不知道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收藏下来。
然而,我母亲却说:
“不要给人家添麻烦。靠别人照顾,那是没出息。孩子们的路,还是要他们自己走。”
母亲的话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母亲的耿介、坚强、自尊、自信、有骨气,一直激励着我。母亲是我学习的榜样!
不能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要靠自己,靠父辈的功劳和影响谋出路,那表明自己没本事。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家里的农活儿,就由母亲一个人承担。尽管母亲的负担很重,但母亲一直支持我上学读书。母亲说:
“要做大事,就的要好好读书,要多读书。”
我上大学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没有吃的,母亲是靠要饭供我读书。我想退学,帮母亲维持家计。母亲坚决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我读书,怎么能怠慢呢?
这一切,我从未求过任何人帮助。更没有给任何人送过礼,未受到过任何的特殊照顾。
也正是因此,我坦然自若,无拘无束,活得自由自在。
我坚信,“求人不如求己”。遇事就张口求人,不仅要处处欠别人的感情债,那也表明人懒惰,依赖性大,缺乏自尊、自信。事事都求人,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事业上也不会也什么作为。
我所获得的这一切,我都是依靠自己奋发图强、刻苦努力、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得来的。
我经常这样想,我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可能成为像父亲那样的民族英雄;但我一定不能为父亲脸上抹黑,要努力成为像父亲那样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回首我七十多岁的人生,我活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干干净净,心安理得,理直气壮,问心无愧,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坚信,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奋斗,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2016年9月6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