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父母修养 |
《要珍惜国力》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他作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我国第一条自建的铁路--京张铁路(今京包线北京至张家口段)。通过京张铁路的修建,培养了我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为我国后来的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詹天佑富有创新精神。在修建中,他创造性地解决了工程中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表现了中国工程技术专家的高度智慧,令外国专家十分震惊。詹天佑的名字,始终令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豪,詹天佑的历史功绩,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为佳话。
1861年3月17日,詹天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父亲詹兴洪曾做茶叶商。鸦片战争爆发后,生意破产了,回到家乡以种田为生。
詹天佑稍稍懂事时,父亲就给他讲述鸦片战争的故事。詹天佑非常专心地听父亲讲述,他不解地问道:
他非常爱看有火车、轮船的画报,还经常摆弄家里的小闹钟,他简直迷上了机器模型。他说,长大了为国家造机器,叫洋人不敢欺负中国人!
1873年,詹天佑十二岁的时候,他到香港拨款“幼童出洋预备班”被录取后,当年到美国学习工程。1881年詹天佑二十岁,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怀着满腔热血回国,报效祖国。
他曾任教于福州船政局、广东博学馆、广东海图陆师学堂,又先后担任潮汕等铁路工程师。1894年被英国工程研究会聘为会员。
1909年,詹天佑以总工程师的身分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获得成功。后任汉、粤、川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等职。1913年被举为中华工程学会会长。1919年出任协约国监管远东铁路会议代表兼该会技术部的中国代表。著作有《京张工程纪略》等。
有人为他的两个儿子打抱不平,认为这样做不合理。两个孩子也觉得父亲做得有点儿太过分:父亲不让他们到高薪单位应聘,按照父亲的意志到了薪水较低的单位工作,这本来就够听话的了。还要无故拿低工作,同工却不同酬。为此,两个儿子也有点儿闷闷不乐,闹起了情绪。
詹天佑知道后,十分恳切地对他们说:
“不是因为你们工作得不好。而正因为你们俩个是我的儿子,要求要更严一点。对自己的孩子徇私是不好的。你们要知道,国家目前有困难,我们不能只顾个人,要多为国家着想。”
两个儿子听了,觉得父亲说得在理,就再也没有提过工资的事,愉快地进行工作。
詹天佑子女较多,原来的住房较为拥挤。政府为了照顾他,在张家口为他安排了一幢寓所,并用公款为他家添置了一些家具。詹天佑知道后,觉得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也是算是对他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奖赏,他很领这份情。
但他又觉得,这样对孩子们的影响不太好,怕他们滋长特殊化的思想。于是,他对孩子们说:
“目前,国家还很穷,我们要珍惜国力。”
随即,他要来清单,照单子一一付清了用款,不占用一分公款。
詹天佑处处严于律己,牺牲自己家庭的利益,一心为国家和事业着想,具有高尚的爱国思想。他所做的这一切,在身边工作的两个儿子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深受教育。想起父亲那崇高的思想行为,倍受鼓舞,他们对父亲说:
“为了加快祖国的铁路建设,薪奉再少,我们也不会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