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教杂说 |
赵忠心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前些年,在河南省原阳县,曾经发生一起母亲被亲生的独生儿子活活气死的事件。
孩子惯出了毛病,爸爸想管,妈妈不许管。
死者任素兰结婚多年不育,非常苦恼。她盼啊,盼啊,盼星星盼月亮,到了近四十岁,终于盼来了一个宝贝儿子。中年得子,能有不爱之理!她欣喜万分,简言不知该怎样对待儿子才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说起来,任素兰可真是不易。自打儿子呱呱落地,投入她的怀抱的那一天起,任素兰都是让儿子吃、睡在自己的怀里,从来舍不得放下。一直到儿子满三周岁,每年三百六十五个昼夜,她从未脱衣睡过一次囫囵觉。
她那宝贝儿子上小学了,妈妈不放心,每天都是早晨送,中午接,午后送,傍晚接,上下午中间还去喂牛奶、送吃食,给儿子加一餐。任素兰一心扑在儿子身上,其他的事啥也不管,专门侍奉儿子,成了儿子的专职“保姆”。
可以想象,这会把儿子惯成什么样子。儿子被娇惯得无心学习,成绩极差,还经常向母亲发脾气。妈妈不说儿子学习不用心,反怨学校教学质量差,便不惜代价,花重金送儿子到县师范学校的子弟小学住读。
因为学校离家远,不能天天看见儿子,任素兰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就为想儿子,不知她流过多少眼泪。每逢儿子回来,都上小学了,她还是要搂着儿子睡觉。
平时,任素兰夫妇节衣缩食,把好吃的都省给儿子吃。儿子深知自己的地位和身价,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沾染了许多坏毛病,抽烟、酗酒、打架、矿课。
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想管教,任素兰却阻挡说:“树大自然直。我们就这么一棵独苗苗,不许你管!”
“你罗嗦个啥?想死,你也去死。把你跟她一块埋了得啦!”
有—次,因为儿子旷课,妈妈说了他两句。这下可惹恼了平时早已给坏了的儿子,他根本不让说。他翻身下床,把母亲臭骂了一顿。这还不解气,又砸坏了家里的收音机和其他家具,弄得家里一塌糊涂后,扬长而去。
任素兰在儿子身上花费如此多的心血,做了这么大的牺牲,成天像供祖宗一样地供奉着,舍不得让儿子受一丝一毫的委屈,指望儿子长大成材,好为自己脸上增光添彩。现在看来,这一切化将为泡影,她万念俱灰,不由得泪如雨注。第二天下午,便服毒身亡。
任素兰为儿子不争气自杀后,邻居急忙找到正在外面玩耍的儿子。还怕他听说母亲自杀了难过,谎称他母亲病了。殊料她儿子却狠狠地说:“死了才好呢!我不回家!”
见儿子不回家,他父亲又找到他说:“你母亲生你的气,喝毒药自杀了。你可闯了大祸呀!”
儿子把眼一瞪,就像训斥他的儿子那样吼道:“你罗嗦个啥?想死,你也去死。把你跟她一块埋了得啦!”
受害人家里是“一主二仆”,母亲甘为儿子做马牛。
这个被父母供奉的“小天使”,谁能想到竟是这样的绝情,对父母竟是这样凶残,就连畜牲都不如,实在是令人愤怒!
这个孩子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根本原因是家长把孩子的地位摆得过高,摆到了“一家之主”的特殊地位上。
我们知道,存在决定意识。一个人的“地位”就是客观存在。父母把孩子捧到不恰当的特别高的地位上,他就会用特殊的眼光看待别人,用特殊的态度对待别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特殊化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年轻父母们可能没有想到过孩子的“地位”问题,但这的确特别重要。这里所说的“地位”,就是孩子在家庭成员中所处的位置。
孩子从小就居于特殊地位,是家里的“特等公民”,是“一家之主”。父母则处于“侍从”、“奴仆”的地位。这就是说,父母和儿子是“仆与主”的关系。在任素兰的家里,就是典型的“一主二仆”。像这样,父母在儿子心目中,怎么会有威信?父母的话怎么会有分量呢?平时一切都顺着孩子,一切都由着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骄横、霸道;稍有不如意,就不能容忍,首当其冲遭受攻击的便是身边的父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把孩子地位摆得过低,“任儿女作马牛”是错误的;把孩子的地位摆得过高,“为儿女作马牛”同样是错误的。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取决家长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并不取决孩子的主观意志;而取决于家长,取决于家长从小如何对待他们。
对于小孩子,在生活上关心、体贴、爱护和照料,满足生理和精神上正当的需求,尽可能创造适应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这是家长的责任。但与此同时,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必须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孩子有受到家长关心、体贴、爱护和照顾的权利,同时也有接受家长教育和服从管理的义务,有关心、体贴、爱戴和孝敬父母的责任。把生活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二者兼而有之,孩子的地位就恰当了。
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上,要特别注重这个“地位”问题。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独生子女最容易习惯于他占有的特殊地位,变成家庭里的真正的暴君。”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地位过高存在隐患
说独生子女有占有特殊地位的“习惯”,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具体地说,就是家庭特殊的生活环境造成的。独生子女是“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一个,“物以稀为贵”。因此,家长往往“习惯于”把独生子女摆在特殊的地位上,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视为家长的生命所在。这里隐藏着极大的隐患。
有的独生子女父母认为:家长把孩子看得越珍贵,摆得地位越高,孩子就会越尊重、爱戴父母。其实并非如主观想象的那样。
恰恰相反,会由此使孩子变得冷酷无情,连自已的亲生父母都不爱,社会上这类教训屡见不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问题,不能不引起独生子女家长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