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2021-07-01 08:34:06)
标签:

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

高崖口烈士纪念碑

十三陵水库纪念碑

桃林烈士陵园

昌平烈士陵园

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昌平区

       94、六街城隍庙
  95、昌平烈士陵园
  96、高崖口烈士纪念碑
  97、桃林烈士陵园
  98、周德纯烈士墓
  99、十三陵水库纪念碑
  100、上店烈士陵园
  101、大汤山烈士陵园
  102、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
  103、昌顺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



六街城隍庙

       六街城隍庙位于昌平区邮政局院内。
       城隍庙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与昌平县城(永安城)同时修建。清顺治、乾隆年间重修,是县城内建筑年代较早的寺庙之一。位置在原昌平州署西侧并排。原城隍庙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四合布局。有前殿、后殿及其东西配房和山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山门及前殿被拆除。此城隍庙是《光绪昌平州志》中州城平面图中所剩的唯一一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进入月亮门,是一座灰砖砌筑的照壁 。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正殿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东配殿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院内有一块碑,碑阳额题:城隍庙置田栽树记,落款为清乾隆年间;碑阴额题:永垂千古,记述置地四至及捐款人名。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烈士陵园

       昌平烈士陵园旧址位于昌平区新水丰路,陵园布局规模宏大,庄严肃穆,是北京市一座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
       昌平是北京的西北重镇,军事战略要地。昌平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一千余位英烈为了民族兴亡和人民解放献出了自已宝贵的生命。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先烈遗志,2012年昌平区委、区政府决定,在流村镇西峰山扩建新的烈士陵园。
        园内右侧矗立有英雄群体雕塑。左侧是昌平革命历史纪念馆。其正中汉白玉石阶通向半山腰的烈士纪念碑。高约四米的大理石碑上书“昌平烈士纪念碑”,背面书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碑亭背面的汉白玉英烈墙上,则镌刻着千余位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烈士的姓名。
        绕过纪念碑,就来到了烈士们的墓区,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柏之间,安放着一个个烈士墓碑,221位有名烈士和269位无名烈士被安葬在此。墓碑全部采用卧碑形式,依次排列,碑文全部为黄色烫金。在半山腰的两座纪念亭中,安葬着两位革命英烈——杨诗田、张志贤。
     昌平区烈士陵园由主题纪念馆、纪念广场(包括纪念碑、英烈墙)、烈士园区等几部分组成。主要陈列有昌平革命史及烈士事迹,安葬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英烈,包括昌平籍和在昌平牺牲的外地烈士。英烈墙墙体上镌刻着分五个时期六部分的烈士名单。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新陵园大门是一座传统的中式三门四柱牌楼。烈士陵园占地约15318平方米,整体布局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陵园建筑艺术,规模宏大,肃穆庄严。




高崖口烈士纪念碑

       高崖口烈士纪念碑位于狼儿峪村村北路东侧坡下,
       狼儿峪村当年是中共昌(平)宛(平)联合县委、县政府所在地。1948年7月21日,国民党政府军和地主武装包围袭击了郎儿峪村,杀害了县委城工部长吕杰等14名干部群众,制造了“狼儿峪惨案”。1995年6月修建了烈士陵园及纪念碑。陵园占地面积330平方米。碑高2.9米,宽1.01米,厚0.21米。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碑阳刻有:高崖口革命烈士纪念碑。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碑阴刻有烈士事迹。首题:高崖口革命烈士
       碑文:英雄的高崖口乡,地处北京西山,乃当年平西抗日根据地之一部。抗战前,中共党员就在狼儿峪等村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抗日军(红蓝箍)在邻乡起义,高崖口人民踊跃参军。一九三八年,昌宛县成立,各村先后建立党的组织和抗日政权。组织民兵队伍,开展游击战争。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建立了连接平、津、唐等城市和平西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日本投降后,瓦窑村曾是中共北平市委驻地。昌宛县委、县政府长期驻狼儿峪村,高崖口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我领导机关。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高崖口地区全歼敌一〇四军,全乡人民支援前线,做出重要贡献。 战争年代,高崖口人民付出极大牺牲。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八日,日军在溜石港村残杀三十七名无辜村民,有的全家罹难。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漆园村、照甲台、狼儿峪三大惨案,杀害干部群众十八名。其中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狼儿峪事件就有昌宛县干部等十三人牺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全乡有四十四位烈士为革命献身。为弘扬前辈业绩,祭奠先烈英灵,教育人民和后代子孙,爰立此碑,镌文永志。
                                                中共昌平县委员会昌平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七月。




桃林烈士陵园

       桃林烈士陵园位于兴寿镇桃林村,桃林村是昌平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昌平县委、县政府驻地,有着浓厚的红色氛围和光荣传统。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全村共有120余名青壮年参军入伍,有18位烈士献出生命。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昌顺县委在桃林村驻地旧址为缅怀烈士英灵,1991年,修建了桃林烈士陵园,陵园内有纪念碑一座,英烈墙一面,是昌平区5处集中管理保护烈士纪念设施之一。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周德纯烈士墓

       周德纯烈士墓位于崔村乡。
       周德纯(1925-1948) ,北京市昌平区东崔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任昌延县三区民兵中队长。抗战胜利后,相继任昌顺县大队连长、副大队长,1945年任龙宣怀支队三营代营长。周德纯作战机智勇敢,神出鬼没。大辛峰突围,只身夺取敌人重机枪;昌平东乡护麦,与敌人激战于九里山;西峪设伏,智擒敌大乡长,使敌闻风丧胆。敌人抓捕他的父亲和两个妹妹,作为人质,囚在昌平,企图诱逼他投降,但他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1948年10 月,在宣化县常峪口战斗中,不幸触雷牺牲。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十三陵水库纪念碑

       十三陵水库纪念碑位于十三陵水库旁的十三陵水库公园。 
       十三陵水库是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于1958年号召修建的,当年胜利建成。水库面积是颐和园里的昆明湖的20倍,总蓄水量为6000多万立方米。水库大坝建在蟒山和汉包山之间,为斜墙式,大坝外坡上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用汉白玉石块镶砌于紫色的安山岩护坡上,十分壮观。大坝顶端修筑了美丽而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游廊,廊中设有工艺品商品及冷饮店、小吃部等。大坝两头有游船码头,为游客乘船提供方便。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毛泽东题词:十三陵水库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朱德题词:移山造海   众志成城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刘少奇题词:劳动万岁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周恩来题词: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郭沫若题词:颂十三陵水库




上店烈士陵园

       上店烈士陵园位于流村镇上店村北部。
       陵园坐南朝北,占地为长方形,四周砌矮墙,园内分南北两个区域,南侧为陵园区,内有纪念碑和烈士墓冢,北侧为空场。纪念碑碑青石质,方首,额雕云纹。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牌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碑阳额题:永垂不朽,碑文为:革命烈士之墓。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碑阴无额,碑文为:一九四八年农历四月十六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第三纵队,在上、下店战斗中英勇杀敌,四十六名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了怀念革命烈士,流村人民公社党委和管委会决定修建此烈士陵园。昌平县流村人民公社,一九八一年五月。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大汤山烈士陵园

       大汤山烈士陵园位于大汤山北侧。该陵园建于1975年春天,将零散埋葬的二十一名革命烈士的遗骨集中安葬,统一管理。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2005)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2012)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

       昌宛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狼儿峪村内。
       昌(平)宛(平)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平郊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领导平西地区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因为时局紧张,这种组织变化很大,经常迁址、合并和撤销。位于妙峰山脚下的狼儿峪村是深山老区,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作为昌宛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当地人民为平西地区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当时,中共昌宛县委、县政府干部深入西山地区,驻扎在狼儿峪村的一座四合院内,发动群众,建立武装,组织游击队和党群组织,领导昌宛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2013年,以“昌宛县革命历史展览”为主题的村史博物馆,开始在流村镇狼儿峪村筹建,并于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 现存昌宛县政府旧址、聂荣臻指挥部旧址、县委旧址、组织部旧址、宣传部旧址、武装部旧址等。

县委旧址: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县政府旧址: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聂荣臻指挥部: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武装部旧址: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顺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

       昌顺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桃林村518号。
       1947年12月12日,平北地委决定,昌平、顺义两县合并为昌顺县联合县,办公地点设在桃林村。1948年12月13日,昌顺县委政府迁往昌平县城。1949年4月16日,昌顺县委撤销。
       昌顺县委政府旧址房屋建设时间约在1930年,占地面积228.18平方米,北房3间,东、西厢房各3间,房屋主体结构为木架,门窗采用雕花工艺,四周围墙采用青砖。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昌平区文保碑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昌平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