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2020-11-21 09:22:49)
标签:

霞标蹬

香山(静宜园)二十八

玉乳泉

绚秋林

雨香馆

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霞标蹬

       霞标蹬位于南山“九曲十八盘”盘道间路旁,始建于清乾隆(公元1745年),是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为三楹歇山建筑形式,虽然也是四面通透,但它严格来讲应该算作是敞厅。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遗址。霞标蹬以观赏朝霞初升为佳,又处在“累石为蹬”之处,因此而得名。霞标蹬的修复为登山的游客提供了一处休憩赏景的好去处。
       霞标蹬敞亭外檐悬粉油蓝字“霞标磴”匾额。亭内原有有樟木包镶床,古铜烧万寿石熏香鼎、黄铜出戟方花觚等陈设。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玉乳泉

       玉乳泉勤政殿西南的玉乳路上(过勤政殿左行,见路口右行,经香山饭店、小白楼,继续前行二百余米。)。玉乳泉建于清代,原有三个石潭,山泉流入潭中,不溢不竭。因泉水如“玉液流甘”,故名玉乳泉。泉旁原有玉乳泉殿、致佳亭等建筑。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殿基及“仙掌”“罗汉影”“一拳石”“玉乳泉诗”等石刻。
       1860年静宜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玉乳泉也未能幸免,仅存殿基遗址和部分石刻,但泉水依旧。民国初年达官贵人四处兴建别墅,纷纷凿地引泉,导致此泉断流,仅余泉洞、石潭。
       2011年恢复景观,引水凿池,“玉乳泉”盛景重现。现人工泉之下建有一轩亭,亭前有池,引泉水而入其中,顺坡而下,共有三池,由暗涵相接,涓涓细流,泉鸣水淌。玉乳泉轩亭下行,一方亭翼然,名“致佳”。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由勤政殿而来,先经过致佳亭。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继续西行到达玉乳泉前池塘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玉乳泉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绚秋林

       绚秋林在香山公园“玉乳泉”西南侧,原建筑为重檐方亭,平面呈十字。1860年毁于八国联军之手,四面出轩的单檐十字歇山式方亭于2015年修复。
       这里树木种类繁多,深秋季节丹黄朱翠,颜色各异,朝阳初照及夕阳返映之下,景色分外绮丽。乾隆皇帝以香山秋色“幻色玄彩、丹黄珠翠”的美丽景色点景于此。亭西侧巨石林立,有乾隆镌题的“叠翠”、“萝屏”、“翠云堆”、“留青”等石刻。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雨香馆

       雨香馆位于玉乳泉西南。此处晴雨朝暮各具特色,惟雨景最奇。因雨来之时,苔草芳馨郁烈,沁人心脾,故名。原景区由雨香馆宫门、翠微山房、洒兰书屋、林天石海、揽秀亭等建筑组成。雨香馆背靠“剑山”,回廊环绕,芳菲盈园,幽深清凉。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被改建为私人别墅。现仅存遗址和石壁上乾隆御笔“削玉”二字。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雨香馆院门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院前池塘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院内迎面巨石刻字:雨香馆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房舍位于高台之上,两侧有廊道。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南侧廊道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北侧廊道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一层畅厅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畅厅后高台建有五间殿房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左右两侧有去往高台的廊道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高台上的殿房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殿房后身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殿房西南角山坡上的一组建筑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从“林天石海”通过廊道去往一个“揽秀”小亭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小亭建在一个三孔石桥之上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庭院南侧有坡道可从院门直接通往“揽秀”小亭
   
717、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17-20)
庭院西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