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细瓦厂11号院
前细瓦厂11号院据说最早为故宫里的财政大臣,号称为“算盘高”居住,后来袁世凯的姨太太、小姐居住,而且梁启超也在此小住过。
此院院中套院,且风格不一,像一个旧时的机关大院,二道门上构件完整,层次丰富。花饰的门簪一共四个,雕有四季花卉。进得门来有一排正房,院子西侧有一小拱门。走廊右侧是一个院落。走廊左侧是一座二屋小楼,与前院紧紧相邻。这个小洋楼既丰富了中式古院的结构,又显示出了此地旧时的主人非一般人家。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2945190000148前细瓦厂11号院民国西长安街

西城区文保牌
宽大的广亮门楼建在高石阶上,两边各一长方形上马石。

垂花门内侧
前公用胡同15号四合院
前公用胡同15号四合院现今是西城区少年宫使用的一处独具特色的三进三路四合院。前公用胡同15号院早在明代就已建成,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余平方米。这座四合院原本是皇家的公用库,到了清代,这里仍是内务府管辖,清末内务府大臣崇厚将这座院子改为官宅。辛亥革命之后,奉系军阀傅双英将其作为宅邸。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2923180000060前公用胡同15号四合院清新街口

北京市文保牌
这座四合院前后三进,除了中路的三进院落之外,东西两侧也各有跨院。宅院的几位主人对宅院的建筑及其格局作过一些改造,中路正房两侧加开的圆形花窗就是主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的。目前这座四合院东路的两进院落保存基本完好,垂花门、抄手游廊及数间后罩房仍然保留。四合院中路和西路的前部为花园,中路园中有一堆石花坛。
院落示意图
从中路的堆石花坛向北便是这座宅院的主体建筑——
一座前出抱厦的五开间花厅,以前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花厅的建造别具匠心,抱厦采用卷棚廊,大气而不笨重,与前面的花园融为一体,建筑四面开窗,两侧是精美的圆形花窗,原来的前廊在民国时被推出,廊檐下两侧的“松竹梅”砖被“请”进屋内,砖雕的雕刻工艺精细,意境传神,保存较好。花厅抱厦两旁堆有假山石,两侧建有造型别致的月亮门。
院落外大门,距北面宅院大门约30米。
进入花厅东侧的月亮门便可来到后院。后院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四合院,较有特色的是它的西厢房与西院的东厢房相连,并且采用勾连搭式屋顶。从小院西行可进入整座宅院的西侧院落。西侧院落是一个前后三进的相对独立的四合院,上文介绍过的五开间花厅西侧的月亮门便是西侧院落的出入口。西侧的第一进院有五间倒座房与垂花门相对,“一殿一卷”式的垂花门外观尚好,只是卷棚略有残缺。垂花门两侧的看面墙上,嵌有什锦灯窗,一看就知道做过得体的修缮,只可惜垂花门的抱鼓石已经破损。进入垂花门是第二进院,院落面积、正房、左右耳房及东西厢房的开间均与东院相同,原有抄手游廊环绕全院,只是现在正房的“前脸”被推出,游廊无存。正房的后部有后罩房数间,是西侧的第三进院。
原宅院大门
雕刻精美的上、下马石
富国街3号四合院
富国街3号四合院为祖大寿故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这座四合院是清代官宦宅邸的典型布局,中轴线上排列有府门、过厅、正厅、后寝祠等主要建筑,附属建筑分列两侧。前院北房(正厅)5间,东、西各有耳房1间,垂花门和后院相连,后院北房(后寝)5间,东西两侧各有耳房2间,东西配房各3间。西跨院有北房7间,南房3间。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2923180000061富国街3号四合院清新街口街道

北京市文保牌

北京市说明牌
雍正八年(1730年),八旗官学、正黄旗官学在此开设,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1912年,更名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1913年至1918年,著名作家老舍在此就读。1950年,学校改为北京市第三中学。1995年,在老舍夫人胡絜青的支持下,学校将老舍曾经上课的教室改成老舍陈列室,展出老舍的珍贵照片和文集。富国街3号四合院建筑现保存完好,北京三中在学校扩建时,将新教学楼建在祖大寿祠的西侧,即原来的西跨园和花园处。

门前说明牌
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将,后降清。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后随清军入关,1656年(顺治十三年)病故于北京。

从赵登禹路东侧看宅院


院门坐北朝南
西四北三条11号四合院
西四北三条11号四合院为四进四合院格局。坐北朝南,西边是住宅,东边是花园。四合院东南角有广亮大门1座,墀头上有刻花卉和吉祥图案的砖雕。门内西有倒座房6间,东有1间。正对倒座房中间的1间为一殿一卷式垂花门,垂花门内为内宅,有北房3间,室内保留有雕花,两侧各有耳房2间,东西厢房3间,各房间均以抄手游廊相接,廊间雀替雕饰“松竹梅”图案。后院有北房3间附耳房2间,东西厢房3间。院落最后是后罩房14间,东院是花园,有北房5间,西房6间,均覆合瓦并有抄手游廊相连。花园的东墙前建有假山,上有四檩卷棚爬山游廊,廊与绣楼及八角攒尖亭相连。原亭前有大片假山,后只保留一小部分。整个院落的西南角原有角门1间,已砌墙封堵,有抱鼓石一对半露于墙外。1987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11号院范围内。此宅除后罩房为教育局老干部活动站使用外,其余为西城区西四北幼儿园使用。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2925190000057西四北三条11号四合院民国新街口

北京市文保牌

北京市说明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