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2019-10-17 08:16:11)
标签:

戒台寺

抱塔松

九龙松

千佛阁

戒台寺塔院

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国家级文保牌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北京市文保牌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北京市说明牌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据戒台寺内现存碑记及参阅有关文献得知,寺前身为创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慧聚寺”,是当时以戒行见称的智周禅师隐迹之地。辽代道宗清宁年间,一位名震中外被誉为“钟普贤之灵,孕凡夫之体”的高僧法均和尚来隐此山。法均于辽咸雍五年(1069年)冬奉诏佐绿金台松务,他于寺左创建了一座菩萨戒坛,广度四众,日度数千年,当时不仅辽国管辖下的民众来此,南方宋土之人来此受戒的也很多。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北京市市级风景区标志
 
       元代此寺高僧是月泉长老。有碑记《大都马鞍山慧聚寺月泉新公长老塔并序》,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立,文中对月泉重新修葺该寺的情况有这样记载“因兹云山改色,钟鼓楼新音,内外雍容,遐迩善末,三五载增修产业,开拓山林,破垣颓屋,无非济楚”。元末,寺内殿堂及戒坛毁于兵燹。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示意图
 
       明代宣德年间,司礼太监阮简等以皇帝所赐金币“僦工购材,做正殿奉三世佛,左右列十六大阿罗汉,外做四天王殿,左做迦蓝殿,右做祖师殿,东西有庑,外庑做演论之堂,居僧之斋、庖、库廪,糜不具备,外建三门,环以垣。”这次重修工程,是由知幻大师亲自主掌的,始自宣德九年(1434年),完成于正统五年(1440年),竣工后由司礼太监王振奏请更名,英宗皇帝赐额“万寿禅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示意图
 
       清代此寺著名高僧是紫哲公,从康熙年起住此寺四十余年。从文献记载上末见清代对此寺有重大修葺记录,仅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恭亲王出资将罗汉堂、千佛阁及北宫(牡丹院)略事修葺。另外,从碑记中可知有许多民间组织起来的“会”,如“地藏会”、“大悲随心经会”、“广益米会”、“五显财神圣会”等等,纷纷在寺内空地建一些小殿,如财神殿、娘娘殿、老爷殿、地藏殿等,使得这座佛寺中出现一些非佛教之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门票
 
       1949年以后戒台寺停止了佛事活动,由北京市园林局经营管理,并开辟为公园。1966年以后,因修理天坛斋宫需用木料,拆除了千佛阁,寺内佛像大部分也于文革期间被毁。80年代以来,该寺经过大修再次开放,并由北京雕塑工厂重新塑了若干佛像。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俯瞰戒台寺
 
       戒台寺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寺院建筑格局独特,主要寺院殿堂坐西朝东,建筑样式基本是辽代风格。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临近戒台寺首先可见高高的红色基墙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台寺坐西朝东而略有些偏北,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将其中轴线直指35公里以外的北京城,可谓匠心独具。戒台寺有两组建筑群,其实有南北两条中轴线,南中轴线上自西向东依次分布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和观音殿,多为明清时期扩建;而北中轴线上是戒台寺的特色所在,包括明王殿、戒坛殿、大悲殿及罗汉堂,是唐、辽金建筑的主要分布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台寺很特别的是其山门殿处于一座四合院之中,原来从明代开始,北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四合院式的建筑格局。四合院式建筑以先天八卦而设计,西北为艮卦,艮为山;东南为兑卦,兑为泽;因而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取“山泽通气”之意,并称之为“吉门”或“财门”。东北方向为震卦,是次好方向,必要时也可以开门。对此,戒台寺的山门根据当时的习俗,建起了外院,并在南北两侧外院墙上按照兑卦和震卦的位置分别各开了一座门,即南配门和北配门,并在北配门外又开辟了大钟院,而南配门因有吉位财门,故成为了出入寺院的主要通道,从此形成了山门殿需由左侧南配门进入的格局,戒台寺也就没有了正门。

南配门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南配门现为参观戒台寺的入口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南北配门及山门殿所形成的四合院
    
辽槐
  
       院内一棵粗壮的千年国槐格外显眼。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北配门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山门殿北侧的北配门
 
山门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山门殿左侧的石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山门殿内供奉的是“哼哈”二将,高约三米。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钟楼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钟楼东侧石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钟楼西侧石碑
  
鼓楼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鼓楼东侧石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鼓楼西侧石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从山门殿进入到天王殿所在的第二进院,
高大的凤松和龙松在甬道两侧南北分立。
  
龙松、凤松
   
       龙凤松是两棵古松的合称,南侧的凤松树干略向东倾而高挑的树尖却扭向北面,极似扭头回顾、凤尾下垂的凤凰,有种女性特有的清幽之美;北侧的龙松却另具形态,盘曲虬结,如同翘首南顾的苍龙,具有一种男性的阳刚之气。两松相距数丈,但树顶的主枝几乎相连,如同龙凤交颈。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天王殿左侧龙松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天王殿右侧凤松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院内南侧雕龙石柱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院内北侧雕龙石柱
   
天王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天王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天王殿南侧石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天王殿北侧石碑一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天王殿北侧石碑二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天王殿后身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大雄宝殿
 
       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大雄宝殿南侧石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大雄宝殿北侧石碑
  
凤尾松

       大雄宝殿前的凤尾松是一棵非常形象的松树,整棵树的西侧枝条全部下垂,就像凤凰长长的尾巴,抬头看树顶有一小段干枝很像凤凰的嘴,嘴上的圆切面像眼睛,再加上西侧枝条就像一只展翅的凤凰。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大雄宝殿配殿珈蓝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大雄宝殿配殿祖师殿
 
千佛阁
  
       大雄宝殿之后原有一座高20余米,三层檐,略呈方形的高阁,阁内分上下二层,有旋梯相通,上层有五个阁龛,每个阁龛内又分为二十八个小龛,每个龛内各供三尊高约三寸的小佛像。下层也分龛供佛,全阁共有大小佛像逾千尊,因此被叫做千佛阁。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大雄宝殿后的高台上是千佛阁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2017年在六百多平方米的高台基遗址复建千佛阁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千佛阁北侧石碑
《北京戒台寺石刻》:“(清)恭亲王重修万寿禅寺戒坛碑    碑制简介
该碑坐落在千佛阁遗址前北侧,汉白玉石质,龙首云托。方趺,前龙后凤。碑额阳内容:重修万寿寺戒台记。篆书阴刻,字径:12*8(厘米)。碑阴额无字。碑阳内容:记事,347字。碑尺寸:高*宽*厚308*96*30(厘米)。碑首:宽96厘米,碑额浮雕宽凸5厘米厚凸5厘米。方趺:高*宽*厚82*13*52(厘米)。(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建。
       特点: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碑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尺寸略差、碑趺有所区别。主碑前、后各12赑屃;龙首为二龙戏珠,共4龙;碑趺前2龙、侧各1龙;后面为单凤图案,可能怕慈禧太后治罪于他从而摆出处处不忘太后恩德的样子。主碑两侧各雕1浮雕龙;共浮雕34条龙。碑图案均为浮雕。碑文14行,满行31字,共计347字,主碑文字径4*4(厘米)。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千佛阁南侧石碑

       《北京戒台寺石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戒坛寺碑  碑制简介
该碑坐落在千佛阁遗址前南侧,汉白玉石质,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建。龙首云托,方趺,前、左、右均为浮雕龙,后浮雕麒麟。碑额题刻:戒台寺记。篆书阴刻,字径:120*10(厘米)。碑阴额无字。碑尺寸:高*宽*厚304*95*30(厘米)。碑首:宽95厘米,碑额浮雕宽、厚凸5厘米。方趺:高*宽*厚82*130*53(厘米)。
       特点:碑坐西朝东与恭亲王碑并排于千佛阁遗址台阶两侧,形制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碑趺有所区别。主碑前、后各12行龙;龙首为二龙戏珠,共4龙,两侧各1浮雕龙;共浮雕34条龙。碑趺前2龙、侧各1龙;后面为御马、麒麟浮雕。碑文字径:2.5*2.5(厘米)。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远眺千佛阁
  
       千佛阁两侧为南北两座行宫,即南宫院和北宫院(牡丹院)。南宫院曾是清康熙、乾隆二帝来寺期间居住的地方,北宫院是王公们住的地方。
 
牡丹院
  
       牡丹院原为清行宫建置的寺中园,是一个两进的四合院,院内幽雅清静,院内除红、白、粉等色的牡丹外,还有罕见的黑色、绿色牡丹,传说绿牡丹是恭亲王亲自栽种的。可惜这些百年以上的稀有品种,在文革中因“颜色反动”而被连根拔除了。院内还有三棵逾百年的丁香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牡丹院的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它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与江南园林艺术巧妙融合。寺内的戒坛,其规模是在辽咸雍年间形成的,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牡丹院第二进院是慧聚堂,慧聚堂是清恭亲王奕訢在清光绪十年(1884)被慈禧罢官后修建的“养疾避难”之所。清恭亲王奕欣曾在这里隐居10年。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南宫院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从千佛阁后的石梯登临而上去往另一层高台上的观音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在观音殿前台基的边缘围护有一道青石栏,在石栏柱头上从北向南排列有十七头大石狮子和八头幼狮。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这组石狮子雕刻细致,线条清晰,刀法流畅,舒缓有致,甚至比卢沟桥的狮子更显清秀细腻,与颐和园十七孔桥的石狮子类似,是戒台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精品。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狮子中有绣球嬉戏,有给幼狮喂乳,有掌托幼狮等各种造型。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观音殿
 
       观音殿面阔三间,正中一间供观世音菩萨像,左右两间为恭亲王奕訢的书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九仙殿
  
       观音殿后的高台上是九仙殿。殿内供奉着:济世仙、体道仙、道神仙、显圣仙、应天仙、广福仙、宏仁仙、厚福仙、定慧仙等“九仙”。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真武殿
  
       从九仙殿向北下行可达真武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真武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金碑
 
       真武殿前有一走传戒大师遗行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从真武殿下行至千佛阁,千佛阁前是一条南北向百余米长的通道,通道周边有许多的古树、经幢、石碑。通道尽头是财神殿,通道碑侧是戒坛。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北京有句俗话“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戒台寺的奇松远近驰名,除了天王殿前的九龙松和龙凤松,还有这条通道上的植于辽代的卧龙松,自在松、抱塔松、活动松等。
 
活动松
  
       活动松位于通道最西侧(方丈院门前),此松树呈伞形,枝杈牵连交错,典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现在的这株活动松已不是乾隆皇帝看到的那一棵,而是清光绪年间(1875—1908)补栽的。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清乾隆皇帝游戒台寺时,专为这株活动松题过三首诗记趣,其中有诗句“摇动旁枝老干随”,现皆刻在此树西南侧的一块圆顶石碑上。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活动松西侧围墙上镶嵌有三块刻石,现已字迹不清。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自在松
  
       自在松位于千佛阁前通道的下方(大雄宝殿后高台阶的南侧)。老干舒缓自如,郁郁葱葱,虽然一年四季饮露餐霞,经磨历劫,但却依然舒缓有致,仪态大方,逍遥安然,平淡之中更显得雅韵出姿,故得名。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卧龙松
  
       卧龙松与自在松相距几米,干长10米多,蜿蜒横生,宛如翔云归来的苍龙,爬过石栏,翘首横卧在石碑之上,碑上有清恭亲王奕訢亲手所书的“卧龙松”三字,与之相对的自在松枝叶舒展,仪态大方,颇有“逍遥自在”的风度。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清恭亲王奕訢亲手所书的“卧龙松”
 
菊花松
    
       卧龙松北侧的菊花松位于这条通道的下方,紧邻高台。这棵树的东侧树枝繁茂,一根根修长的侧枝全部下垂,但下垂树枝尖部又微微翘起,就像龙爪菊的花瓣,整棵树看起来就像一棵硕大的秋菊,盛开着上百朵美丽的鲜花,故而得名。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狮虎象柏
 
       此树已有千年历史,树干近一米的位置有个大树疤,远看是虎头,近看是大象。树疤的右下角形似狮子头,整个树疤看似像一头完整的雄狮。传说是三种动物修行千年才得以上树,今日才得此奇观。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九龙松
   
       九龙松在戒坛院山门的南侧,植于辽代,是华北地区树龄最老的一株白皮松,树高18米多,直径2米有余。此松一干分九枝,直指蓝天,宛如九条破空而去的银龙,故而得名。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抱塔松
    
       抱塔松又称抱浮图,在戒坛院山门前的北侧,长达5米的主干像巨龙一样爬过山门前的矮墙,两条枝杈扭转着盘绕在台基下方法均大师墓塔的两侧,恰似巨龙伸出前爪护卫古塔,人们称之为抱塔松。虽然现在仅存右侧的抱塔主枝,但仍有“抱塔龙松”的风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沿途立有六块石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一

       《北京戒台寺石刻》:“(清)右安门如意老会碑   碑制简介 ,该碑坐落在牡丹院东墙外,青石石质,碑阳: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碑阴: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云纹、圆首、方趺。尺寸:高*宽*厚165*60*145 (厘米)额阳题刻:万古流芳。字体:楷书阴刻,字径:8*8 (厘米)。额阴题刻:永垂不朽。字体:楷书阴刻,字径:8*8 (厘米)。碑阳、碑阴内容均为记载如意老会捐款修寺事。
       特点:同一通碑阴、阳两面记述右安门如意圣会,两次到戒台寺进香的人名。碑文“年例八月”,说明该会每年到戒台寺进香,从不间断。
       主要内容:记述了京都顺天府宛平县右安门内外如意圣会,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和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两次到潭、戒二寺烧香供佛的人员。乾隆四十六年175人,嘉庆三年166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二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三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四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五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六   (清)重修罗汉殿佛像碑

       碑制简介  该碑坐落在财神殿前,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建。青石石质。形制为云纹,圆首,方趺。碑额阳内容:因果不昧,字体:楷书阴刻。碑额阴无字。碑尺寸:高*宽*厚 113*58*13(厘米)。碑首:高24厘米(注:碑额宽凸1厘米,厚凸2厘米)碑趺:高*宽*厚49*78*29(厘米)。
       特点:碑身与碑首整体不协调,碑身长,碑首比较短,估计是石料原材形状即此,量材用石。该碑记述了道光年间北京城文艺、戏曲、曲艺、钱庄等老字号几十家团体,又有陈金彩捐资。
       主要内容:清代各种民间组织在戒台寺比较活跃,对戒台寺的修建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该碑记载了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修罗汉殿金装尊者26家店铺、堂馆,19个人捐资的情况,其中主要是文艺界、文化界、梨园行的知名组织和人士。
    
       通道北侧立有两座经幢。石经幢立于元代康元年(1075年),是为了纪念辽代名僧,戒台寺创建者---法均大师而立。为八面石柱体,上刻尊胜托尼经咒,是北京地区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古老的石经幢。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经幢(南侧)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经幢(北侧)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月泉新公长老墓塔
 
       经幢式墓塔,立于元代至正28年(1369年),为八面石柱体,上面记述了元代至正28年戒台寺住持月泉新公长老的生平。经幢上部雕有8幅伎乐图,乐伎手里分别拿着笛、琴、排箫等乐器,载歌载舞,生动形象,表明了古代戒台寺与难得的海外交往甚广,是难得的石幢艺术珍品。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财神殿
 
       通道尽头是财神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通道西侧为戒坛院建筑群,戒坛院是一长方形的院落,前有山门,两厢为三十六间配殿和五百罗汉堂,中心建筑为戒坛大殿。
  
明王殿
 
       戒坛山门殿为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明代称“优波离殿”,因其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故而得名。清代改称“明王殿”,供弥勒佛和四大天王。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木质大佛龛
 
       殿内现供有原千佛阁的木质大佛龛,这尊木雕佛龛为明代遗物,雕工异常精湛细腻,高4米,长3.7米,宽1.55米,下方为木制须弥座,龛内上方有三个玲珑的雕龙藻井,周围饰满了各式龙纹与花饰,整个佛龛共雕了146条大小不一的龙,堪称艺术精品。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明王殿后身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从明王殿南北两侧门可进入戒坛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北侧门墙壁上镶嵌石刻“戒坛建五百罗汉尊者碑记”。
       《门头沟文物志》:“五百罗汉碑  碑高1.25米,宽0.66米。赐进士出身内廷供奉都察院左都御史吉林观保书,赐进士出身山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前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大兴朱珪撰文。乾隆三十八年(1773)六月立。楷书36行,满行20字。碑保存较好。主要记述戒台寺建五百罗汉尊者像,六年后告成。此碑嵌在戒台寺明王殿北侧墙上。”
  
罗汉堂
 
       戒台殿后面的大悲殿及左右庑的罗汉堂中原有清乾隆年间所塑的五百罗汉像,可惜均未能保存下来。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坛院北侧的五百罗汉堂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坛院南侧的五百罗汉堂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坛殿
   
        戒台院中心是戒坛大殿,也称作选佛场,是明正统六年(1441)在辽代戒坛旧址上重建的,保持着明代建筑形式和风格。此殿面积676平方米,高20多米,造型独特,为重檐盝(lu)顶与四角攒尖顶相结合的木构建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坛大殿正中有青石砌成的“品”字形高台,此戒坛为明代所建,高3.25米,分三层,每层都有须弥座,三层合为一须弥山。在每层须弥座束腰处都雕刻有小佛龛,其中上层每面七个,共计二十八个;中层三十六个;下层则正面十三个,其余三面各有十二个,共计四十九个。而且佛龛的体量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每个佛龛内都有一个披盔戴甲,手持法器,面目狰狞的“戒神”,共计113个。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坛最上方平台面积32平方米,是授戒的场所。高处是一尊高3.35米的释迦牟尼漆金塑像,像前有十把硬木椅和一个紫檀木的雕龙供桌,体现了授戒仪式的“三师(传戒师)七证(证人僧)”的座位排列次序。戒坛建筑面积共有127平方米,为三大戒坛之首。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释迦牟尼塑像前方匾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释迦牟尼塑像正对的内匾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殿内的屋顶正中的“斗八藻井”十分精彩,是明正统年间(1436—1449)的木构佳作,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一圆形的穹窿式建筑,正中是一条倒挂的木雕团龙,张口鼓须,盘旋向下,周围有八条升龙与之彼此呼应,形成了“九龙护顶”的绝妙构局。下部是一方形的井口,其四周雕有许多的小天阁,天阁上雕有众多的小佛龛,内有精工细雕的饰金木质佛像。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坛左前方悬有一口明景泰年间铸造的大钟,右前方立有一面大鼓,左钟右鼓是传戒时的乐器。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台殿后身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台殿四面坡的殿顶正中有一方平台,平台四周和正中各有一金色的小顶,远看如同五座小塔并耸,玲珑剔透,殿顶有5米高的鎏金铜铸宝顶,上下檐有“风铃”环绕,上层是圆风铃,下层是方风铃,暗寓天地之形,且每个风铃上都铸有“阿弥陀佛”四个字。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坛殿北侧石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坛殿南侧石碑
 
铜制焚炉
 
       戒坛殿前有一座高大的青铜焚炉,高3米,重5000斤,坐落在汉白玉雕的须弥座上。该铜焚炉十分精美,顶部为重檐歇山式殿顶造型,下部有镂空的门窗,炉身下部为双耳四足长方开鼎炉。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整座焚炉“色澄碧如古旃檀”,花纹柔和,古朴凝重。铜焚炉铸造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诚心铸造”并捐给戒台寺的。这座焚炉曾在文革中被卖给了废品公司,后被市文物局收存,1982年才重归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正面铸有“阿弥陀佛”,两侧铭文“香蒸宝顶供佛天,一切众生成正觉”。
  
大悲殿
  
       戒台殿后为大悲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南厢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北厢房
 
       大悲殿台阶前左右立有七块石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一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二
       《北京戒台寺石刻》:“(清)前三门大悲随心圣会碑   碑制简介   该碑坐落在戒台殿后南侧,(清)嘉庆五年建。青石石质。形制为云 纹,浮雕二龙戏珠首,方趺。碑额阳内容:大悲随心圣会,楷书阴刻,字径约8*8 (厘米)。碑额阴内容:万古流芳,楷书阴刻,字径约8*8 (厘米)。
       主要内容:记述清代嘉庆年间,前三门内外众善发起大悲随心圣会及所有会员姓名。”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三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四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五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六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石碑七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坛下层平地有塔院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辽代法均和尚墓塔
 
       辽代法均和尚(即普贤大师)墓塔初建于辽大康元年(1075),但年久失修有所损坏。明正统十三年(1448)当时的戒台寺住持知幻和尚重建,塔为七层密檐砖塔,塔刹是一朵莲花,塔身下部也采用了莲花的托座,塔上有塔铭:“大辽故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普贤大师之灵塔,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中秋日筑坛知幻道孚重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铭文:大辽故崇禄大夫守司空传菩萨戒坛主普贤大师之灵塔大明正统十三年中秋日筑坛知幻道孚重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塔前墓碑
 
辽代法均和尚衣钵塔
  
       墓塔的南面还有一座建于同一时期用于埋藏法均和尚袈裟、食钵等物件的“衣钵塔”。该塔建于辽大康元年(1075年),高约12米,为八角五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其塔座为砖砌八角形须弥座,座上方有三层莲花承托塔身。塔身八面分设四门四窗,塔身转角处有砖雕五级密檐小塔。塔身上方为五层密檐。塔刹由莲花和宝珠组成。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银杏树
 
       辽塔附近是一棵帝王树——银杏树。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地藏院
 
       地藏院坐北朝南,是寺内唯一独立院落,正殿三间,为地藏殿,殿内供奉地藏菩萨。东西配殿各三间,分别是日光殿和月光殿。寮房各两间,后院也有寮房数间。院内有莲花松一株,树龄600年。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正殿地藏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南配殿日光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北配殿月光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莲花松
  
       地藏院中的莲花松树干粗壮笔直,壮观挺拔,树干上没有多余的杂枝,显得十分整齐规矩,整棵树冠浑圆完整,层次分明。宛如一朵盛开的巨大莲花。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大钟亭
  
       大钟亭位于地藏院北侧,原是地藏院的附属建筑。现今幽瞑钟已不存在。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从大钟亭下望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台寺南侧建筑从高向低主要有关公殿、上院、下院、大斋堂、方丈院等。
   
关公殿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上院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下院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下院东侧有一口古井
 
西静室

       静室是指寺院住房或隐士﹑居士修行之室。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大斋堂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方丈院
 
       方丈院是历代方丈修行和会客的地方。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位于高台上的方丈院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方丈院大门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二道院垂花门坐西朝东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东静室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戒台寺塔院
  
        戒台寺塔院也称南塔院,位于戒台寺东南侧的马鞍山麓,是戒台寺僧人的墓地。塔林以知幻大和尚的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为中心,原有五十座左右,后因年久失修,存十数座。当代修复了数十座。1996年12月,戒台寺(含塔林)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初,戒台寺塔林得到重修。虽然墓塔建造的比以前大不少,但是少了精美的砖雕图案,缺少了古老韵味。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鹅头禅师塔
   
       密檐塔为八角九层砖体实塔,须弥座,塔基上施三层莲瓣,下为砖雕斗拱及花卉图案,塔身各层全用砖仿木结构建造,砌出柱、额、斗拱、塔刹为莲花盘托宝珠。此塔为埋葬明代戒台寺第一代传戒坛主知幻和尚姓刘名道孚,又称鹅头禅师,于明景泰年间建造的墓塔。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鹅头禅师塔旧照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以下照片为塔林旧貌: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518、门头沟区的寺庙:戒台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