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2018-07-22 09:19:40)
标签:

醇亲王府南府

杂谈

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醇亲王府南府位于太平湖东里鲍家街43号宗帽胡同甲2号。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荣亲王府。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醇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北京市文保碑
   
       醇亲王府初建于咸丰年间,乃道光皇帝赐予醇亲王奕譞的府第,位于西便门东侧的太平湖畔(即今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人称“南府”,奕譞次子载湉出生地这里。而随载湉登基成为光绪皇帝,这里援旧例改为“潜龙邸”。嗣后,慈禧太后颁旨将什刹海后海畔的一座旧府第赐予亲妹夫奕譞,光绪二十年,奕譞偕全家人迁住于此,遂成为京城第二座醇亲王府——俗称“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西城区文保碑 

  
       历史上的醇亲王府南府坐北朝南,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和西部花园。东西两路各有六进院落。
        这里在顺治年间曾是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之孙喀尔楚浑贝勒的府邸。清乾隆年间改为乾隆第五子荣亲王永琪府第。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宣宗第七子奕譞为醇郡王,咸丰九年(1859年)分府出宫,将荣亲王府赐给奕譞。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醇亲王,此府称醇亲王府。因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此府又俗称七爷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王府模型示意图
  
       奕譞(1840年一1891年)是清末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他1861年参与“祺祥政变”,协助慈禧太后窃取了最高统治权力,深得慈禧信任,先后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1885年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时,为讨慈禧欢心,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他与慈禧还有另一层关系,他的福晋是慈禧的胞妹,因而被认为是娘家人,更为得宠。同治十年,即公元1871年8月14日,他的次子载湉出生在此府中。1875年同治帝病故,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即光绪皇帝。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2006年立重修醇亲王府南府记碑
    
       重修醇亲王府南府记碑文:
       醇亲王府南府原为荣亲王府。咸丰九年(1859)道光皇帝七子醇亲王奕譞在此设府。同治十三年(1875)醇亲王奕譞次子载湉嗣位,年号光绪。因光绪皇帝在府内槐荫斋出生,遂为潜龙邸。民国以来,多所院校在此兴学。历经百年风雨,楼堂荒于修葺而倾颓或因办学所需而改建。市区两级政府向以南府为重点文物,于公元二零零五年投巨资经专家考证,仿其旧制,精心营造,将府内东、西两路及中路后罩楼等建筑于二零零六年修葺一新,昔日王府得以重光。楼阁雕甍,竹影花香,古韵悠然。仰古人之遗风,俯今世之盛事。遂将此府辟为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暨金融街少年宫。汇聚群贤,培育良材,琴棋书画得以养性,科技新知用以布德。此乃开社区办学之先,誉为全国首创。人文之脉不断,先哲余韵相承,欣逢盛世意义非凡。故勒碑为记,以垂久远。
                                                                     北京市金融街街道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公元二零零六年十二月立

    
       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和西部花园。中路原来由南往北依次为府门、宫门(宫门两侧有至东西院的穿堂门)、银安殿、启门、神殿、遗念殿(后罩楼)。东西两路原来各有六进院落。现在东路院落保存较好。西路古建筑大都拆除。西侧花园原来引太平湖水入园,并建有亭、榭、船坞等建筑。现在不存。
    
       目前醇亲王府南府的前半部由中央音乐学院占用,后半部分由金融街社区占用(其中后半部的中间部分成为大杂院)。
        
       南府的前半部: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中央音乐学院的东门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进入东门就是王府的东跨院,眼前是东跨院的穿堂门。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东跨院的穿堂门西侧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过穿堂门后左侧是府门大殿后身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府门大殿对面是中路的宫门大殿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大殿后面露出的尖顶,是中路银安殿被拆除后建成的礼堂。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大殿前的石狮原在王府大门外,现放置在大殿前。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石狮采用上品汉白玉石材,雕刻细腻,气势非凡,石狮的特别之处是含珠卷耳,卷云眉间有二圆触角,四爪的指关节圆大。最下边的基座石,用浮雕的形式,每个面都是祥云层层,云中双龙飞舞,龙在高山之上云海之中,周围满雕卷叶纹,还有芙蓉花和枝叶穿插在中间。整体看石狮圆厚图案丰满。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宫门大殿西侧有一个门,里面是一个小院。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小院西侧有一个偏殿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中路院西侧也有一座穿堂门,两侧是游廊。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这是西穿堂门的西侧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沿着穿堂门南行可到府门大殿西侧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府门大殿坐北朝南,门前盖满小平房,处于关闭状态。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府门大殿前精致的八字影壁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从中央音乐学院东门出来,沿着王府东墙北行。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从此门进入可到王府中路的启门与神殿大院,该院落已成大杂院,目前正在整修。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启门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启门建筑细部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启门后身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启门正对神殿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神殿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看完启门神殿大院出来沿东墙再向北行可到王府的东北门,里面是王府的后半部分,目前由金融街街道使用。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后罩楼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西路第一进院落: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西路第二进院落: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正房曾为王府内的室内戏台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正房后身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2009年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根据老照片复建完成的戏台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社区每周在此举办文艺演出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清德宗光绪皇帝名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同治十年)出生于醇亲王府南府,在此地生活了近四年。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该院西屋就是光绪皇帝的出生地———槐荫斋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载淳逝世,奕譞的次子载湉嗣位,年号为光绪。由于载湉入继大统,醇亲王府成为“潜龙邸”,因此醇亲王奕譞按照规矩应当迁出。光绪十四年(1889年),醇亲王迁府至后海北岸,即今醇亲王府北府,老醇亲王府被称作南府。奕譞逝世后,醇亲王府南府的前半部改建为醇亲王祠,后半部仍作为“潜龙邸”。
    
西路最后一排房屋: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东路第一进院落: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第一进院落的随墙门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随墙门内侧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第一进院正房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第一进院正房后身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东跨院第二排正房(左)与第一排正房后身(右)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东跨院第二排正房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东跨院第三排正房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中间院落四周围墙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352、西城区的清王府:醇亲王府南府
从王府东北门出来,沿着围墙继续行走不远就是王府的北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