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017-08-18 11:17:35)
标签:

妙觉禅寺遗址

明照洞瑞云庵遗址

龙泉寺

仙人洞

三佛洞

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凤凰岭景区内有多座寺庙: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境内,“远郊的景,近郊的路,北京自然大空调!”是凤凰岭自然风景区的优势和特色。风景区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一体,山、寺、泉的特色。山,怪石林立,刀削斧劈,挺拔巍峨,对它大吼一声,回音四起;寺,坐于山怀,巨柏参天,银杏流金,清风徐徐,寺与树格;泉,满山布有,岩缝渗出,清澈晶莹,棕棕宛若琴声,含有多种利于人身健康的微量元素,喝它一口,绵甜提神。可观景点达四十余处,尤以龙泉寺、北魏石佛、黄普院、上方寺、妙峰寇、鲸鱼背著称。可谓惊险处叹为观止,幽深处心旷神怡,美妙处赞不绝口,迷人处流连忘返。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妙觉禅寺遗址

       妙觉禅寺遗址现存寺址房基,花岗岩石供桌一座,一株古银杏以及明代石碑两通,分别为明成化二年九月重九日“敕赐妙觉禅寺”螭首碑以及明正统四年九月初一日“敕赐妙觉禅寺”圆首碑。从残留的碑文证实,妙觉禅寺是因“坍塌旧基”从明照洞瑞云庵前迁移出来的,而非洞寺两庙。1941年秋,庙舍被日寇焚毁。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1170000235 妙觉禅寺遗址明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明照洞瑞云庵遗址
 
       瑞云庵明照洞即为传说中的金章宗八大水院——圣水院,又名黄普院、妙觉寺、瑞云庵。现存山门、石上塔和僧人面壁修身洞。据传该寺最早由金章宗完颜景创建,名曰:黄普院。明正统二年(1437年)赐额妙觉禅寺;弘治十四年(1501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俗称“皇姑院”。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31150000236 瑞云庵明照洞金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海淀区文保碑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瑞云庵坐北朝南,背依高山,傍临深谷。山门用大块花岗石砌筑,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山门匾额“明照洞瑞云庵”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庵后有明照洞,是借助天然石洞开凿而成。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山门右侧的一块天然巨石,名曰金刚石。石高约 15米,向旁倾斜,悬出深谷之上,壁陡峭不可攀。石上建有一座高约2.5米的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金刚石塔堪称此处奇观。此塔又称“千载寿塔”,是妙觉寺的第一代主持尹奉圆寂后的灵塔。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朝阳观音洞

       朝阳观音洞为一块巨石平卧搭成的天然洞穴,经人工简略地堵塞,砌成们、窗,内壁涂上白灰,外表似洞,里面同房舍一般。朝阳洞原来有过庙,何时损毁不详,至今庙址、石阶尚存。现已被淤土填埋的只有很低矮的净空了,巨石南侧坡上还有石墙等建筑遗迹。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4210000250 朝阳观音洞待定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龙泉寺
 
       龙泉寺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门前两株遒劲的翠柏有六百多年,寺内还有两棵粗壮挺拔的银杏树都已有近千年树龄。原址坐西朝东,明末寺院逐渐衰落,至清乾隆后期,昌平州府在原寺东侧,以金龙桥为中轴线,将寺院改建为坐北朝南,原寺称“西寺”,统称龙泉寺。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33180000220 龙泉寺清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民国时期,庙会兴盛,在桥南东院建万缘茶棚,施茶施粥,普结善缘。抗战时期,内忧外患,龙泉寺渐趋沉寂。到解放初,仅有庙舍几十间,至文革改为民居或他用。1995年,随着凤凰岭风景区的旅游开放,当地政府及诸善信开始逐渐恢复寺院原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现主体建筑为二进院落,山门殿、金龙桥、天王殿、后殿,另有东西跨院。寺东院内北部有继升和尚塔。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中院: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天王殿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后殿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寺内一座独孔古石桥现今还保存完好,这是当年第一代住持继升和尚募化修建的,人称金龙桥。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后殿的后面院内有“魏老爷塔”,为一座花岗岩覆钵式塔,塔座为正方形。传说魏老爷本名魏公阳河北廊坊人,后来到台头村前的凤凰岭住了下来,常采药为附近乡民看病,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在凤凰岭仙人洞圆寂升天。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龙泉寺东面百米有继升和尚塔,传说继升法师圆寂之日,众僧诵经49日,该塔发出的檀香味持续三年。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继升和尚塔是龙泉寺第一代主持继升长老法身塔,属密宗石塔。石塔建于清顺治年间,坐北朝南,由花岗岩石砌成覆钵式塔体。塔高六米,塔座平面成“亚”字形,宽一点九米,塔座上由雕刻莲瓣图案五层石制金刚箍承托塔身。塔刹以石雕成宝瓶及仰月。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西院:内有辽朝创建的龙泉寺残留的青石基座。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东院:位于崖边。内有见行堂、五观堂等仿古楼房。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龙泉寺是一座特色独具的寺庙,在北京的诸寺,乃至全国众多庙宇中,龙泉寺是唯一一座把农民作为神明供奉起来的寺院。在龙泉寺的东侧为魏老爷庙,供奉的是一位农民塑像,都称其为魏老爷。每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是这位农民的祭日,北京西北一带的老百姓每年都要在这一天来龙泉寺内祭奠并举行庙会,香火十分旺盛。龙泉寺的魏老爷是与金顶妙峰山的碧霞元君娘娘相提并论的两大具有北京民俗特色的特殊神祗,因此而兴起的两个庙会在北京也很有影响力。由于魏老爷的缘故,当地老百姓也将龙泉寺称作为老爷庙。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魏老爷,河北廊坊人,生卒年月不详。幼年曾于梦中拜谒道家祖师魏伯阳,为寻觅师父仙迹,一路艰辛万苦,行医治病,潜修密炼,到凤凰岭龙泉寺仙人洞内闭关修炼,后坐化于仙人洞。据史料及民间传说,魏老爷乃一介平民,非僧非道,在体悟人生真谛的道路上,正是他的朴实无华,忍辱精进,敦厚善良的优良品德,为后人所传颂。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龙泉寺正门东侧的万缘茶棚
 
 
 
 
仙人洞

 

       仙人洞又名魏老爷洞,传说古时魏公阳为百姓治病救人,造福乡里,度化众生,后在此洞圆寂坐化,其事迹为当地百姓所称道,尊称其为魏老爷,并在龙泉寺内设殿建塔供奉,洞内供奉魏公阳石像,凤凰岭也因此称为老爷山。每年阴历九月十七日,传说是魏老爷生日,当地百姓都争相到此洞拜谒,祈求家人平安。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三佛洞
 
       三佛洞为一座利用自然地势雕凿而成的半露天的洞穴,洞内正面有三座摩崖浮雕佛像。三佛洞又叫三身佛洞。按照《大乘义章》的说法,三佛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法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卢遮那佛”,就是佛本身,代表着绝对真理;左边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意为智慧广大,光明普照;右边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表示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随三界六道的不同状况和需要而变现之身,或为释迦牟尼之生身,或为变现混迹于世间的天、人、鬼等。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1210000240 凤凰岭三佛洞待定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玄元洞
 
       玄元洞又称“八仙洞”,是古人自身闭关修炼寻求自身解脱的场所。洞口面向东南,在一块卧扣的锅底状花岗岩上人工雕凿而成。进门正面镌刻3位仙人,均身高一尺半,盘膝危襟正坐,大耳垂肩,面带笑容,手势各不相同;左壁3位,两男一女;右壁2位,一男一女。男身双手垂直于下丹田,女身站姿双手合十,高低与坐像相同。洞内石刻造像的不同姿态反映了辽、金时期的养生气功文化。洞内有石槽,雨水沿石槽流入穴洞,形成“s”形再流出,可起到净化空气,隔绝雨水侵蚀的作用。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1150000241 凤凰岭玄元洞辽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桃园观

 

       桃源观,原名妙峰庵,是建国以来北京市海淀区第一所正式开放的道观,妙峰庵建于明代,后焚毁。桃源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7年),坐落于凤凰岭东北平缓的山谷砌坝上,掩映于山峦绿树丛中,称为“妙峰庵”。因地处偏辟,俗称“旮旯庵”。该观初建时有两座殿堂,第一座殿堂为“灵官殿”,中间供奉豁落元帅王灵官,两侧供奉关圣帝君和文昌帝君。第二座殿堂为正殿,名 “三清殿”,供奉元始、灵宝、道德天尊为三清。殿堂之间建有两配殿。大殿后有石碾、石磨和清泉等。

       清光绪年间(1875---1909),道教全真南无派二十代宗师刘明瑞住持改名曰“桃源观”。刘明瑞羽化后,弟子赵壁尘主持桃源观,创立千峰先天派,香火日盛。1937年,桃源观惨遭日寇焚毁。2003年,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北道教协会会长黄信阳居士主持重修桃源观,翌年十月修复完工。修复后的桃源观有三清殿、东客堂、西客堂、吕祖殿、桃源阁等建筑。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41210000228 旮旯庵遗址待定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海淀区文保碑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9年),道教全真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刘明瑞住持“妙峰庵”,遂改庵名为“桃源观”。刘明瑞羽化后,其弟子赵避尘继续住持桃源观,创立千峰先天派,香火日盛。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1937年,桃源观被日寇焚毁迨尽。1995年,聂各庄乡人民政府恢复凤凰岭风景区时,规划将桃源观交由道教复建与管理。2002年经海淀区人民政府批准复建,历时3年,建成灵官殿、三清殿、吕祖殿及居住用房等。后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道教协会会长黄信阳道长住持桃源观。2006年4月6日,这里正式成为道教活动场所。修复后的桃源观以它独特的道教养生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成为凤凰岭最有特色和魅力旅游景点之一。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北线停车场北面有桃园仙馆,为桃园观下院。自2006年动工复建,至2008年10月竣工。大殿供奉有财神赵公明元帅,文昌帝君及药王孙思邈神像。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桃园观下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桃园观下院下方新建一座福德正神庙,为越南人士捐资建造。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观音洞

 

       观音洞位于桃园观西侧,坐西朝东,借天然巨石凿刻而成。洞内供奉送子观音石像一尊,为周边村民求嗣参拜之所。当年香火很盛,传说极其灵验,原石像在。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1210000237 朝阳洞待定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修仙洞

 

       修仙洞位于桃园观东侧天梯上,此洞位于山坡之上,坡度78°,非常陡峭,有53级台阶通上,今以“天梯”名之。相传此洞为道教正阳祖师钟离权修炼之所,洞内供奉钟离权祖师像。盘坐洞内,洞外景观尽收眼底,怪柏蚯岩虬劲,山石翩翩拥来;闭目静心,顿觉心胸豁达明亮,脱尘离俗之感由然而生。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天梯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上方寺遗址
 
       上方寺遗址座落于山颠凹地中,海拔约65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辽金时期的古刹,曾以妙峰为名。上方寺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原有殿三重,分别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遗址中尚存古银杏一株,其东侧有明天顺八年《圆觉经》石碑一块。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931150000231 上方寺遗址辽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上方寺香道蓄水池


       山门东南一小山岗上,有上方寺香道蓄水池,是直接在山石上凿出的两孔蓄水池,一方一圆并排。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4210000229 凤凰岭上方寺香道蓄水池待定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水池所在山岗西立面上,有摩崖石刻,整体为线刻碑形,碑首圭形,身长方形,下有榫,碑身刻“上方院,应历十年十月十日”(公元960年),该题刻是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碑形摩崖石刻,证明上方寺在辽代已建。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大殿后现残存覆钵式花岗岩石塔一座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从残塔处向西上行约10分钟的高岗上,有一块汉白玉残碑,碑座尚存。方趺螭首,首题:重修上方寺碑记。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遗址山门东北侧坡上,有元代砖塔,俗称玲珑塔,为金末元初某禅师灵塔,约建于元中统年间(1260—1264)。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塔坐西朝东,为六角五层密榴式砖塔,塔高约九米。六角形须弥式塔座,须弥塔座各面分别砖雕斗拱和“卍”字花饰。其上方由三层砖砌仰莲承托塔身。塔身正面镶嵌汉白玉塔铭,已无存,其它各面为砖雕窗扉。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塔身各转角处均设有一座五层六角形密檐式砖雕小塔。塔刹为复瓣莲花形砖雕宝顶。此塔做工精巧,玲珑别致,故称玲珑塔。

 

风云洞

 

       据说千年以前,文殊菩萨的坐骑麒麟兽误闯太上老君的住处,偷吃了炼丹炉内的烈火丹。谁知麒麟兽道行不够,致使自己全身如火焚身。又怕菩萨责怪,便一头冲进金龙潭,保存性命。从此这个水潭的水常年高温,潭边寸草不生。观世音见此情形,点化麒麟兽,曰:"麒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麒麟兽得到点化,一日见洞中风云交和,便纵身跃入洞中,只见一片金光闪过,麒麟兽化为一条巨大金龙而去。水潭从此归于正常,"风云洞"亦由此得名。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下寺
 
       下寺即指“下方寺”,下方寺是有一座古老的庵院,处于“上方寺”所在山下边,因它与山上的“上方寺”遥遥相对,中间只隔几里路,所以人们就称它为“下方寺”。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修仙椅

       修仙椅,距玄元洞约数十米,西与仙人陀遥遥相对,古人巧用天然叠起的花岗岩石,在其上精雕细刻太师椅面,两旁有扶手,身后有靠背。四边凿有圆形穴孔,供其立柱搭棚使用,预防练功时日晒雨淋。修仙椅后面有块风化石,被称为“赑屃”,即龙生九子之第三子,貌似海龟,又叫霸下,善于负重,但是它驮的不是石碑,而是石佛。有民谣曰:“修仙椅上坐,苦乐随烟过,不问红尘事,更比仙人乐。”
       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目录:110108804210000242 凤凰岭修仙椅待定苏家坨镇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237、海淀区的寺庙(二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