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2015-02-09 07:29:34)
标签:

巩华城

军都故城

虎峪城

东燕州城

白羊城

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居庸关城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国家级文保碑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居庸关景区导游图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关沟72景之一:居庸叠翠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景区内毛泽东、邓小平题词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居庸关城全景


南关城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南关城全景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南关城前牌坊“迎恩坊”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南瓮城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城楼上全景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瓮城西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南关城西侧十字楼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南关城东侧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水关闸楼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北关城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远望北关城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关城方圆一平方公里内有十几处敌楼与平台。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从南关城北望牌坊、
云台、北关城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国计钫牌楼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云台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城内行署、粮仓及客栈商铺等建筑一应俱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叠翠书院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丰裕仓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户曹行署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粮仓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永丰仓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居庸关城内及附近共有七座寺庙:

 

关王庙

 

       关王庙位于关城内,坐南朝北,面阔三间。里面供奉关公戎装坐像和关平、周仓的立像以及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的戎装坐像。
       建造关王庙是为了激励当时励守边疆的士兵们,要像关羽一样“忠”、“仁”、“义”、“勇”。激发他们的勇气和凝聚力。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关王庙坐南朝北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表忠祠

 

       表忠祠是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为纪念明朝右副都御史罗通而建。罗通,字学古,江西吉水人,正统十四年(1449)奉命镇守居庸关。同年十月蒙古族瓦剌部三万余人攻围本关,甚急,罗通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据城固守,在罗通的指挥下打败瓦剌,保住居庸关,同时京师得以保全,随后晋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并得到皇帝的敕奖。弘治年间耆老潘昭明疏请立祠以表其忠。两侧为侍卫。南配殿正中泥塑张钦像。张钦明代顺天府通州人。北配殿泥塑座姿孙玺像。孙玺系隆庆卫指挥同知,后升为都指挥俭事,分守居庸关。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全景,该祠坐西朝东。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一进院落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主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北配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南配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石碑

 

 城隍庙

 

       居庸关都城隍庙是中国城隍庙中地位较高的城隍庙,建于公元1368至1398年(明洪武年间),1997年重新修缮完成,是目前居庸关长城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

       居庸关都城隍庙处“天下第一雄关”之上,“居庸叠翠”之间。在山峦重叠,溪水长流,植被繁茂,景色怡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中体现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教理念。

       居庸关都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大将军。徐达是安徽凤阳人。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加入郭子兴起义军,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城隍庙前戏台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庙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庙门正面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庙前石碑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山门殿两侧雕塑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一进院落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土地庙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山神庙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西侧阎王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东侧阎王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主殿:城隍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院落后面的寝殿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靠近居庸关北关门的半山腰,规模较大,有三座殿宇,分别供奉关公、关公的三世祖和关公的妻子。关帝庙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从东向西远眺关帝庙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拾阶而上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全景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庙门朝向南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匾额:关帝庙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进庙门后右侧是高台阶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台阶上是三座殿堂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石碑


真武庙

 

       真武庙所祀主神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时尊为“镇天真武灵应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元朝时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北方最高神。明代对真武信仰达到鼎盛。朱棣称帝后,特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将其所谓修炼之地──武当山赐名“大岳太和山”。相传,洪武初大将军徐达北征“屡有真武灵助之”,因而在关内修建此庙。修复的庙内有道教真武神八大元帅、六丁六甲神将、水火二将和青龙、白虎等神像。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俯视真武庙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全景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庙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一进院落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主殿:真武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西配殿:甲丁神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东配殿:甲丁神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石碑

 

吕祖庙

 

        吕祖庙位于城关东侧山腰,始建年代不详,为古代道教庙宇。庙内塑有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神像。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坐落半山腰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近景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马神庙

 

       居庸关地势险要,常年有驻军,战马近千匹。修建马神庙是为了祈求战马健康,更具战斗力。该庙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四合院,正殿3间,坐西面东,歇山起脊形式,黑琉璃瓦黄剪边。南北配殿各3间,硬山形式。殿内分别供奉着马王殷郊、马王房星、土羊二神等11尊神。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位于居庸关关城南侧,始建于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年)。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后又被毁坏。至1997年再次复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庙门坐西朝东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一进院落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主殿马神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北配殿:马祖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南配殿:马王殿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石碑



巩华城


  巩华城是行宫禁地、驻军要地和粮仓重地,1537年落成之初由勋臣镇守,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改为副总兵,以后又改为守备,巩华城的营兵满额时为3000人。经过历代的不断变化与扩充,巩华城最终发展成为了一座集谒陵、驻防、漕运、经贸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京畿重镇。1628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巩华城成为农民起义军的临时指挥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巩华城被洗劫一空。到1932年,巩华城行宫被民国政府拆除变卖。1939年夏,洪水又将巩华城大部分城墙冲毁。

  巩华城呈方形布局,每边长约一公里,总共占地一百公顷。城墙高近十米,共设垛口3602个,外敷青砖,内筑夯土,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城墙南北东西四段均开设城门,门前设有吊桥。四门中南曰:扶京门;北曰:展思门;东曰:镇辽门;西曰:威漠门。四座城门之名分别代表着“拱护神京”、“展陵怀思”、“镇闼东辽”、“威镇大漠”四种不同含义。扶京门正门之上嵌有汉白玉匾额,上书“巩华城”三字,据史料记载,巩华城的这5块匾额,都是用汉白玉制成,均为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严嵩手书。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北京市文保牌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市文物局制作的铭牌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北门(外侧,下同)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北门之瓮城北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北门之瓮城东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东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东门之瓮城南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南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南门上的匾额“巩华城”,字迹已模糊不清。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南门之瓮城东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南门之瓮城南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南门之瓮城西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西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巩华城西门之瓮城南门

 


 长峪城


  长峪城位于昌平区西部。东西南三面临山,南邻雕窝沟。因在长峪峡谷而得名。明代成村。地处长峪峡谷,称长峪口,明正德年间筑关城,称长峪城。明万历年间基璺增筑新城,后发展成村,村以城名。该城北依长城,南望镇边城,东邻臼羊城,战略位置十分险要,是明代京师北京防御的重要隘口。长峪城旧城与新城均有城墙,券门。旧城内有佛殿及娘娘庙,庙内有钟、鼓楼。新城内有关帝庙、菩萨庙各一座。现大部保存完好。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长峪城新城瓮城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去年修复后瓮城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瓮城全景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新城东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修复后的东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从西俯视新城东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长峪城旧城北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村庄中部的旧城城墙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旧城城墙的东北角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区文保牌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村口的“长峪城”标志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俯视长峪城村,远处可见蜿蜒长城。
 





 南口城


  南口城是居庸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口相对,起到巩固居庸关的作用。其位置选择在关沟两侧山脊逐渐消失的地段设城,盘查过往行人,阻止冲关之势。南口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前人有“北方有事,南口必先受兵”的精辟论断。南口城为不规则的长圆形,东西宽300米,南北长500米,跨东西两山,南北各开一个城门,整个城除南北城门和楼台用砖外,其它墙体均为虎皮墙,明、清两代又曾不断地加固、完善。南口城历经多次修缮,也多次被毁,大部分城墙已不存在。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南口城城门(南口村)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北京市文保牌

 



 白羊城


  白羊城是防御关隘之一,于明代中叶建城,也称白羊口。与长峪城、镇边城、居庸关等构成京师北部长城以内的整体防线。据《隆庆昌平州志》载:“白羊口在州治正西四十里,城乃正统年建……旧有巡检司,今废。实为昌平道之信地。”城跨南北两山,有东西城门楼两座。元景太年间建新城一座。现存白羊城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白羊城属白羊沟自然风景区,它的景观除白羊城外,还有烽火台和清庆僖王墓。但经五百余年的风化和人为破坏,大部分已变为遗址。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白羊城(白羊城村)

 



东燕州城


  东燕州城在昌平区上苑乡西新城村北。该古城建于唐开元25年(737),为契丹族的封地,后被战火所毁。古城为正方形,边长500米,城墙夯土筑成,高2.5米,厚5米,设四门。北城墙已毁,现存东、西、南三面墙址遗迹。燕州城南有双泉寺,山门保存完好,后为三开间大殿,墙上绘有武士壁画,殿后为5米高的大土台,台上生长着两颗古柏,传说为辽国萧太后的梳妆台。古城周围为大片桃园,风光优美。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东燕州城(西新城村)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北京市文保牌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区文保牌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区文保牌说明

 



上关城


  上关城在南口镇四桥子村,位于京藏高速辅路西侧,南至居庸关4公里,北至水关长城6里,称为居庸上关城,又称上关门。上关城前身为居庸关旧址,由于地势险陡,没有发展余地,不适合驻扎大军,于是在上关城南8里处,修建了新的居庸关城。上关城就成为居庸关四道防线中的地二道防线。修建京张铁路和公路时,该城二门及东城墙被拆掉。1989年将村民迁走。如今只剩下上关城遗址。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虎峪城


  虎峪城建于战国中期,为屯兵守卫而建。城为夯土所筑,坐北朝南,北倚大虎山。现存东墙残垣一段。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虎峪城(虎峪村)

 


军都故城


  军都故城址俗称"土城",位于昌平县城西南8.5公里的土城村。建于战国末期,是军都县的治所,属上谷郡。军都县是昌平地方建县制以来最早的名称。城为长方形,南北o.75公里,东西o.5公里。县名源于军都山、军都径(关沟)。燕建军都是为了屯兵。再者,太行山共有八条沟通东西山间的通道,称"太行八径",最后一径是在军都山下,因之以径取名,县的名称也就以山、径为名了。北魏时将昌平县治所搬入军都城,又新建万年县,军都县被分为二。自此以后不再见军都之名称。唐德宗时,土城荒废。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都故城(土城村)

41、北京的城墙与城堡(昌平区)
 北京市文保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