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的古塔
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建塔是用于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舍利。塔于公元一世纪随同佛教传入我国,使得塔与寺的关系密不可分。早期的寺院是塔在殿前以塔为主,以后又逐渐把塔排出寺外,建于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
两千年来,我国的能工巧匠把塔与我国特有的楼、台、亭、阁等建筑相结合,创造出去多不同样式的塔,从造型设计到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体现出中国的建筑风格。
从塔的构造上看,可分为地宫、平台、塔座、塔身、塔刹。从造型上看,有四方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圆形的等。从层数上看,单数层的有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的,也有双数层的,如二、四层。从式样上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过街楼门式、经幢式、组合式等。从建筑材料上分,有木塔、砖塔、石塔、砖石混合塔、金属塔、琉璃塔等。
北京的文化历史悠久,人们在市内及郊区县都能看到见于各个朝代,造型与风格各异的古塔。他们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纤小秀美,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装点着北京的山河大地。
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化和人为的毁坏,但仍保存有近300座各种古塔。这些古塔在中国名塔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几乎每一座古塔都集古建、雕刻、绘画、宗教艺术于一身,使北京成为一座巨大的古塔博物馆。
为了欣赏古塔建筑的美妙造型,笔者循着历史的踪迹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进行了走访(有些塔被各类单位封闭)。
镇岗塔
镇岗塔位于丰台区云岗。金代(12世纪)建造。九级密檐式砖砌实心花塔,通高18米,底周长24米,坐北朝南。底座呈八角形,低矮敦实,平座上有双抄重拱五铺作斗拱,每面各一攒。拱眼壁上有盆花、兽头等精美古朴的浮雕。西北面还浮雕有两武士、两文官和大鹏金翅鸟。塔身象一座八角亭,有短檐、斗拱和垂兽,每角各竖有圆柱一根。八面相隔地浮雕着隐作菱花格子门和直棂窗。塔身上部有一层须弥座,座上密布佛龛相错环绕而上,且逐渐向内收拢,从第二层龛以上,每佛龛内端坐一尊佛像,有的双手合十,有的两手上举,有的一手平伸,神态庄严逼真。再上是一个带宝珠的塔刹,塔刹下有一层须弥座承托。原塔前立有石碑一座,

国家级文保碑

北京市文保碑





















峰香公寿塔
峰香公寿塔位于瓦yao村和栗园村之间,1984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年间建。瓦yao村南栗园村北原有密檐式塔十数座,俗名乱塔寺。在抗日战争期间,塔群遭日军拆毁。今存一座七级八角砖砌密檐塔,仿木结构,为明代万寿寺的主持和尚寿塔。塔高约15米,直径约5米。每层檐下有砖砌一斗三踩斗拱,檐下塔身各面为隐作门窗,塔身下为莲座,再下为二层雕花砖,底部为须弥座,雕刻精美,结构完好。

丰台区文保碑


























千灵山景区:
1、石山上人塔
千灵山实山上人,为清代千灵山高僧。出家前为石匠,曾为戒台寺雕刻石狮。受佛教思想感染,每凿一锤,即口喊一声佛号。石狮刻成后,出家为僧。一度云游四方,遍访高僧。最后回到极乐洞,面壁苦修,十年未出山洞,发长可绕臂,终成一代高僧。为临济正宗第十九代宗师。


2、护国宝塔
千灵山护国宝塔。宝塔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即1550年。塔高6米余,为八角十一层实心密檐式石塔。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分别刻有狮、虎、马、羊等代表吉祥的走兽,须弥塔座上檐雕有佛像三十三座。座顶为两层仰莲,每个仰莲瓣上都雕有菩萨像一尊。塔身十一层每层都由一整块青石雕成八面,下端刻圆形佛像三尊,共计二十四尊,塔身四个正面东西南北都雕有菱花门,门的上方刻有佛像。塔身八个转角处的石雕柱上自上而下都雕有莲花座佛像八尊、八柱共64尊。整座塔上共雕有佛像154尊。从石塔上的雕刻来看可以说是相当精美的,佛像法像庄严,飞龙走兽栩栩如生,堪称石刻精品,据专家考证认为这座石塔从工艺上讲在北京地区可称独一无二,在全国来讲也是塔中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3、道孚塔
千灵山道孚(1402-1456年),明代北京著名律宗高僧。号知幻,俗姓刘,江浦人。七岁在南京灵谷寺出家。宣德元年(1426年),随师入京,居庆寿寺。宣德七年朝礼五台山,途中自悟“一翳在眼,空花遍界”,自号“知幻”。宣德九年,住持戒台寺。正统元年(1436年),受僧录司左讲义。正统五年,英宗为戒台寺赐额“大万寿禅寺”,知幻受命开坛传戒,成为大万寿寺第一代开山大坛主。景泰七年(1456年)圆寂,塔葬小观音洞(今药师洞)旁。






芦井塔院:
位于长辛店乡芦井村。
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原有清代所建和尚墓塔数座。在遗留下来的四座墓塔中康熙年间建造的两座比较完整,乾隆年间所建的损毁严重,1996年按原样大修。


1、贤首正宗和尚塔
高约9米,塔基直径约3米,六角形石砌基台,石质基座雕刻卷草、莲瓣、云彩等纹饰。上承砖砌圆形塔身。塔身南侧镶一长方形汉白玉塔铭,铭四边雕饰卷草花纹。再上为塔刹,六角形刹座;朝南一面雕有佛像三座。其余五面雕花草纹饰。刹身成圆锥体。刹顶上覆趨盖着圆形伞盖。塔铭为:“大清康熙二十五年五月。贤首正宗二十六世御生善翁和尚塔。嗣法门人慧善立。”

2、贤首慈恩二宗和尚塔
该塔为砖砌实心塔。高约8米,塔基直径约2.5米,方形折角须弥座。上承圆形塔身,最上为塔刹,刹座为六角形,雕饰花纹。刹身成圆锥体,刹顶上覆盖圆形伞盖。塔身南侧镶汉白玉塔铭,塔铭三边饰三条飞龙,下面以牌位座形式承托塔铭曰:“大清康熙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奉圣旨殡葬钦命圣感住持中兴角观音寺。传贤首慈恩二宗第二十七世乐修善公和尚灵塔”。

3、无名墓塔二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