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凤山九座寺僧人海汇塔(宋,县保)
标签:
军事九座寺墓塔钟形仙游 |
分类: 古建筑 |
塔位于山包的一侧,估计是劈山而建的,所以塔的所处位置比周围低,没有人引路很难找到。
之前在<<闽中古刹九座寺>>一书和仅有的博客“热热”中所见到的该塔图片,以为是2-3米高的小石塔,到了现场,却很震撼。只见那塔全由青绿石构筑,高越6米(后经测量,全高5.9米,塔内径3.85米),塔基为正方形两层长方形叠石磊建,上履八角形须弥座;
须弥座上起塔,塔身为浑圆锥形,更似倒扣的钟形,平面图为完美的上抛物线。
塔身构成塔的主体,高约4.5米,塔身离地1.5米处,四面各开一塔龛,龛内遗有竖碑或像的榫卯凸出石构建,估计原来应是立有石佛像或石碑。塔西的龛座铺底石被人掀起,清楚可见龛下是一道垂直坑道,坑道四壁雕凿光滑,坑道为四方形直通塔底。随手投掷一颗小石子,两三秒后才有落地回音,看来下面是塔的地宫,这个坑道是通气口和骨灰投放口。每个塔龛上浮雕一朵硕大卷云,丰满飘逸,富有动感。塔身表面精心打磨出圆弧面,层层叠加,砌出圆弧形倒扣钟形,尤其是上层由四块拼合,显示出高超精细的石刻工艺。
塔身上履塔刹,高约80厘米,有圆柱体,八角莲花体,葫芦顶组成。这样一个塔总体形象雄伟高大,丰满又不失灵动,庄严肃穆,尤其是塔刹的作用,使整座塔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倒置的高脚玻璃杯。
塔前2米处遗有一块边长一米的正方形拜石,塔后高5-6米的土坡围护墓塔,土坡砌有规整的方石,现在仍可见到一段残墙,长约5米。可见当时建塔的规格和做派是很高级严谨的。
通过比对认为---这应该属于印度的覆钵式塔----覆钵式十方普同塔,是下层僧人的合葬墓塔。因为方丈等有德高僧是要单独建塔的,如溪对岸的无尘塔就是专为正觉禅师建的舍利塔。而印度的覆钵式塔又被人称为扣钟式塔,是一种建造比较容易的墓塔。扣钟式塔建造时将地面以下做地穴坑,放置骨灰,地面以上用经过精心打磨出圆弧面青石砌圆扣钟形,中间填实,建造简朴,省工省料。
外观高度一致。这一类的塔,很难找到对应的型号,网上大多称“扣钟塔”或“钟形塔”。这种墓塔,量应该很多,但是,大部分没有塔刹;没有塔刹的多称“无缝塔”。“无缝”就是没有---棱,缝和层级。形如卵,又称卵塔。这和“普同塔”的理念是一致的,无名无姓,无生无灭,无物无我。所以,钟形塔和无缝塔本来应该是同一种墓塔形制,钟形塔也是基本没有见到有塔刹的。可能是无缝塔的一种变形,为了装饰的作用,后来加上去的。钟形塔,所见到的,大部分是2-3米的高度,底座内径一般1-2米,至于“仙游九座寺海汇塔”这么高大的体量算是绝对的“高大上”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