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炎清秋
林炎清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43,190
  • 关注人气:2,9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贤母

(2017-02-23 09:04:09)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陶侃

东晋

一代贤母

分类: 历史如烟
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贤母

       田园诗人陶渊明淡泊名利,不慕仕途,向往村野生活,崇尚回归,享受自然之乐趣。殊不知,他的祖辈陶侃却是东晋朝廷的中枢,官至大司马,其一生清明廉政,功绩卓著,“他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陶侃的成功得益于母亲的悉心培养,一生业绩又浸透着母亲的言传身教。陶母,如孟母之贤,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母亲,其教子典范,被世人赞誉。
       陶侃的母亲姓湛,和孟母一样,她也是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把儿子抚养成人,期间辛苦,可想而知。虽然家境“酷贫”,陶母的教育从未放松,且恩威并施。由于母亲的严格管教,陶侃勤奋努力,励志向上,“少长勤整,自强不息”,希望成为国之栋梁。而陶母呢,勤于纺织,养家度日的同时,拼尽全力支持儿子的一切与前途有关的活动,从一著名的历史典故中,可以看出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
       事情发生在陶侃任职县主簿的时候,正值冬日大雪,一天,鄱阳郡孝廉范逵正好路过陶侃家,就去拜访。无奈陶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招待范逵的。可是,要强的陶母不想放弃这次关系儿子前途的好机会,她悄悄安慰儿子说,你尽管陪客人聊天,我来想办法。接着,陶母果断的剪了自己的长发,拿着到外边换了一些钱,置办了丰盛的饭菜招待范逵,“斫诸屋柱”为薪柴,终于备得一桌“精食”。还把床上新做的草垫子拆了当做饲料,喂客人的马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截发延宾”。
范逵非常感动,也对自己的突然造访给娘俩带来的麻烦而内疚。第二天临行前,范逵问陶侃,可否愿意去郡里任职?陶侃说,我想去,可是没有机会啊。范逵回到洛阳后,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情,后来又向庐江太守张夔极力推荐陶侃,不久,陶侃担任枞阳(今属安徽)县令,家教良好的他务实政务,清廉亲民,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封坛退鲊”的故事也为人们熟知。陶侃曾经做过家乡管理渔业的小官。一次他让同事顺带一坛腌鱼送回家给母亲,陶母问:“这是哪里来的?”同事说是官府的。陶母立即把坛子重新封好,原物奉还。并写书信责备陶侃:你居然学会了徇私,我真为你的前途担忧啊!母亲的训诫时时刻刻警醒着陶侃,以此为戒。
       为官避免不了应酬,一次陶侃在宴会上喝的酩酊大醉。酒醒之后,母亲流着泪教育他,喝酒无度,看似是小节,却会耽误正事,又怎么能为国效力,做一番大事业呢?陶侃十分惭愧,和母亲约定从此酒不过三杯。这个良好的习惯一直伴随着陶侃的生活,即使母亲去世之后,陶侃也遵守着这个原则,每每遇到别人劝酒,陶侃推辞说,我不能违背和老母亲的约定。人们也非常敬佩陶侃的孝心,表示理解。
        陶侃一生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把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
        家有贤母,必有贤子,国家才有栋梁。纵观历史,诸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里的女子形象堪称世人表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继承和弘扬,激励着一代一代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