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最奇怪的词
(2013-01-15 19:59:57)
标签:
杂谈 |
三个最奇怪的词
当我说「未来」这个词,
第一音方出即成过去。
当我说「寂静」这个词,
我打破了它。
当我说「无」这个词,
我在无中生有。
初次读到这首诗,我内心就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首先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首诗运用三个词的阐发连成了一首美妙的诗,它是优秀的文学,有着文学应有的种种特征和价值,甚至会更高。同时,这作者写这首诗时,他反应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含自然万物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既包括人的思想感情,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当我说出“未来”、“寂静”、“无”这三个词,第一方音出成为过去,我打破了它,我在无中生有,这些都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我”就成了主观存在的事物。在中国哲学强调人与世界合二为一,相互交融。诗的艺术思维不仅与具体的物象相结合,更应与外在境界相联系,诗运用了着三个奇怪的词,把思维与物象相结合了,与外在的境界是相符的,尊重了规律。
这首诗的文学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例如“第一方音出即成为过去,我打破了它,我在无中生有。别含深意。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例如《三个最奇怪的词》建构了一个想象的画面。蕴涵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未来”、“寂静”、“无”这三个奇怪的词写成了特殊的一首诗,虽然简短可却是意味无穷。当你读这首诗你不得不承认它是意味深长的。“未来”成过去,“寂静”打破,“无”无中生有,这些都是相对、辩证、有无无有的状态,韵味无穷。
文学的艺术形象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理性,在创作和欣赏文学作品时要运用分析概括。艺术形象充满了活生生的感性直觉,在表面看来超越于理性过程之上,但实际上可能把人导引或提升到一个通常感性和理性都无法达到的至高的理性境界。整首诗读起来就觉得很有趣,但开始读的时候我就不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也弄不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我反复读完这首诗我对作者的思想有一定的感悟:第一句,作者可能要表达的是时间,如果没有时间,那么就不会有始有终,也就不会有未来和过去,所以这时间很神奇;第二句,作者可能要表达的是情绪,一个人的情绪是多变的,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不一样的情绪;第三句,作者也许要表达的是规律,也是我们常说的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变化万千。时间不会停止,情绪也会不断的变化,道也是深不可测的。可看出作者在这首诗蕴进了别有深意的意境,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从这三个词中引申中了如此大的道理,,是典型的“小”中蓄“大”,“一”中生“多”。
诗中蕴藉着普通话所没有的丰富意蕴。诗中的炼字更加新奇,准确,意味深长。第一句中的“即”,用得恰到好处,表现出了快,言简意深。他用“即,而不用“马上”、“立刻”之类的词语,而如果用这些就无多少意味可言。第二句中的“打破”,打破一片宁静是最恰当不过了,如果用撞破或者用别的词总觉的是不合语意。第三句中的“无中生有”,和“无”正是相对的,连接得很是自然。
这就是蕴藉的魅力。
我认为,赏析一首诗并不能单纯的它字面的意义进行分析,必须要全面,比如还要从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或者诗人的经历等等,最普通的赏析只是我们从表面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分析,我们没有更深层次的去分析它,所以以后我们要学会对诗进行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赏析。这首《三个最奇怪的词》是我觉得我读过最奇妙的诗,它打破了常规,写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东西。突然觉得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
后一篇: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