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儿子成长记录 |
经过大概5-6个小时,紧急加工出核心语法框架,寒假用来培训孩子。
我能理解旋元佑文法进阶的思路,但是感觉其框架性不明显,所以经过砍肉后形成鲜明的框架,把框架提取出来。同时限于其书本的篇幅,关键地方不够深入,我看行,孩子缺乏背景知识不行,所以要大量补充百度文库或其它资料,进行训练。基于以上想法,形成我的改编后的语法教程。目的是使几乎0语法基础的孩子快速而深刻掌握语法的核心。
当然语法原理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但是以下内容是最核心的层面。这个扎实了,再去研究其它层面。要突出骨架的作用。所以我想保持一个尽量小的框架。所以就保留以下8课时。后面单独讲不定式和动名词的章节,我都不要了。
这八课时,包含了我认为的核心语法。寒假肯定有足够时间来讲的明白了。
---------------------------------------------------
第一课 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
第二课 非谓语动词转和从句的转化
第三课 预备:分词的形容词用法和动词用法
第四课 时态的渐进搭建—2的学问 (上)
第五课 时态的渐进搭建—2的学问 (下)
第六课 语态
第七课 语气(上)
第八课 语气(下)
保持一个最小的框架,非常必要!
深入学习,反复训练,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足以支撑起整个语法体系!
否则成了一团烂泥!传统语法书,只有罗列,没有骨架,如同软泥!
----------------------------------------------------
第一部分句法
目的:因为要通过还原非谓语动词为从句的方式,分析非谓语动词的使用,看穿非谓语动词的本质是一种从句。所以要学会非谓语动词和从句的转换。这种转换也是影响旋元佑式的时态分析的基础,比如现在进行时,把be看成动词,把现在分词,看成补语,进一步看成是一个从句。这是理解时态的基础。
第一课 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
对应旋第一章10-18页。
1、 牢记五种基本句型
例句
2、 动词分类 5种
例句
3、 基本句型分辨
学会区分双宾语和补语,通过加be判断两个宾语之间的关系。
补充训练:
1、 百度文库:初高中五种基本句型分辨的练习题,百度:基本句型
2、 百度文库:相关的PPT讲解
3、 百度相关的视频讲解。
这部分要通过视频讲解,PPT课件方式学习,最后要大量做题训练到及格。原书内容非常不够。要深入扎实大量补充训练。
第二课 非谓语动词转和从句的转化
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是整个英语语法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其实,我们可以从从句的角度来解释非谓语动词,弄清非谓语动词与从句的关系。
这一部分在旋书中,没有专门的章节,但是被广泛使用,所以必须从百度文库中来。
百度:非谓语动词与从句之间的关系及转换
一、非谓语动词与从句的相互关系
(一)不定式和分词作定语相当于定语从句
(二)不定式和分词作状语相当于状语从句
二、非谓语动词与从句的相互转换
(一)不定式与从句之间的转换
(二)动名词与从句之间的转换
(三) 分词与从句之间的转换
三、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与从句的相互转换
(一)独立主格结构转换为从句
(二)从句转换为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
练习:针对文档例句考试,学会转换就可以,要能够熟练转换。
第二部分 动词时态
第三课 预备:分词的形容词用法和动词用法
对应旋第八章,本课区分分词的形容词用法和动词用法,为理解后续讲时态时候,把进行时当成形容词补语打基础。
同样,这部分内容旋书的内容较短,要补充大量百度文档
补充:相关百度文档
可进行句子翻译练习
第四课 时态的渐进搭建—2的学问 (上)
对应 旋 第九章 动词时态
时态剥离,数学角度解析为什么旋元佑的分类方式比谢瑞钟平和张满胜好
时态剥离,其实是一种拆分,有各种方法。比如把时态拆分成时和态,然后组合起来是一种方法。谢瑞的是一种方法,但是仍然复杂。尽可能的抽离出最原始的状态,然后再往后扩展组合。如果从数学角度,最简单的分类就是2。旋元佑的分类方法,从数学角度来说,恰恰最简单最简单的分类,如果是1那就不是分类,分成3就比分成2多。谢瑞分成4个状态,已然输了。
一看谢瑞的,也挺对,有即将干事,正在干事,完成干事,在加一般状态,这不就是4个状态吗,然后乘以4个时间。这就出来16个。实际只需2*2=4,这就是最简叠加。我在想如何拆分才合理,最后抽象一下,脱离其现实分类意义,只考虑数学,想到2*2是最小拆分,然后豁然开朗啊。你说是语法问题?实际是个数学问题!!!
为了更好的从数学角度理解,不妨分成两种:
1、 封闭区间{},范围发生,对应旋的 简单式。表明一个封闭时间段内发生的事。该时间段的范围可大可小,最大的是时间光标是现在,则可以无限的延展的过去未来,比如宇宙真理。最小的可以使一个点,比如瞬间动词。
2、 半开区间,直到until类型,总结式,对应旋的完成式。
上面的1,讲的是发生,而2,讲的实际是一个直到某某时间点,完成了什么东西。比如说我们常说的:自古以来,XX就是我国领土。
为什么这么分呢?其背后的数学逻辑,就是因为分的最小。分成3类就会比这多。
我比较了谢瑞的分法,钟平的分法,还有旋的分法,最后就得出这个数学逻辑。
我觉得钟平,谢瑞的数学都不好。分的很狼狈。
钟平参考几何:觉得数学上有点,线段,那就照搬几何分类。
谢瑞参考动作状态:觉得有动作正在干,完成了,将要干,以及静止,那么可以分四类
而张满胜,则立足于论证将来时不是一种时态。
其实我琢磨,唯一的解释,就是分两类最简单,你没法再简化分类了。
所以挺佩服古代的阴阳八卦图,就分成2
一、封闭区间{},对应旋的一般式
1、归一:be看成实义动词,实现大一统
英语世界观,可以看成两种,一种是某物对某物施加动作,比如狗拿耗子,狗对耗子施加了拿的动作(这个还可以细分成及物和不及物,比如说你抽风了,那就是不及物,和别人无关就你几嘚瑟。你喝水,那么就存在你和水以及喝这个动作);还有是一种找不出施动和被动,比如天上有个太阳,没有施加动作者,这种就用there be 句型,there做形式主语。意思也可理解成那儿。
如果把be看成一种动作,那么实际就把以上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be都看成动词了。有点爱因斯坦大一统理论的味道。
2、 继续2分法
按上面的数学逻辑,继续采用最小分类法,就是现在和过去。
实际上,be,do也只有现在和过去两种时态变化。这是神奇的地方
那么如果看现在进行时呢?
He is playing.
He was playing
以上两句,就是看成be的现在式和过去式,playing看成一种状态的描述,形容词补语而已。不要把playing看成句子主要动词。
The cat kills the mouse.
The cat killed the mouse.
3、 叠加will/would 构成将来时
Will/would 叠加 be, 构成will
be或 would be
Will/would 叠加 do, 构成will do 或would do
4、 静态动词
就是不适合表示正在进行,比如belive,like,consider,busy
第五课 时态的渐进搭建—2的学问 (下)
二 半开区间,直到until类型,总结式,对应旋的完成式
1、 继续二分法: 分为现在和过去
现在
has/have 叠加be= has/have been
has/have 叠加do= has/have done
过去 had
had叠加be= had been
had叠加do= had done
2、叠加叠加will/would 构成将来时
三 补充一个完成进行态(书中没有)
完成态Have/had done+进行态 be doing
Done叠加be变成been, 二合一
Doing保留不表,表示进行态
变成Have/had been doing
如果再叠加将来时,变成
Will/would + have been doing
这就是将来完成进行时或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
因为前面有了情态动词,可以表示时间,所以had/have回归原型have
四、不定式道理和动名词道理完全一样的处理方式
如果根据句法理论,
主语+be+动名词
主语+be+不定式
缩句,去除主语,那么变成
be+动名词
be+不定式
五 独立原理:故意扭曲时态来表达委婉、虚拟或确定
1、 故意把将来时扭曲成现在时,强调一定会发生
这也就是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理论依据,其实符合时态扭曲。
2、 故意倒退一个时态,表示虚拟
If I were you, I would not…
3、 故意用过去时,表示谦虚(非虚拟)
I
would/should/could/might
这几条不多,但完全可以解释虚拟语气了。
第三部分 语态
第六课 语态
一、 基本原理仍然是剥离:仍然把Be看成动词,过去分词本身可以表被动或完成,做形容词补语。
不一定要「be + Ven」才是被动态;反之,「be + Ven」也不一定就是被动态。所以不如分开来理解:过去分词本身可以表达被动语态、但也可以表达完成状态。
Iraq was invaded twice (by the US).
传统文法是把 be + Ven(如was invaded)当成被动态的动词词组看待,不过比较简单的看法是直接认定be为动词、后面的Ven为表达被动语态的形容词补语。原来的主词(如the US)如果需要交代,可以放在介系词by后面当受词(宾语)、构成一个介系词词组的修饰语(by the US)。这种可有可无的修饰语也可以省略。
** 这很奇妙,如同时态拆分一样,语态也仍然是拆分,be+ Ven还是被拆开。看后面三的分析。Be也仍然看成动词。后面ven看成形容词补语。这就又和主系表从句联系到一起了。
二、 不及物动词+介词+介词宾语的被动语态
把不及物动词+介词,看成动词词组,可接宾语。
不及物动词sit,后面没有受词(宾语),本来是不能改写被动态的。但是在介系词词组on that chair当中有个受词(宾语)that chair,可以拿出来当主词、改写被动态,
三、 被动语态完成式的变化原理
理解:因为被动语态看成形容词补语后,主动词就是be,
这很奇妙,如同时态拆分一样,语态也仍然是拆分,be+ Ven还是被拆开。看后面三的分析。Be也仍然看成动词。后面ven看成形容词补语。这就又和主系表从句联系到一起了。
1 He kills the wolf, 动词是wolf
2 变被动, The wolf is killed by him. 动词看成是is
3 变完成式
3.1 对1句变完成式,是对动词kill变。
He has killed the wolf.
3.2 对2句变完成式,看成对is变,变成been
The wolf has been killed by him.
四、 进行式的被动语态,结合从句理论
先看一般的结构:
1 He kills the wolf, 动词是wolf
2 变被动, The wolf is killed by him. 动词看成是is
规则:
1 先变成系表结构,引入be
2 原句主动词,变成形容词表语。做be的补语。
然后再看:
They are debating the case in court.
他们正在法院辩论这个案子。
1 引入系表结构,引入be
The case is
2 原句动词是are, 系表结构按句法,变非谓语动词,去掉脑袋,变成
Be debating the case in court
为了符合习惯,表达被动,则debating要变成debated,形容词补语,但是这样的变化,失去了进行时的含义。无法表达又进行,又被动,所以就由be来承担ing, 变成being
这样变成being debated
The case is being debated in court.
可以看出,以上变化和从句转非谓语动词(这里把be也看成动词),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变化过程中,ing移动给了be, 原补语debating表主动,现在变成表被动debated
小结:主要是理解原理,学会句型推导,能给大人讲课。讲明白变化原理。
第七课 语气(上)
第四部分 虚拟语气—扭曲时态来传递语气
对应旋第12章 语气
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语气决定了时态选择,通过扭曲时态,来表达某种语气。特殊的是,虚拟语气要借助4个语气助动词would should could mingt 乌苏哭脉
一 时态扭曲:故意用现在时表示确定
现在时,表示一种确定状态。
1、 条件语气
1.1比如主将从现(主句将来时,从句现在时)原理
就是从句为if 或 when时候,认为假定的内容是真的,即便主句是将来时,从句也要用现在时,表示假定的事情会真实发生。
1.2如果认为假定事情不可能发生,则用过去时表示不可能)
其实这个原理,运用拆分原则,实际是和主句无关,单独就能成立的。
If his story is true, I’m going to help him.
2、 直接用现在时表示将来时,强化一定会发生
但要严格注意使用条件,否则会错误。
The
I am leaving here next Tuesday.
二 时态扭曲:虚拟语气 故意用过去时表示不可能
虚拟语气表达的是「非事实」的情况,也就是「说假的、讲反话」,采用「过去」为表达方式。亦即:现在时间,动词却采用「过去式」;过去时间,动词却采用过去的过去,即「过去完成式」。
(一)现在时间的虚拟:过去否定现在
1、 标准式:现在时间的虚拟
If 过去时,主句情态动词-语气助动词的过去时, would, should, could, might+动词
2、 隐含式
Suppose you had three wishes, what would you wish for?
Suppose 隐含了为假
If only she loved me, too! 省略了主句。
I wish I had the money! 这个连条件句都没有。
It’s time you started living on your own.
S
你开始独立生活的时间已经到了。
(二)过去时间的虚拟:过去的过去,否定过去
1、标准式
从句,主句均采用过去的的过去,但是主句要借助语气助动词(一共4个)would以表示这是虚拟,would+had则had变回原形,变成would have
过去时间的虚拟语气,如果采用标准的「条件副词从句 + 主要从句」的句型来包装,那么条件副词从句中的动词应该用过去完成式(had + Ven),主要从句中的动词则是采用语气助动词的过去拼法(would, should, could, might)、后面接原形动词的完成式(have + Ven)。因为,这种情况的主要从句仍然要表达「就会、就应、就能、就可」的「非事实」结果,所以里面还是会有一个过去拼法的语气助动词,这和现在时间的虚拟语气是完全一样的。
2、隐含式
同上
(三)未来的虚拟
1、注意从句采用特定的过去形势的未来 were to
If were to, 主句情态动词-语气助动词的过去时, would, should, could, might+动词
**和虚拟语气现在时的从句比较,现在时的虚拟,只要从句是过去时就OK; 而未来虚拟,从句不但是过去,而且要体现未来。否则就和现在时混了。所以用were to , 实际是be going to的一种变化。Be going to说的是确定的未来,现在直接否定它。用were to
未来时间的虚拟语气,在条件从句中的动词通常是采用were to + V的形式来表示。这是be going to的一种变化:依「虚拟语气」的惯例,采用「过去」作为表达「非事实」的手段,因而变成过去拼法的were to(正式用法中不论人称,一律拼成were。若拼成was to则是比较不正式、口语化的用法)。在主要从句中,仍然是四种「过去」拼法的语气助动词(would, should, could, might)配合原形动词,用来表达「非事实」。
2 灰色地带,极小概率,看说话人如何认为
If an asteroid should strike Earth in an hour, humans could become extinct in a short time.
条件从句中采用should strike这种动词,表示「不排除万一」。主要从句中的动词采用过去拼法的could become,表示这是「非事实」的「虚拟语气」,也就是「应该不会真的发生」。但如果主要从句动词改为现在拼法的can become,就不再是「非事实」的叙述,而是「真的有可能发生」。
做个小归纳:未来时间,如果在条件副词从句中采用「should + 原形动词」,意思是「不排除万一」。主要从句如果采用现在拼法的语气助动词如「will + 原形动词」来配合,意思是「真的有可能发生」,这时候这个句子属于表达「不确定」情况的「条件语气」。反之,如果主要从句采用过去拼法的语气助动词如「would + 原形动词」,这个句子则属于表达「非事实」的「虚拟语气」。
第八课 语气(下)
(四)剥离:混杂时间或语气
实际就是剥离原则,说明主句或从句,都可独立存在虚拟语气形式,同时还可省略主句或从句,同时,还可根根据词汇表达的隐含含义来确定,比如wish, suppose等。时态还可交错。形成多样化表达。
1 时态混杂
条件从句与主要从句,这两个从句的时间可能不一样、语气也可能不一样,必须依情况判断,不可死记公式。例如:
If I had married much younger, I might have my own grandchildren now.
Had I married much younger, I might have my own grandchildren now.
我要是年轻得多就结婚,现在可能自己有孙子了。
条件从句设定的时间是「年轻得多的时候」,也就是「过去时间」;叙述的是「非事实」(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早结婚),要采用「过去」为表达「虚拟语气」的手段。而「过去的过去」就是过去完成式,因此条件从句的动词是had married。但是主要从句设定的时间是「现在」(时间副词是now);叙述的也是「非事实」(实际的情况是现在自己并没有孙子),要采用「过去」来表达「虚拟语气」。这时候只要用过去拼法的might have就行了。
另外,两个从句采用的语气也可能不一样,例如:
I should have ignored the insult then, only that I was too angry.
当时我应该不理会那个侮辱才对,只不过我太生气了。
主要从句动词采用过去拼法的语气助动词should配合完成式的动词have ignored,用这种「过去完成」的组合来表示「过去时间非事实」的「虚拟语气」(事情发生在过去,而且当时自己并没有选择不理会它)。但是连接词only that(意思是「只不过」)把语气扭转过来:only that后面的从属从句叙述的是「事实」,采用「陈述语气」。时间仍然在「过去」,采用「陈述语气」来叙述的话就应该使用「过去简单式」,所以动词用的是was。
2、命令语气(imperative mood)
命令句,又称为祈使句,表达的是「希望成真」的语气,采用原形动词来表示。
2.1 直接命令
如果是直接命令句,通常会省略主词(you)、直接以原形动词开头来表达命令或祈求。例如:
Watch your step!
2.2 间接命令句
比较不容易理解的是「间接命令句」。这种命令句,特色是它的主词并不省略,而动词则和直接命令句相同、同样采用原形动词。这种间接命令句通常都出现在由连接词that引导的名词从句中,主要从句则从内容上暗示后面的that从句表达的是个命令。例如: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letter be sent out before noon.
这封信有必要在中午之前寄出。
I insist that the letter be sent out before noon.
我坚持这封信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寄出。
注意这两个is都是原型,强调必须
间接命令句要注意:它要用原形动词来表达,而原形动词没有人称变化、也没有时态的差别。例如:
The coach suggests that the player stay at school.
前面的the coach suggests表示这是「希望成真」,所以后面的叙述采用「间接命令语气」,也就是用原形动词来呈现。这时候虽然主词是第三人称单数的the player,动词仍然要用原形的stay,不加-s。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