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儿子成长记录 |
记得以前读过一个文章,说英国人做饭,如同做科学实验,精确测量。
和西方不同,西方都讲究定量,做菜用量杯量,一种菜不同的人去做,味道基本一致,中国菜的魅力就在于这些“一些”和“少许”,同一道菜,不同的厨师不可能做出同样的味道,这是中国文化所致。
所以说,英语语法的本质,我认为就是各种细分,甚至到了强迫症程度:
从动作来说,谁打了谁,谁被打了,谁是主动,谁是被动,谁能接宾语,谁不能接宾语,还有系表结构。
从名词来说,是可数,还是不可数。是加冠词 a还是the还是不加。为啥面包不可数而蛋糕可数,面条可数而米饭不可数。
从时间来说,除了过去,现在,未来,还有过去将来,现在的以前。。。
从动作来说,是要做to do还是正在做doing还是完成 have done
从语气说,是委婉,虚拟,还是刻意强调真实
从介词的空间划分来说,是点,是线,是面,还是三维立体。同样是在上面,是有接触的上面,还是有距离的上面。
从时间表达,是时刻,是天,是早中晚,都有不同考虑。
凡此种种,令人抓狂。
恐怕作为一种基本素质,要细分一辈子,才能分的清晰。
所以,强迫症习惯的养成,没事就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咱们国家,就如同我们的菜谱,一些,少许,谁也不深究,就完事了啊。
讲语法原理好讲,但习惯养成,准确细分,也并非一早一夕的事情。
好在我如果从应试角度,大量做题,把考点做会就行。要求就不那么高了。
顺便说下,我琢磨西方这种契约精神的养成,和这种语言的规范可能也有一点关系(更重要是地理导致割据的城邦文化,以及宗教因素瓜分了皇权),不能随便解释。所以大家争议也就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