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儿子成长记录 |
为什么首先要追求基础烂熟而不是奔着培优去呢?就是时间稀缺,时间稀缺的情况下,当然优先把基础搞好;这个搞好要求出手必做对。错题不二犯;这个基础上,有余力了,再说培优的事。
----------------------------------------------------------------------------------
现在各种培优书,梁琅满目。不管做还是不做,我自己买过的数学培优可能超过2000元了。但是绝大多数孩子没做,我也好奇的看看就拉倒。
但是,我想这里可能有两个模式:
一个是重视基础的模式,就像网上说的一句话:会做的做对,错过的不要再错
这种模式,做的题目不多,就是学校布置的作业。学校布置的作业里面,也有一点难度较大的题。我们学校叫A类题。虽然数量很少,但如果全都是独立做出来,而且吃的烂熟烂熟,再出类似的,绝对不会错。那其实真要有这个把握,考满分也有可能。
尤其是高中,校内的习题就不简单了。若能全做到100%会做,超级熟练度,且丝毫不出错。那也很厉害。
我想,初中就这样,高中充其量加一套龙门专题吃透。别的不能再加了。再加就影响了消化。
第二个模式,很普遍,各种培优题。
这个模式优点是,培优题直接拔高,难度比学校大多了,什么学而思,新思维,新方法;
缺点是,一个是做不过来,太多了;其次,它忽视了基础训练,可能导致学校基础题没做到烂熟,就着急做培优了。结果基础没做透,瞎搞了好多培优,也没充分吸收。
小结:
即便要拔高,也一定是校内基础题搞到绝对不错,超级熟练的掌握,怎么做不出毛病;这个基础上,少量补充点培优。初中我都根本不搞培优,高中就龙门专题一套(针对中上水平)就可以。其余的坚决抵制诱惑不看了。
为什么呢?高中数学自己可支配时间,满打满算300小时,去掉100小时做各种卷子,剩下可能得做7本龙门专题,每本30小时,你算算够干啥的?
就这点时间,你还敢培优? 时间决定的。
极度稀缺的时间内,就练好基本功,先是校内作业,其次有点拓展提高。
再想别的,都是妄想。干乱七八糟的,恐怕基础都耽误了。
这就是极为有限的学习时间决定的。
否则你就得挪用其它学科时间来填数学无底洞。极为不明智。
后一篇:有点基础了的6个语基项目
< 前一篇语文:于坚韧不拔中,守得云开见月明
后一篇 >有点基础了的6个语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