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基础扎实 |
动点和几何空间变换(平移,对称,旋转)就是目前初中几何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我管这些叫动态几何(好像听别人这么叫,具体我也不专业)。这里面很大的一个障碍,我想就是图像的变化比较剧烈,尤其是各种特殊角度,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脑补出来。如果是相对静止的图形,简单做做辅助线,来判断下关系,很多人能做。但是当几何图形发生大幅度,剧烈变化的时候,很多学生就晕了。
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就是要有适应时间。静态的几何,学了能有1-2年了,突然接触动态几何,你要短短几天甚至几周来适应,都困难。起码也要几个月,才差不多。
其次,就是技术手段问题。设想了训练脑补能力,合理使用辅助线。
回顾孩子的学习,
第一阶段是憋:从春节后到回北京前,大概20天
特点就是手工画线,经常想不出来,再那里苦苦的憋,效果很不好。而我为了给孩子画图,学会了几何画板,所以我用几何画板做各种实验,比孩子入门快的多。
第二阶段 几何画板破局 从开学到现在,大概25天
孩子回来了,我经过分析,觉得就是传统方式,辅助线难画。孩子动手习惯还不强。所以立刻培训几何画板,画完了,还能各种角度拉拉。
也就这样,孩子迅速就达到能做题了。
第三阶段 脑补和图形记忆
最近我逐渐发现,孩子不用几何画板了,直接看题就会做。无需借助几何画板。在做《学而思辅助线秘籍》的配套练习书,整个旋转章节,只有一道题使用了几何画板,
同时我今天早上做题,在地铁上不方便画,我就看,居然脑子里能生成图形。我脑补了旋转,然后对旋转后的图形还添加了一根辅助线。一共脑袋里添加4根辅助线,然后在哪里判断关系,证明出来了。
所以我想,孩子要刻意训练这个能力,实现脑子里画辅助线,脑子里旋转,然后证明。不太复杂的题,中等基础题,都用这个方式做题。这样会形成非常好的图形记忆能力,迅速熟练各种几何图形,记住各种几何题型和模型,因为都是印在脑子里的。这样动态几何来说,不怕你变,我脑子里想想就完事了。既不用借助纸面,也不用借助计算机。就用大脑构图。
地铁上我做了4-5道题,这个想法还是行的通。假如经过专门训练,我认为孩子也完全可以做到。那样就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秒杀基础了。都不用画辅助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