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英语学习 |
现在语文教材,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短篇,独立短篇或者从书中节选. 这种方式,方便教学,但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来说,不如以整本书为单位进行教学。如果我们自己组织教学,完全可以从短篇为主的教学,改成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下面我所说说理由。
古语有云“断章取义”,一本完整的书,你切割出一段来加以理解,效果就像盲人摸象。你无论切下来象腿,还是像头,还是像尾巴,都不是完整的大象。单看切割出来的某个章节,你甚至都可能误会某一个人。这个人在其他章节可能发生了变化。各个章节之间,也是可能联系的,而这种联系你就看不到了。只有全书反复看两三遍,有了全书大背景,才能有利于理解局部小背景。
实际上,作为一种没有实现的教学方法,语文教育泰斗叶圣陶是积极主张整本书为主进行阅读教学的。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但是,叶老的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20世纪,叶圣陶、蒋伯潜等现代语文教育先驱,已经开始反思“文选式教科书”的不足,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学“整本书阅读”还处在理念多于实践的“口号阶段”,操作层面的“整本书阅读”对于多数一线教师而言还是一个“新概念”。
我觉得整本阅读理念先进,不是不好,是不能在学校教学模式下实现。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包括卡通英语,引导孩子探索数学,都不能在学校教育模式下实现,老师力量不够,同时不是所有家长要求培养精英。但是我们自己可以实现。如果你要培养精英的话。
实际上,英语也是一个道理,。引用我亲自翻译的,语言学家,大师Krashen的说法如下:
缩窄阅读
缩窄阅读的例子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即习得结构和词汇是来自于大量暴露于可理解的背景下;也就是说,当我们明白了他们编码的很多很多的信息的时候,我们习得新的结构和词汇。缩窄阅读可以在几个方面便利于这个进程。
首先,因为每个作者有喜欢的表达和独特的风格,每个主题有自己的词汇和论述,缩窄阅读就提供了内在的回顾。
--------上面是我自己翻译的,可能有细节不太精确的地方---------------------------
卡通英语,实质就是一种Narrow Input,一下几百集, 这是和粽子英语的根本区别之一,电影就类似于短篇。不太符合Narrow Input这种原理。
李岑我不是完全支持,在学习方法上,我是强调借助语音整体背诵和输入,当然也可以分析句子,但是最终要形成通过听语音的方式,内化掉,大量听音和跟读背诵。不能走学校那种分析文本为主的老路,那样学成了语言知识了(也有用)。但是他这种整本阅读的概念,我是支持,他读有一定难度的东西,我也支持,尤其哈利波特,有好几本,我就更加支持。
但为什么我没选哈利波特呢,主要是孩子酷爱游戏,对游戏相关内容了解,那么我选《Ready Player One》更适合我儿子,而且这本书难度比哈利波特更大。如果读完这本书,后面也许会看看哈利波特,一下读基本,很爽。
另外说下新概念英语,这个实际也是文选方式,短篇阅读。也不是整本书阅读。
综上所述,无论中外,无论汉语英语,整本阅读为主体进行学习,都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我还在坚持《Ready Player One》,根据“前几页效应”,我就一点一点的蚕食前面,哪怕是个金刚城门,我就一点一点的炸掉,一次炸掉一小段,然后休息休息,再来轰炸。早晚我会破门而入。这事重复过N次了,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