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围棋学习 |
掐尖打叉 是个农业术语,掐尖是说,为了破坏植物的顶端优势,使植物的侧芽和果枝长得更茂盛,农业上常常将植物的尖端去除。打叉是因为叶腋处新生长出新的一个枝条,避免浪费植物营养,所以需要打叉。
我个人喜欢围棋,可是不能让孩子把能量消耗在这个方向,数学才是主业,而学围棋,做围棋题的目的,实际就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习惯,为数学做准备。围棋只是个配角,主角马上就会出场。再怎么围棋也不能喧宾夺主。倘若不以掐尖打叉的心态看待围棋学习,则完全就是不顾大局了。
只不过掐围棋多少有点依依不舍。和孩子朝夕相伴的做了4年的习题,好坏不说,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掐掉围棋,从感情上来说,等于是送走自己的围棋孩子一样。但理智告诉我,再喜欢,也得砍。
暑假进行了围棋最后的疯狂,7月24到8月23,完成具有中级难度的菊之篇438道,日均14.6道,到9月3日,再有11天,日均15道,就可以做完菊之篇自己选定的几个主要部分了。加上之前的死活1000题,暑假做了足有800道中级难度的围棋题,这几乎相当于未来1年规划的做题量。可谓最后的疯狂了。
9月开始,围棋就不在是重点。时间上,牢牢控制在周末。平时就一分钟的时间也不花了。因为这个东西还是挺累,即便每天花10-20分钟,都要消耗大量的脑细胞,和同样耗费脑细胞的数学冲突。所以平时干脆不做了。只限于周末做做,周末或者一天,或者两天均可。
菊之后考察了下,决定做《新编围棋手筋大全》,聂卫平主编。难度和菊之篇持平。说是大全,实际题目量不大,总共也就900道题。初级100道左右,高级100道左右,中级700道左右,高级不用考虑,初中级800道,还是比较适合做的。之所以选择这本,是因为手筋本身比死活对实战影响更加大些。其次,这本书题目非常有代表性,都是经典习题。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不如改名叫 经典手筋集锦,比较恰当。说是大全是做不到的,题量不够,偏题怪题也没有。高级部分也很少。
围棋题其实就是那么些题,在不同的书上反复出现。手筋大全的题,我看至少3分之一出现在死活1000题或菊之篇上。难度上来说,孩子做这个题,不算有太大的难度提高。算是平级的题。正好。
这样每个周末做个15道左右,每个月60,大概3年级1年,做完此书就行了。能保持住目前的做题的水准,或略微有一点进步,就算可以了。围棋也只能设置这么个最低目标。但好在还是在坚持,并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