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围棋学习 |
这个结果其实也不算太出乎意料,但是当这个结果发生的时候,也还是比较刺痛。但,即便是0蛋,也是收获很多。
如果归结失败的原因:80%还是主观原因,对围棋不迷恋,不自觉,畏惧困难,缺乏对抗性,这个应该归于主要原因。本质上还是个人能力和习惯的缺乏。
排除主观原因,这里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客观因素:
主要因素就是平时训练的强度太小,难度太低
1 平时一周只去一次,下两盘棋。
2而且围棋学校的对手羸弱,他都基本不输棋。本次另外两个小朋友,也全部吞蛋。
3 做的兰,难度还是不够。不足以保证有优势
4 别的小朋友都赛前都参加集训,密集训练一个多月,最短也要10天集训。我儿子暑假为保护眼睛,到山区玩的不亦乐乎,回来后,又密集汉字,加上别的任务,赛前总共下了不到10盘棋。
5 某种程度上,以前儿子承担的压力,比别的小朋友大得多。无论是数学语文还是英语,好在英语抛弃了,但是1年级的语文耗去了大量时间,上下学期期末都满分,好歹初步站稳了脚跟,学前语文的基础是极为薄弱。
这样的惨败,以前也发生一次,升1段的时候,第一次就赢了1盘,第二次则好的多,赢了5-6盘。虽然这次很惨,但是我还是对未来非常乐观:
1 下个学期,就将开始《竹》,这本书难度非常大,做透了,做熟了,有业余三段水平,我相信孩子的能力,下个学期,起码能适应《竹》的难度。这样计算力会有极大提升。
2 在适应了《竹》的难度之后(大概一个学期),然后寒假在网上,找些高水平棋手进行对局。而不是局限在围棋学校的低水平对手(这些对手很难成长起来)。把难度和强度提上来。并考虑参加高水平集训班。不要总是和低手混,赢再多,也毫无意义。
3 以上只是客观因素,最根本因素,还是要建立孩子顽强拼读,认真思考,独立主动的根本素质,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去除公子哥习气。去除好逸恶劳的习惯。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养不成这个素质,那就是教育的根本失败,即便过了3段,也没有任何意义。
不过我仍然为儿子感到骄傲,我没给他充分强度和难度的训练,随着英语的放弃,语文逐步的搞定,重心会逐渐切换回数学和围棋。相比较而言,对儿子来说,还是语言类的英语,语文更容易搞定。而围棋,数学难度很大。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是毕竟是和小高手们站到同一个赛场,能够参赛,本身就是胜利,这里没有失败者,总结教训,以人家为榜样,半年后再战,这就是成长。。。!
围棋比赛,听说的小小花絮也比较有趣:有60多的老头,参加比赛;还有高中生;还有的大孩子,面对几岁小孩,大孩子威胁小孩:“你别赢我啊,你赢我我出去揍你!吓得小孩不敢走棋”,还有坚持到整个比赛的最后一盘,胜利后狂喜,失败后泪奔。更是从这些家长的闲谈中,获得很多的收益。很多家长久经战阵,同去的一个家长,小学3年级,3段升4段,孩子打到比赛最后一轮,输半目,最小的差距输掉比赛,并且对手还作弊,家长很淡然,说孩子没有绝对实力,不认为是运气问题,是自己实力不到。这样的家长,非常让人佩服。
随着语文学习的形势迅速变好和找到感觉,下一步,咱们也开始发力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