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石产地—开化县

标签:
良渚文化玉文化 |
作者:张晓宁发布时间:2012.12.19
本文就良渚文化时期玉石器的玉料,进行原产地考察论证,希有益于对良渚玉文化的进一步充实。
至今存有古田山国家级原始森林等,物产充余。每逢汛期,古、近代即有大量的开化珍稀动植物、石料等等资源,通过水路顺水而下,http://s8/mw690/b9666381td1223b716af7&690
经由衢江、兰溪江、富春江至钱塘江,今开化—杭城驱车只需4小时,而后转运至良渚文化的分布区域。距今8000年前跨湖桥遗址就出土过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独木舟和木桨。良渚文化分布区域的水路通达,水上航运也是当时聚落间频繁商业往来的重要交通手段。
石网坠。陶片的陶质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以泥质灰陶为主,此外还有黑陶。陶片表面纹饰有:瓦纹、方格纹、编织纹、曲折纹、席纹、窗格纹。黑陶表面施有一层黑色“陶衣”,应和良渚文化一脉相通。
二、开化玉
开化县地质基础古老,岩性构造极其复杂,多个山脉及余脉在境内互相交错,造山等地质运动起落不断。受火山、高温、高压等地理构造因素影响,生成了多种类、品质的地方玉石,http://s12/mw690/b9666381td12250df25fb&690
如开化青玉、开化蛇纹石玉、开化乌金石玉…,http://s12/mw690/b9666381td122530618db&690
即进入宽广的常山丘林地域直达衢江,在大小卵石中蕴藏着丰富的开化玉石。
而在玉石外表形成白色侵蚀蚂蚁洞、侵蚀坑、侵蚀沟和侵蚀脉面等。侵蚀层同时会吸附粘土、有机质或沉积物沁染。玉石与其它类石料(如青石)同处一地时,经酸碱侵蚀和长期日光、氧化、风化后,玉石的表层会产生鸡骨白侵蚀,侵蚀层的厚度因风、氧化时间长短而不等,青石的表层却显光滑。这是因玉石的基质成份硬度、密度高,虽经滚动、撞击、磨砺、沙水冲涮、风化后侵蚀层仍不易剥落,产生鸡骨白色钙氧化物。青石基质的所含成份硬度、密度相对较低,氧化、侵蚀层还没等完成一定的积累,就被风化及沙水冲涮剥落,无法保持鸡骨白色钙氧化物的积累。水中玉石因光照、氧化度低,加之冲淛不断,http://s14/mw690/b9666381td1225eec627d&690
外表侵蚀层较岸上的薄,粘土、有机质的沉积物沁染也较少,外观洁净,有些石矿也能形成白色钙氧化物。
琼瑶就是指美玉。开化的石资源非常丰富,高品质的石资源主要出产于开化的汕滩溪流中。如砚石类古籍记载:龍山溪出石色好,但质稍燥且有聲。汕滩出石潤而肉細且有聲。同样玉石资源,虽在下游不断汇聚,可是分布区域的不同,品质优劣及玉石量产也存不同,且待另论。
三、开化玉与良渚文化
新制成的开化蛇纹玉色显青、绿、黄不等,抛光后水份足成油性,因硬度高、忍性好加之美观,石器时期初期被加工后用于狩猎和生活用具,历经几千年成了伴随人们生存的必备万能工具。发展到后来,因玉的质感能给人以神迷的恍觉,又能征伏凶猛野兽和大自然,加之资源的量减,逐渐在人们心中产生了迷信崇拜,http://s9/mw690/b9666381td122703d2e68&690
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祭祀器、权杖、神像等礼器。
只能靠毎年的洪水翻卷冲涮,才有玉料不断出落,造成了历年只能保持一定量的供给。原始砣机的使用,需求量的增加,玉石加工从石器时期至汉代后期,以开化玉为主的玉料,逐渐被其它地区的地方玉、透闪石玉等补充取代,加之战乱等因,http://s12/mw690/b9666381td1227c23eafb&690
开化玉也进入了数千年的息养期至今。
良渚文化玉产地,楚人卞和釆玉境—开化
前一篇: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