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反思:怎样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014-05-22 15:25:03)
标签:

教育

分类: 研修日志

课堂随想:怎样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性质,那么,能不能让部分学生再往前走一步,体会到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呢?

例:已知三角形中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那么第三条边最长是多少厘米?最短是多少厘米?(都是整厘米数)

学生思路:

第一步:如果46是短边,那么两短边之和是10,则第三边最大是9

第二步:如果6是长边,则第三边最小是3,这样3+46,由此得到结论第三边的长度在39之间。

学生利用上面的方法推理可以得出结论,那么,能不能让部分学生走得再远一些,理解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呢?

第一种方法:

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这种方案四年级学生可以理解。

两边分别为46,那么第三边可能等于2吗?不可能;可能比2小吗?不可能,这样1+46,便围不成三角形。由此反证,得到三角形两边之差必须小于第三边这个性质,可以让学生再多举几个例子来验证。

第二种方法: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来证明(对四年级来说有难度)

△ABC,假定BCABAC
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有AB+ACBC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AC,得ABBCAC
同理可证BCABACACBCAB
得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