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outmoon
outmoo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3,564
  • 关注人气:1,6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湿原理大盘点之“缺啥补啥”

(2013-01-02 11:19:13)
标签:

时尚

分类: 小学究的护肤杂谈

前言:

如果有人没听过对苯二酚,我会表示非常理解。

如果有人居然不知道保湿,她显然是火星来的。

保湿原理大盘点之“缺啥补啥”

----------------------------------------------------

保湿品其实分成很多很多类别,可供挑剔的人挨个宠幸。但要搞清楚如何选择保湿,先要搞清楚自己皮肤干燥的原因,然后搞清楚各种保湿的作用原理,缺啥补啥。

 

皮肤的自然生理的保湿能力有三个层面。(建议洁面后不涂任何护肤品找找干燥的原因)

1,皮脂膜

皮脂腺分泌油脂,通过毛孔,平铺到角质层表面,给表皮的角质层一个保护膜,防止水分散发。

干皮,或者冬天,容易皮脂膜分泌不足。

2,表皮的角质层

角质层是死细胞,保护表皮的其他各层细胞)角质层太厚影响美观阻碍保湿品吸收,太薄容易护不住水分。

去角质过度和从来不去角质脸有菜色,都是干燥的原因。

3,细胞间脂质

用来固定和连结皮肤细胞,类似“水泥”的作用。一旦细胞间脂质破坏,皮肤细胞将无序脱落,导致干燥紧绷(其实是细胞脱落皮肤屏障破溃后的疼痛感)。

那些号称“外油内干”的悲催油皮看过来,你们就是缺这个东西!

 

换言之,皮肤的自然保湿里基本到表皮层就结束了,真皮其实和保湿没太大关系。

 

常见的保湿成分的作用原理分为五类。

1,皮肤封闭膜。绝大多数护肤成分都仅仅保留在皮肤表层。简单说,就是给皮肤糊了一层保护膜,防止皮肤水分流失;无需被皮肤吸收,仅仅是个面具。

2,模拟自然生理的“拟皮脂膜成分”。皮肤自身分泌的皮脂膜不够用,所以需要“拟皮脂膜成分”予以补充,干皮和冬季必备。

3,模拟自然生理的细胞间脂质。比如神经酰胺(分子钉)、胆固醇之类。

4,进入真皮,并指令生成更多的细胞分子钉,比如烟酰胺,烟酸。

5,调理角质。

当然,这五类并无绝对优劣之分,除了考虑自己的偏好,原则是缺啥补啥。

 

第一类:皮肤封闭膜

本人不太热衷这类保湿,因为长期给皮肤上厚厚的膜并不好,容易让皮脂腺分泌异常,让自然皮脂膜变薄,简单说,就是“会降低皮肤自身的保湿能力”。但是,市面上这一类保湿占绝大多数,所以,想完全避免缺乏可行性,所以,我习惯将保湿品“涂薄一点点”,尽量降低副作用。

优点:便宜安全。(也有矿物油会造成皮肤癌的说法,暂不讨论)

缺点:形成封闭的保护膜,所以容易闷痘。

主要代表:蜂蜡、凡士林、矿物油、硅衍生物、胶原蛋白,弹力蛋白,透明质酸

封闭性依次递减:

【蜂蜡】是我最不喜欢的封闭膜!封闭性很好,但容易致痘,所以无毛孔的区域才可以用,基本只用于唇膏。质感很不好,有时还会干成一块一块的腊。。。

【凡士林,矿物油】这个三个是最传统的保湿,封闭性很不错,也不会像蜂蜡那么厚重。这两个,我更喜欢凡士林,常用用于唇部保湿,属于上好的急救物,比如优色林的万用膏。

【硅衍生物】是一大类,常作为高级护肤品的基底。比如雅诗兰黛家就非常喜欢硅基,比如ANR和他们家的毛孔精华,延展性好,还可以填住白人的大毛孔;药妆也很喜欢用硅基,因为硅基容易保持VCA醇的活性。质地各式各样,有清爽有厚重,有挥发性也有非挥发性。刚涂上去是油,一分钟时候变成亚光。我也很喜欢硅基,原因是硅基不像水基那样,造成暗沉的视觉效果,白天用脸白白的,还可以用于唇部填补唇纹。

【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透明质酸】日系最喜欢添加的前两者,透明质酸几乎是所有保湿品的必备之物。有别于传统保湿的厚重,这三位质地水润,清爽,皮肤软嫩触感好,致痘概率偏小。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封闭性不佳,经常需要外面再涂一层传统封闭膜,比如矿物油,凡士林,羊毛脂。这三个中,我最喜欢透明质酸,纯属个人偏好。

PS:这三个虽说都是真皮层的成分,只可惜,事实上他们分子量都太大了,外用不能被皮肤吸收。而且分子量越大,就越保湿。纳米透明质酸这个概念很傻。因为从理论上讲,就算透明质酸真的可以做到很小,那么也只能说明它的保湿力度比较差而已。当然,这些成分也不是分子量越大越好,因为会过于厚重而闷痘。

 

第二类:拟皮脂膜成分

“拟皮脂膜成分”因为好听,所以经常被滥用。其实,皮脂就是自己分泌的油脂,拟皮脂膜成分,理论上应该是“最接近人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的油脂”。

干皮,是典型的缺皮脂膜一族。大油皮基本可以跳过这一节了,因为油皮们是皮脂膜分泌过剩的典型,他们平时不需要补充油脂。(打算去阿拉斯加度假的油皮就当我没说过继续往下看吧。)

优点:最接近自然生理,流动性。

缺点:某些植物油、羊毛脂可能致痘。

主要代表:Omega-3脂肪酸、Omega-6脂肪酸、植物油、羊毛脂

Omega-3脂肪酸、Omega-6脂肪酸、植物油】归为一类,因为很多植物油都富含Omega-3脂肪酸、Omega-6脂肪酸。所以,我觉得冬天的干皮,可以用清爽的植物油洁面(不用把植物油冲洗得一干二净,要的就是留住薄薄一层油脂的效果);或者每晚用一两滴植物油直接涂脸;口服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也可以增加自身油脂分泌能力。

【羊毛脂】号称最接近人体皮脂膜的成分。但是我不喜欢,原因是我更偏好流动性强的清爽植物油。而且羊毛脂目前稍有争议,本篇就不论述了。

得益于这些年的调理,我的皮肤大致可以归于中性(虽然我做鲍曼医生的评分U区略偏干,T区略偏油),所以更偏好轻薄的拟皮脂膜成分。今年入手的MD formulations的抗氧化喷雾,也是拟皮脂膜成分,足够抵挡春夏秋;而冬季,我则偏爱质地清爽的植物油。

PS: 雅漾的保湿霜也主打“拟皮脂膜成分”,当然,在我看来有点忽悠。皮脂膜是什么?不就是你自己分泌的油脂吗?雅漾的保湿霜明显是“封闭膜”的概念。

 

第三类:细胞间脂质

细胞间脂质,个人认为是皮肤最给力的保湿机制和皮肤屏障。一旦破坏,皮肤细胞将无序脱落,导致干燥紧绷(其实是细胞脱落皮肤屏障破溃后的疼痛感)。

优点:天然皮肤屏障

缺点:无

自然生理的细胞间脂质构成:50%神经酰胺+25%胆固醇+15%游离脂肪酸

【神经酰胺】1982被发现的,有五种不同的类别,富含亚麻仁油酸;神经酰胺一度被认为是皮肤保湿的关键成分,现研究表明;脂肪酸、神经酰胺及胆固醇的合适比例是最重要的。因此,专家们认为,合适的脂质配比,对护肤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Naturally occurring skin lipids (fats) that are major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skin’s outer structure. Skin as a barrier system inhibits water movement via its extracellular matrix, which has a unique composition of 50% ceramides, 25% cholesterol, and 15% free fatty acids (Sources: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September 2007;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November 2001, pages 1126–1136;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October 2005, pages 719–726). Ceramid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skin’s water-retention capacity as well as for cell regulation. Adding ceramides to skin-care products can help to restore the skin’s barrier system (Source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June 2005, pages 215–223;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September 2006, pages 159–169; Skin Pharmacology and Applied Skin Physiology, September–October 2001, pages 261–271; and Cutis, December 2005, Supplemental, pages 7–12).


【胆固醇】不仅仅意味着肥胖,实际上,胆固醇可以保护细胞膜,还可以令皮肤柔软有光泽,保持光泽水润的皮肤。

 【游离脂肪酸】主要是磷脂、Omega-3脂肪酸、Omega-6脂肪酸。可见,植物油和鱼油亚麻酯油是多么好的护肤品和膳食补充剂。和胆固醇一样,可以令皮肤柔光有光泽,保持光泽水润的皮肤。

这三个可以单独分别补充,但是,三者的天然比例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请记住自然生理的比例:50%25%15% 

最近用了很多种保湿品,有以分子钉为主打的CeravePM乳),以磷脂和角鲨烷为主分子钉较少的施泰福(特护修润乳液)和德国DMS(中性)。谁才是最佳比例呢?

从成分表上看,似乎是cerave更合理,因为分子钉最多,磷脂和胆固醇其次。施泰福和DMS类似,都是磷脂最多,没有胆固醇,分子钉少,但加入了乳木果油这种传统保湿。

我对三者的主观感受保湿力度是:施泰福>DMS>Cerave

大概我一直长期补充分子钉,所以反而是磷脂和角鲨烷更多的施泰福对我而言,保湿效果更好。(可见,还是缺啥补啥。)

清爽程度:Cerave>施泰福>DMS

选择无能星人,干脆cerave和施泰福换着用,以达到所需细胞间脂质的最佳比例。

 


第四类:指令皮肤增加分子钉合成

这两个主要通过调控分子钉的合成量来达到保湿效果。

优点:附带其他功能,如消炎修复。 

缺点:仅仅是增加分子钉含量,不能令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提高。理论上不容易达到 “细胞间脂质的最佳比例”。(但是,实际上缺分子钉的人特别多,所以实际上用下来效果还是很不错滴)

代表成分:烟酰胺,烟酸(都是VB3衍生物,前者温和,后者性稍烈)

OlaySK-II基本全线添加烟酰胺,这也是我对宝洁好感大增的原因。

欧美药妆品牌如NIA24StriVectin,也是全线添加高浓度的烟酸,耐受力差的皮肤请谨慎尝试。

  

第五类:角质调理

我不喜欢“去角质”这个名字,事实上,好的角质调理不仅仅是去角质,更在于刺激新角质的增生。如果仅仅是去角质,时间越长,角质层越薄。如果去角质的速度最终=新角质的增生速度,既能保证角质厚度,也可以让皮肤看上去晶莹剔透白皙光滑。

优点:水润白嫩的关键,皮肤吸收能力的保证。

缺点:对角质调理容易走极端。要么任凭角质层死细胞长成暗黄无光泽的厚壳子,也坚决不清理;要么洗脸刷,AHABHA,酵素,磨砂膏,磨皮仪、泥膜,各种其他去角质膏,丝瓜瓤子,统统往脸上招呼。

代表成分:洗脸刷、AHABHA、酵素、磨砂膏、微晶磨皮、泥膜、丝瓜瓤子、洗脸。

先说笔者的观点。物理摩擦容易让皮肤变黑变粗,以提高保湿品吸收为诉求的去角质,用温和的化学去角质就行了。

 

【洗脸刷】MIA一炮走红,开启了“以用手洗脸为耻,用电动刷洗脸为荣”。Olay不甘示弱,居然出了打转的刷子(MIA好歹号称是“超声波”还有点底线好不好!)。这个就是去角质过度的典型代表,买来玩可以,真的上脸还是想清楚,除非你的脸是老牛皮。

AHABHA,酵素】化学去角质。这三者种,个人以为AHA最佳。要点是,尽量温和,注意控制频率。

【磨砂膏、微晶磨皮】物理去角质。磨砂膏相当于微晶磨皮的粗糙手动版,如果说微晶磨皮是最后的温柔精细抛光,磨砂膏就是第一次用力打磨。如果不是有痘坑痘印需要处之而后快,日常护理一般用不到微晶磨皮。所以,粗糙手动版磨砂膏大卖,实在是因为定价太低造成的,罪过罪过~~~

【丝瓜瓤子,各种千奇百怪的洗脸工具】明确被我归于“厨娘洗盘子”范畴,如果你真心是在护肤,请远离这些垃圾。别告诉我某国的丝瓜瓤子是有多么柔软舒服,死海出品的洁面海绵是多么天然温柔高档,就当商家都在说梦话直接无视吧。

【泥巴面膜】

我有点想不通吸油的泥膜为什么会去角质过度,他们似乎也没有添加去角质颗粒或者化学去角质成分。但结果令人遗憾,泥膜去角质力度很厉害,而且,还挺粗糙。所以尽量用BHA或者卸妆油溶解油脂,不要长期用泥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